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NCCN成人癌性疼痛控制指南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读2009版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可以发现:同旧版指南相比,其内容更为全面和细化。不仅提供了处理癌性疼痛的基本决策思路,也详尽地列举了具体药物处方的基本原则。在强调全面评估患者的重要性的同时,更为重视对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的预防以及对综合治疗的关注。从总体上而言,该指南可为临床医师处理癌症疼痛提供良好的指引。  相似文献   
62.
陈佳瑶  周守静  唐辉毅  施宏 《上海医学》2006,29(10):721-724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TS)在择期颅脑外科手术中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全麻诱导前行L3-4穿插置管测脑脊液压力(CSFP)。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异氟醚呼出浓度达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 MAC)后,15 min内输注完毕3%HTS。分别检测输注前及输注后30、60、120 min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颈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脑灌注压(CPP)、动-静脉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OER)。结果输注3%HTS后30 min,CSFP为(11.00±2.31)mm Hg(1 mm Hg= 0.133 kPa),较输注前的(15.57±2.76)mm Hg显著降低(P<0.05);CPP为(69.57±3.78)mm Hg,虽有下降趋势,但与输注前的(72.71±5.09)mm Hg差异无显著性(P>0.05);Da-jvO2和OER与输注前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仅输注后60、120 min与输注前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3%HTS具有降颅内压的作用,并可改善脑血流代谢耦联,可安全地应用于择期颅脑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3.
麻醉机的检测与故障排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舒佳 《医疗装备》2003,16(2):60-61
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全麻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已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麻醉机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排除故障,确保临床麻醉工作顺利开展,已成为麻醉科技术人员一项重要职责。在阅读了有关文献及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Drager公司GS型麻醉机及欧美达公司210型麻醉机为例,阐述有关麻醉机的检测与维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缝隙连接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对照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超微结构的改变;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后,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CX-4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对照组仅残留少量缝隙连接,七氟醚预处理组细胞间缝隙连接超微结构完整。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对照组CX-43含量显著低于七氟醚预处理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缝隙连接的破坏和CX-43的缺失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颅内肿瘤手术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组织而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到最小.为达到上述目标,常常需要在术中获取术野重要神经功能区域的分布信息.通过皮层或皮层下电刺激来诱导神经功能改变从而定位到相应的功能区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脑功能区定位方法[1],并已成为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损害的金标准[2-3]. 一、皮层和皮层下刺激技术和方法 皮层和皮层下定位的目的是能可靠地确认涉及运动、感觉、语言和认知功能的皮层和皮层下功能通路,因此电刺激参数的设置和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 1.刺激技术:Penfield技术是直接皮层或皮层下电刺激的标准方法,其一般采用双相刺激,但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实施[4].与Penfield技术一样,短串高频刺激也可用于皮层和皮层下运动通路的定位,但其刺激频率可高达250 Hz且刺激时程更短,诱发术中癫痫的概率明显低于Penfield技术(1.2% vs 9.5%)[5].近来低频(5 ~ 10 Hz)电刺激作为一种Penfield替代技术被认为在降低后放电方面可能具有价值[6].  相似文献   
66.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低,约2~3例/10万。PAVM的病理生理是部分肺动脉血未经肺泡行气体交换而直接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进入体循环,形成病理性动静脉分流。血流动力学上属于心外的右向左分流,引发体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应用超高场强(3.0T)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T)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15例。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相关成像时间与成像次数。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麻醉和高场强磁场相关的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成像次数、每次成像时间及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应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明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高场强磁场的相关麻醉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使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50例卵巢癌患者,将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全麻)与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CD3+、CD4+、一氧化氮(N0)和催乳素(PRL)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69.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38岁,2021年2月18日因情绪激动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家属予以胸外按压,数分钟后恢复意识,外院急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服用倍他乐克和普罗帕酮治疗效果不佳。2021年3月1日来我院诊治,心电图示阵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见图1),口服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较为理想。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肌疾病史,否认猝死家族史。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