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3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77篇
综合类   600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海马内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七氟醚所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出生7d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n=16):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生理盐水组(SN组)及七氟醚+5-杂氮胞苷组(5-AZA,DNMTs抑制剂,SA组)。C组吸入30%O22h,连续3d;S组、SN组和SA组吸入3%七氟醚+30%O22h,连续3d;SA组在七氟醚吸入前1h时侧脑室注入5-AZA 1mg/kg;SN组则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4周后,一部分大鼠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n=8),另一部分取海马组织(n=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NMT1、DNMT3a、DNMT3b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旷场实验中,四组大鼠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组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缩短,海马内DNMT3a及DNMT3b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SN组比较,SA组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海马内DNMT3a及DNMT3b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四组海马内DNMT1的mRNA和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可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损伤伴海马内DNMT3a和DNMT3b表达增加;5-AZA可降低海马内DNMT3a及DNMT3b表达,减轻七氟醚所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损伤,表明DNMTs参与了七氟醚所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2月龄,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组(N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8只。N组及K组大鼠均接受右踝关节腔内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注射,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S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50μl作为对照。CFA注射后1、7、14d分别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及不动时间。第14天行为学测试后,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组则注射20 mg/kg氯胺酮1 ml。三组大鼠于腹腔注射后1h测定MWT及不动时间。随后取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组织及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IL-6浓度及IDO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N组及K组CFA注射后1、7、14dMWT明显降低(P0.05),CFA注射后7、14d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N组比较,K组MWT明显升高(P0.05),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IL-6浓度和IDO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胺酮可有效治疗疼痛抑郁共病,这可能与其抑制大鼠不同脑区IDO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明确BDKRB2基因多态性与O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检测OA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滑膜组织中BDKRB2表达的影响。方法共有278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29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测定实验对象的BDKRB2基因多态性,在OA患者滑膜组织中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KRB2的m 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OA组和对照组中+9/-9 bp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9/-9 bp多态性和+9/+9 bp相比,与OA的罹患风险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OR=2.35,95%CI:1.409~3.937,P0.001)。-9 bp等位基因的表达,与OA的Kellgren-Lawrence分型相关(OR=1.545,,P=0.011)。另外,+9/-9 bp多态性显著影响OA患者滑膜组织中BDKR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9/-9和-9/-9基因型在滑膜组织中BDKRB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KL4型OA患者平均BDKRB2 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象(2.502±1.319 vs.1.471±1.002和1.895±1.174,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BDKRB2基因+9/-9bp多态性可能成为OA易感性和严重性筛查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4.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特征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及随访10~11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肿瘤中女性7例,男性4例。年龄8~26岁,平均16、3岁。肿块直径2.5~6.0cm。光镜下癌组织呈两种结构,一种为腺管状、乳头状、巢状分布。细胞界限清楚,有大量透明或嗜酸性胞质。泡状染色质、核仁明显,沙砾体多见。另一种结构更加紧密,多见实性巢状结构,癌细胞缺乏大量的胞质,核仁不明显,沙砾体少见。免疫表型:本组11例均TFE3、CD10、a-甲酰基-CoA消旋酶(P504s)弥漫表达,细胞广谱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仅部分病例表达,所有病例CK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herin)、CD117阴性表达。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少见肿瘤,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TFE3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VTE患者160例及正常人群1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的4G/5G的多态性。结果:PAI-1基因4G/5G三种基因型4G/4G型、4G/5G型、5G/5G型在VTE组的分布频率为42.50%、35.00%、22.50%,对照组分布频率为17.50%、43.12%、39.38%,VTE组与对照组4G/4G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PAI-1 4G/4G基因型(OR=3.398,95% CI=2.025~5.702,P=0.000)、吸烟(OR=1.447,95% CI=1.022~2.049,P=0.037)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TE组PAI-1 4G/4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人群高,证实了4G/4G基因型与静脉血栓栓塞发病有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CD52单抗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干预作用并探究其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给予CD52单抗治疗后,计算疾病活动度指数,检测结肠病理学评分,外周血、脾脏及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清除情况,结肠组织炎性因子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的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CD52单抗能有效降低疾病活动度评分、结肠病理学评分,能显著地清除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及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CD3+T细胞,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IFN-γ、IL-17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加了IL-5和IL-13的表达,并相应下调TNF-α、IFN-γ、IL-17和IL-6及炎症调控因子IL-12和IL-23的m RNA表达水平。结论:抗CD52单抗能有效地治疗IL-10基因敲除小鼠的结肠炎,其干预效果与活化T细胞的直接清除相关,此外,其对IL-12/23通路的下调及Th2反应的诱导作用亦可能与干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7.
正半个世纪前,营养支持因外科病人的对营养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被称为"外科营养",经过60多年的发展,随着对机体代谢的理解深入和疾病治疗的理念更新,营养支持被推广应用于临床各学科,成为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四大里程碑之一。由此临床营养也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营养不仅可提供能量底物,同时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和结构、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人的生存率等作用,逐渐将  相似文献   
88.
2001年WH0出版的“造血和淋巴组织系统肿瘤分类”将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分为3种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者为成熟NK细胞起源.后者属前体性NK细胞肿瘤。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后者其实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而非EB病毒(EBV)相关且表达CD4、CD56、CD123及BRCA-2等pDC表型的非NK细胞肿瘤。结外NKTCL是最多见的NK细胞肿瘤.本文对NKTCL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胎膜的屏障作用消失后,很容易诱发绒毛膜羊膜炎,尤其是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由于其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从而引起不良的母婴结局,因此胎膜早破发生后,应该及时判断是否存在羊膜腔内感染。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文献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指标,包括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和目前比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尤其是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宫内感染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人体生物敷料(灭活的同种异体皮肤)作为腹腔开放临时覆盖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44例因外伤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腹腔开放后以改良三明治法作为临时关腹技术.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3例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采用凡士林纱布为腹腔临时覆盖物,设为凡士林纱布组(33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1例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采用人体生物敷料为腹腔临时覆盖物,设为人体生物敷料组(11例).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空气瘘发生率、植皮时间、术前和术后2周内血液感染学指标(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总体预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凡士林纱布组患者中,肠道空气瘘发生率为42.4%(14/33),人体生物敷料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肠道空气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凡士林纱布组植皮时间为(15±6)d,人体生物敷料组为(1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P<0.05).凡士林纱布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4天降钙素原分别为(1.20±0.60) μg/L、(2.50±0.90) μg/L、(1.70±0.30) μg/L,(1.90±0.40) μg/L、(2.70±0.60)μg/L,显著高于人体生物敷料组的(0.90 ±0.30) μg/L、(1.80±0.60) μg/L、(1.30 ±0.50) μg/L、(0.60±0.20) μg/L、(0.30±0.07)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和C反应蛋白分别由术前的(13.8±2.4)×10^9/L和(12.9±2.1)×10^9/L、0.90±0.09和0.88 ±0.06、(81±19) mg/L和(136±28) mg/L变化为术后第14天的(16.2±3.3)×10^9/L和(7.9±3.0)×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