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17篇
  6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3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李静 《妇幼护理》2022,2(6):1427-1429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癫痫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我 科治疗的癫痫患儿 16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平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8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用药依从率。结果 护 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行为问题、认知能力、情绪状况、社会能力、身体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 于癫痫患儿健康教育中,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儿科门急诊药房用药指导岗位胜任力标准。方法:运用问卷调研法收集各大儿科医院中患儿照护人需要的用药指导信息,运用文献分析法查阅国内外规范中要求药师提供的用药指导信息,据此设计专家函询问卷。选取全国三甲儿科医院或医院儿科的20名专家,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问卷回收率为100%,两轮函询后,专家权威系数为0.83。各级指标变异系数均<0.25,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16~0.836,均满足P<0.05。建立的儿科门急诊药房用药指导岗位胜任力共分为4个层次的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20项,3项为儿科特色指标、四级指标7项,均为儿科特色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科门急诊药房用药指导岗位胜任力标准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分剂量药品储存""儿童用药方法""喂药的技巧与对策"等指标体现了明确的儿科特色,为儿科门急诊药师的用药指导能力培养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77例18岁以下颞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影像学、面神经及听力学评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 477例颞骨骨折患儿中男358例、女119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范...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总结骨骺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术后脓液培养和病理确诊的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资料,其中男孩14例,女孩7例,发病年龄0.7~1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股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1例。2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治疗。结果 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入院后均使用1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最终21例患儿均好转出院,随访截至2022年7月,仅1例患儿股骨头扁平不规整。结论 骨骺骨髓炎临床上较为罕见,好发于股骨远端,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儿童淋巴瘤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淋巴瘤合并PJ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治疗经过。结果 5例患儿中, 男性3例, 女性2例;中位发病年龄7岁;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 霍奇金淋巴瘤1例;于化疗后5~18个月出现发热, 咳嗽;2例可见典型的"马赛克"征, 未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 未合并其他病原学感染;5例均有低氧血症;以二代测序(NGS)确诊4例。全部患者均CD4/CD8减低, 中位CD4+ T细胞200个/μl。未规律预防应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基恶唑(TMP-SMZ)3例, 治疗过程中全部机械辅助通气, 均予TMP-SMZ静脉滴注, 联合应用卡泊芬净、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5例PJP均治愈, 无感染反复。结论淋巴瘤患儿因化疗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为PJP的易感人群, 且病情进展迅速。当遇到发热、气促、肺部症状重而体征轻的患儿时, 需警惕PJP;NGS可协助诊断, 应积极予以TMP-SMZ治疗及预防, 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7.
急性肾损伤(AKI)是儿童住院患者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AKI病程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及时开展治疗,有效改善患儿预后。传统的生物标记物血清肌酐(SCr)与肾功能相关,但不能及时反映肾脏的损伤情况。目前,许多新的、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等被广泛研究。儿童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同一生物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的基线水平不同。文章综述了这些新的AKI生物标志物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在AKI患儿早期诊断、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与成人患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和文献回顾总结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例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2006年以来发表的141篇文献。结果按影像学分类眶隔前蜂窝织炎4例(17%)、眼眶蜂窝织炎19例(83%)。男13例(57%),女10例(43%)。5岁19例(83%),≥5岁4例(17%),平均年龄为3.7岁。秋冬季发病15例(65%)。致病途径包括:眼眶周围组织感染蔓延17例(74%)、血流感染5例(22%)和额部撞伤1例(4%)。血培养阳性5例(24%):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星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眼/鼻分泌物培养阳性5例:MRSA 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脓液培养阳性2例:MRSA、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屎肠球菌混合感染1例,啮蚀艾肯菌、模仿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例。所有病例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高,均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外科治疗3例(13%)。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2)d。检索2006年至今文献发现:儿童眶蜂窝织炎发病率低,主要病因是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结论儿童眶蜂窝织炎多见于5岁以下者,经验用药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较大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总结分析以急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偏瘫型偏头痛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点及诊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以急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偏瘫型偏头痛患儿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年龄9.7(3.9~12.7)岁,发病年龄7.0(2.1~12.7)岁。5例患儿高峰期症状均有嗜睡、昏迷等脑病表现,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觉异常、偏瘫、失语、抽搐和发热等,高峰出现时间在病程第2~6天。发病前2例有轻度头外伤,2例有既往类似病史。5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半侧或部分大脑皮层肿胀及皮层下白质弥散受限,3例合并小脑萎缩。5例患儿均经对症治疗,其中2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均恢复到基线水平,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遗留病灶区萎缩改变。5例患儿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提示均为CACNA1A基因变异,1例为新生变异,1例遗传自无先兆偏头痛的母亲。诊断明确后5例患儿均长期口服氟桂利嗪,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22(7~29)个月,至末次随访5例患儿均未再发肢体无力或脑病表现。1例仍有间断头痛,偶有一过性右侧肢体麻木。结论偏瘫型偏头痛重度发作除表现为头痛、偏瘫、失语、视觉异常等,常伴随意识障碍。多数短期内完全恢复,极少数恢复缓慢,遗留脑萎缩、认知障碍甚至死亡。以CACNA1A基因变异为最常见。氟桂利嗪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