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0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背景:持续应力刺激已经证明可以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实验尝试在肩袖损伤修复的全过程中进一步量化应力刺激的强度,寻求到达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表现。 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大强度实验组、小强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隧道法),建立兔冈上肌腱损伤模型。术后石膏绷带制动1周后,采用关节持续被动器(CPM)进行功能锻炼,大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60°~60°,小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15°~15°,术后第2周,隔天训练,10 min/次;第3周开始每天训练,10 min/次;第4周15 min/次。对照组自由活动。于术后2,3,4,周每组各取4只动物取材,分别比较冈上肌腱-骨界面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各时间观察,小强度训练组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明显强对照组和大强度训练组(P < 0.05),大强度训练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最弱,各组断裂点均在肌腱缝合处。结构表明,小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效果较佳,而大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起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2.
背景:失重是导致宇航员下肢肌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宇航员身体健康。目的:探讨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7年5月至2013年3月的文献。在标题、和关键词中以“weightless,weightlessness,muscle,atrophy,space,失重,骨骼肌,萎缩,太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研究机制相关者,同一领域则选择最新研究进展者。结果与讨论:初选得到文献409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7篇文献进行综述。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是目前宇航医学的研究热点。目前造成失重性肌萎缩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外周感觉神经所获取信息传导减少导致肌梭神经营养因子合成减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肌原纤维大幅下降、肌钙合成蛋白质减少、肌细胞内钙含量减少,下肢抗重力肌群血流量减少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3.
84.
背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在进行假体装配中,需要与实体绝对匹配的3D模型。 目的:通过逆向工程/逆向设计技术三维重建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假体。 方法: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所得假体的点云文件,Geomagic软件和3ds max软件再分别进行点云拼接、3D还原、特征提取从而得到全髋表面置换假体的三维可视化结构。 结果与结论:逆向工程/正向设计技术能还原假体的三维形态,可真实再现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的结构。提示根据逆向工程/正向设计软件系统能准确重建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假体。  相似文献   
85.
背景:对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rtificial prosthesis,aseptic loosening”或“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显示,无菌性松动位于翻修原因第1位。关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机制、生物机制及其他机制,它们的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植入方式及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无菌性松动将最终被最小化,使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  相似文献   
86.
背景:失重是导致宇航员下肢肌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宇航员身体健康。 目的:探讨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7年5月至2013年3月的文献。在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中以“weightless,weightlessness,muscle,atrophy,space,失重,骨骼肌,萎缩,太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研究机制相关者,同一领域则选择最新研究进展者。 结果与讨论:初选得到文献409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7篇文献进行综述。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是目前宇航医学的研究热点。目前造成失重性肌萎缩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外周感觉神经所获取信息传导减少导致肌梭神经营养因子合成减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肌原纤维大幅下降、肌钙合成蛋白质减少、肌细胞内钙含量减少,下肢抗重力肌群血流量减少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7.
背景:研究报道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可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又具有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作用。 目的:通过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目的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效果及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建立有效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种子细胞可行性。 方法:取Wistar成年大鼠后肢肌肉,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肌卫星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并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取第2代细胞,LipofectamineTM2000 Reagent转染试剂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aFGF转染肌卫星细胞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pEGFP-N1;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转染后24-72 h和传代后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算转染效率。转染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提取转染后72 h 细胞总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肌卫星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转染6 h后即有绿色荧光发出,荧光强度和表达细胞总数在72 h达到高峰,传代后仍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有大量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产生。提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可表达基因产物,有望作为基因工程种子细胞预防失神经支配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  相似文献   
88.
于强  田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0):4870-4875
背景:3D打印技术自20世纪末出现以来逐渐应用在医学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3D打印技术被广泛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成型,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惊喜的成果。 目的:文章从骨组织工程支架基本概念、3D打印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D打印应用于构造支架的要求以及不同的粉末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优势与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3D打印在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5年2月MEDLINE数据库、Science Direct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网等有关3D打印技术在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中应用的文章,检索词“3D打印,组织工程学,快速成型技术,支架,材料”,排除重复性研究。文章共检索到52篇相关文献,其中3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3D打印技术具有高精度、构建速度快、可按需制造实现个性化定制等优势。3D打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构建时,所用的粉末或黏合剂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流动性、稳定性与可湿性等。用于打印的粉末材料可分为人工合成多聚体、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生物陶瓷及它们的混合物。不同粉末材料的粉末各自优缺点不同,且最终成型效果也不尽相同。3D打印技术也存在一些包括费用昂贵、不易大规模生产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尽管如此,3D打印的临床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9.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冯庆玲教授等采用仿生学原理,制成一种塑形简便并且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但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研制,孔隙率90%,孔径50-200 μ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2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和胫骨骨髓绎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方法:将预湿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置于培养板内,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在体外复合培养.对照组为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和材料复合培养后细胞生长状况,计数细胞接种后1,2,4 h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状况,CCK-8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卜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榆测种植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上生长状况良好.细胞接种到复合材料1h时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接种2,4 h后两组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接种后,两组均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P>0.05).材料组和对照组细胞皆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形成,复合材料对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不大.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0.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基因治疗为其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从功能基因、转染载体选择、基因翻译因子生物学效应3方面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