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改良微创Judet入路环形内固定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Judet入路环形内固定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7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经改良微创Judet入路,运用“三点两线”固定原则进行复位、环形内固定。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改良微创Judet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创伤较小。按照“三点两线”原则,环形内固定是一种手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倒,骨折按AO分,A型8例,B型13例,C型5例;开放骨折7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远端锁2枚锁钉,近端锁1枚或2枚锁钉.结果:本组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4年,平均2.5年.骨不连4例,骨延迟愈合3例,内翻1例,外翻4例,膝关节疼痛11例,锁钉断裂2例,锁钉松动3例,髓内钉断裂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胫骨近端骨折时应避免使用交锁髓内钉.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衰老模型。方法:提取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培养2 h,构建髓核细胞体外衰老模型(衰老模型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两组髓核细胞的衰老相关指标微囊蛋白-1(caveolin-1)、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表达量,同时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两组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HP作用2 h后,衰老模型组caveolin-1、SA-β-gal表达量明显升高,且髓核细胞增殖速率减慢,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结论:采用t-BHP诱导的方法能成功构建髓核细胞体外衰老模型,caveolin-1在此过程中诱发了髓核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94.
熊敏  谭军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286-287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中早期非手术干预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疗治的194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次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率;肺部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颈椎损伤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往往比较集中,也较有规律,如果能够预防和正确处理则可为治疗、神经功能恢复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5.
背景:股直肌腱已成为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重要替代物。 目的:比较股直肌腱中1/3和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标本于死者死亡后9.0~10.0 h解剖取下股直肌腱和前交叉韧带,取下后立刻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密封后置于-20 ℃冰箱内保存。实验前取出标本,切取试样,股直肌腱和前交叉韧带每组共10个试样。 结果与结论:股直肌腱中1/3的单位模量是前交叉韧带的63%,单位最大载荷为63%,提示股直肌腱中1/3是适合作为交叉韧带重建物的。   相似文献   
96.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隙的具体位置,为此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采用10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寻找并钝性分离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测量L2和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采用400例患者腰椎MRI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测量L2/L3-L5/S1各椎间盘水平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具尸体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表面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分布,间隙底部可见上关节突及横突根部,L2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2.3±0.3) cm,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4±0.6) cm。400例患者腰椎MRI影像资料中,L2/L3-L5/S1椎间盘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依次为(19.71±1.93) mm、(23.49±2.49) mm、(27.49±2.84) mm和(31.36±3.15) mm,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实验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之前常规进行MRI测量,减少医源性损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增龄和负重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与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截肢及特殊饲养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实验组),取同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第3,6,9,12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处死观察,取出L4-5椎间盘及相邻上下椎体组织。椎间盘取材后,行HE染色以及TUNEL染色。计数纤维环活细胞以及凋亡细胞数目,并且观测纤维环破损程度。结果:①凋亡显著出现于纤维环中,随着大鼠月龄的增长凋亡加剧且细胞密度显著降低。实验组纤维环的凋亡率在6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6个月、9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的纤维环结构较对照组发生更严重的退变,细胞显著减少、胶原纤维粗大、走行紊乱、纤维环变薄并伴随裂隙出现。结论:除增龄外,负重是增加纤维环细胞凋亡、加重椎间盘纤维环破损和退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分析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8-11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2例桡骨远端骨折,73例在术后出现拇长屈肌腱损伤(观察组),79例在术后未出现相关症状(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与屈肌腱距离以及...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自体真皮配合甲板替代物修复手指部分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收治因创伤致部分甲床缺损、指骨外露患者14例共15指,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0~58岁,平均37.2岁.刀切伤5例,电锯伤2例,冲压伤3例,碾压伤4例.所有患者行急诊清创后,一期进行取前臂真皮移植,同时配合甲板替代物加压覆盖,修复缺损甲床.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观察指甲生长情况.结果 1例患者因创面感染于术后5d去除甲板替代物,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因部分皮片坏死,瘢痕愈合,新生指甲不光滑,外形欠佳;余13例14指创面愈合良好,于术后2周拆除缝线及甲板替代物.门诊随访5~16个月,平均10.3个月.患者指甲生长平整光滑,外形对称,未出现指甲与甲床分离现象;未出现患指疼痛、握力或捏持力减退症状.供区全部愈合,术后2周拆除缝合线,留有线性瘢痕.结论 应用自体真皮配合甲板替代物修复部分甲床缺损,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目前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众多,但各有优缺点。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髌骨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空心拉力螺钉加镍钛聚髌器置入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后的生物力学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收治的新鲜髌骨骨折患者27例,横形骨折13例,粉碎骨折11例,上或下极骨折3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加镍钛聚髌器置入内固定,不需石膏外固定,内固定后自第2天开始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训练,内固定后1周开始床上屈伸膝关节锻炼。采用BS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4个月。切口均获I期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或脱落、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5周,无延迟愈合发生。根据BOstman评分标准,平均分为27.9分,其中优22例(81%)、良4例(15%)、差1例(4%),优良率为96%。结果显示,在空心拉力螺钉的基础上辅以镍钛聚髌器固定兼具传统各种内固定方法之优点,同时避免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