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4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897篇
内科学   85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科学   469篇
综合类   1505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695篇
  4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急性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75例(92眼)患者SAS评分为(27.14±1.34)分,SDS评分(30.14±1.74)分;对照组75例(92眼)患者SAS评分为(43.19±4.71)分,SDS评分(43.39±3.54)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75例患者中共72例患者对本次护理干预满意,占96.0%;对照组75例患者中64例患者对本次护理干预满意,占85.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青光眼围手术期加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2.
赵红  涂萍  谢辉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449-4450
目的:探讨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诱导留置导尿术后需进苏醒室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视频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等级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心率及血压基本稳定,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疼痛率及苏醒期躁动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2±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7.9±0.8)h,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实施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疼痛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进而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对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胰腺AR4-2J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5 μg/mL LPS处理组),C组(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5 μg/mL LPS处理组),D组(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5 ?滋g/mL LPS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情况?处理0?6?12?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总RNA及蛋白,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im-3?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处理24 h,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A组 (7.85 ± 1.14)%?B组 (53.13 ± 5.73)%? C组 (51.76 ± 5.17)%?D组 (21.13 ± 4.15)%,D组细胞相对B?C组凋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Pim-3表达与A?B?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处理12 h后 B?C?D组ICAM-1高表达,24 h达高峰,相对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处理6 h后,B?C?D组Occludin高表达,12 h达高峰,相对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丝/苏氨酸激酶Pim-3能够抑制胰腺细胞炎症反应和胰腺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闭锁蛋白和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纳米新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以聚乙醇化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对其粒径分布、Za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其表观形态,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稳定性。选择24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VEGFR‐2/As2O3‐PEG‐PLA组及As2O3‐PEG‐PL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s2O3在两组裸鼠体内的分布;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本实验制得的As2O3纳米制剂VEGFR‐2/As2O3‐PEG‐PLA粒径为(141.9±13.2)nm,Zata电位为(10.2±1.1)mV;经TEM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大小较一致,分散性较好;载药量为(5.51±1.83)%,包封率为(62.12±5.98)%。体外释放发现其具有缓释效果,半数释放时间t1/2分别为10h;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发现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与As2O3‐PEG‐PLA组比较,VEGFR‐2/As2O3‐PEG‐PLA组中肿瘤、肝组织的As2O3浓度较高,心、血液、肾组织的As2O3浓度较低(P<0.05),且肿瘤组织中VEGFR‐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较低。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良好的纳米制剂,且初步证实在肝癌裸鼠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胡蕾  刘莉  张霜  杜芳腾  张吉翔 《重庆医学》2016,(17):2323-232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 A1(HMGA1)siRNA 对人肝星状细胞 HMGA1、α-SMA 、E-钙黏素(E-cadherin)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有效的人工合成的 HMGA1 siRNA 转染人肝星状细胞 LX-2(LX-2)后沉默 HMGA1基因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LX-2细胞中HMGA1、α-SMA 和 E-cadherin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 )法检测 LX-2细胞增殖水平。结果以HMGA1-siRNA 序列1组沉默效果最好。 TGF-β1刺激组与 TGF-β1+ NC-siRNA 组之间细胞增殖水平、HMGA1、α-SMA 、E-cad-herin 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增殖水平、HMGA1、α-SMA 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E-cadherin 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GF-β1+ HMGA1 siRNA 组细胞增殖水平及 HMGA1、α-SMA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另外3组均显著下降(P<0.05),E-cadherin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靶向 HMGA1的 siRNA能够沉默 LX-2中 HMGA1的表达;抑制 TGF-β1诱导的 LX-2增殖水平,提示 HMGA1参与了 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狼疮性肾炎患者透析模式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透析方式.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共计4 2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比较,在全因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0.56~1.29,P=0.442);在心血管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81~1.29,P=0.879);腹膜透析的感染死亡率低于血液透析(OR=0.72,95%CI:0.53~0.99,P=0.042).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的全因及心血管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但腹膜透析感染病死率低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化疗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晚期胃癌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0.41±2.8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5.05±1.32)%(t=8.04,P<0.01),也明显高于化疗2周期后(7.07±1.45)%,(t=5.72,P<0.01)和化疗4周期后(7.30±1.65)%(t=5.17,P<0.01).晚期胃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07±1.45)%,与化疗4周期后(7.30±1.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胃癌相关肿瘤抗原及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o.05),低分化程度与中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水平为(6.25±1.08)%与化疗2周期后未缓解组(病变稳定+疾病进展)的(7.98±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缓解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时肺血管内皮间质转化(End MT)相关miRNAs及其下游靶点的网络调控。方法利用文献挖掘PH相关基因及EndMT/EMT相关miRNAs。利用Biological General Repository for Interaction Datasets(Bio GRID)数据库得到基因相互作用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DIANA3、Miranda4、Pic Tar5、Target Scan6、miRDB7和micro T-CDS8)预测相应miRNAs的靶基因关系,超几何分析预测与肺动脉高压End MT相关miRNAs,通过对miRNAs参与功能分区中的情况筛选评分最高的miRNAs并选择部分进行实验验证,利用Cytocape 3软件构建miRNAs与其下游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根据文献挖掘出与PH有关的基因230个,与End MT/EMT相关miRNAs共189个,对应成熟体322个。其中98个miRNAs可能与PH时End MT有关。其中,仅有22个miRNAs同时参与了TGF-β/BMP、低氧和炎症3个功能通路,评分最高,分别为miR-let-7家族、miR-124、miR-130家族、miR-135、miR-144、miR-149、miR-155、miR-16-1、miR-17、miR-181家族、miR-182、miR-200家族、miR-204、miR-205、miR-21、miR-224、miR-27、miR-29家族、miR-301a、miR-31、miR-361和miR-375。对let-7g、miR-21、miR-124及miR-130家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其在低氧诱导PH大鼠肺动脉中表达均明显变化。结论利用生物学信息技术从大量miRNAs中筛选得到的22个miRNAs同时参与TGF-β/BMP、低氧和炎症信号通路,可能与PH时End MT相关,为后续深入研究PH时End MT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但较少被发现的因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反复睡眠中断、微觉醒及白天嗜睡的综合征。其中大部分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症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HCM是青少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近有研究发现HCM合并睡眠呼吸紊乱(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包括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在40%~80%左右。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心脏后负荷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被认为是二者潜在联系。本文主要呈现HCM合并OSA的临床特征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最严重,预后最差;SAO型损伤最轻,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