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35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篇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eadout-segmented echo-planar imaging,RS-EPI)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SSEPI)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例行3.0T MRI SS-EPI和RS-EPI检查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两位影像科医生在不提供任何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参照PI-RADS标准分析T2WI、RS-EPI和SS-EPI图像,按六分区法对前列腺各个分区出现癌的可能性进行评分。共组成5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SS-EPI;方案3:RS-EPI;方案4:T2WI+SS-EPI;方案5:T2WI+RSEP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5种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方案1~5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90、0.874、0.838、0.881,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2WI+RS-EPIRS-EPIT2WI+SS-EPISSEPIT2WI。方案1与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2与方案3、方案4,方案4与方案5之间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与方案2,方案3与方案4、方案5之间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WI联合应用DWI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T2WI联合RS-EPI的诊断效能高于T2WI联合SS-EPI,更利于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2.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影像期刊论文引文频次和研究主题差异,以提高国内影像研究人员对国内外影像进展的认识。方法分别选择国内(《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实用放射学杂志》)和国外(《Radiology》、《AJR》、《Investigative Radiology》、《European Radiology》)共8种期刊,并以各期刊引文分析排名的前400的文章作为分析目标;针对目标文献分析其最高与最低引文分析频次,文章所属类型已经研究的亚学科方向,年代分布和分阶段比例等,对比国内外参考文献总体差别时,使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析8种国内外杂志共3200篇文献,其国外引文分析频次最高为《AJR》(n=1085),国内为《中华放射学杂志》(n=305)。在综合引文分析排名前100名中,《Radiology》(n=83)和《中华放射学杂志》(n=89)所占比例最高;文章类型中,国内外均集中在临床和基础研究(均为78%),其次为综述和方法学研究。国外研究方向集中在腹部消化系统(n=17)、胸部(n=12)和乳腺影像(n=15),而国内则集中在胸部(n=20)、介入影像(n=19)、神经系统(n=19);国外年代分布则主要集中在1999~2002(n=18)年,国内为2003~2006(n=27);国内外最高(P<0.05)、最低(P<0.05)和总引文分析(P<0.05)文献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外引文分析能提供丰富的国内外研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研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及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20例(早期PD组)、中晚期PD患者20例(中晚期PD组)和非PD志愿者20例(对照组),同时行DTI、MRS,观察3组在DTI中双侧基底核区、双侧额叶、双侧丘脑区的FA值和ADC值及MRS所显示的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结果:3组双侧基底核区的FA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的FA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兴趣区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AA/Cr值、Cho/C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患者,DTI中FA值在双侧基底核区开始减小,在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出现明显减小;MRS中NAA/Cr值、Cho/Cr值随着PD患者病情进展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9例2019-nCoV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检验及CT影像学的特征.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5例)、重型(9例)和危重型(5例)3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其他反映病情变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比较和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1)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8/29),伴或不伴有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症状;2例死亡患者分别合并基础疾病和混合细菌感染.(2)患者外周血一般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23/2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0/2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27/29),降钙素原正常.多数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0/29),白蛋白减低(15/29);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等指标无明显变化.(3)典型病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4)3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型高于重型、重型高于普通型.而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IL-10、hs-CRP、淋巴细胞计数、LDH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与一般病毒性肺炎类似;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血清中IL-2R、IL-6表达水平有助于疾病临床分型,可能有助于预测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结合大螺距扫描对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常规扫描:100kVp,螺距0.810,50mL碘佛醇(320mg I/mL)以5mL/s注射;B组患者行低剂量扫描:80kVp,螺距1.390,以6mL/s注射24mL对比剂,随后以相同流率注射18mL对比剂和盐水混合液(1:1混合)。比较两组间的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总量。结果:两组图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4.86±0.34 vs 4.78±0.41,Z=-0.725,P=0.468),且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A组kappa=0.834 vs B组kappa=0.884)。两组各动脉平均CT值、SNR和CNR基本一致(P>0.05),B组与A组相比CTDIvol降低21.4%[(59.84±14.59)mGy vs (76.11±24.16)mGy,Z=-2.396,P=0.017],DLP降低45.8%[(275.54±22.73)mGy·cm vs (508.43±89.61)mGy·cm,Z=-6.063,P<0.001],ED降低45.8%[(0.85±0.07)mSv vs (1.58±0.28)mSv,Z=-6.063,P<0.001],对比剂减少34%(10.56g vs 16g)。结论: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和大螺距扫描可充分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颈CTA图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盐酸丁卡因凝胶用于介入治疗动脉插管术前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需行动脉穿刺插管病人40例。采用单盲随机平行对照观察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用药后穿刺右股动脉,观察局部麻醉作用、插管时瞬间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局部麻醉作用显效率分别为85%、90%,有效率均为100%。插管时瞬间疼痛比较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5%、100%。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卡因凝胶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临床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介入治疗动脉插管术前的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价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9名无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对24例HIE患儿(轻度19例、中重度5例)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选取双侧大脑脚、豆状核、内囊后肢前后部、丘脑、半卵圆中心层面额叶前后部、顶叶以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得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张量(λ//)、垂直扩散张量(λ⊥).采用ANOVA分析三组间不同部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轻度组胼胝体压部FA值及左侧大脑脚MD、λ//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组皮质脊髓束走行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λ//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另外,中重度组左侧大脑脚λ⊥较对照组降低,而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双侧内囊后肢后部λ⊥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DTI更能反映不同程度HIE损伤后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MRI扫描及功能成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基因检测诊断为CADASIL的患者临床及MR检查资料。其中,10例均接受常规MRI平扫(4例平扫+增强扫描),8例接受DWI,4例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3例接受扩散峰度成像(DKI),3例接受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检查,2例接受单体素MRS检查。结果 常规MRI:双侧额叶及外囊受累10例,颞叶、放射冠及基底节受累9例,颞极受累8例,枕叶及顶叶受累8例,脑干受累6例,胼胝体异常改变4例,表现为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4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DWI:8例中5例可见多发异常增高信号。ESWAN:4例中1例可见右侧豆状核、右侧岛叶、左侧丘脑、左侧颞叶皮层下多发点状低信号。DKI:均见MR平扫所示脑白质信号增高区MK值异常增高。ASL:均见MR平扫所示脑白质信号增高区脑血流量下降。MRS:脑白质高信号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下降,乳酸(Lac)峰可见。结论 CADASIL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皮层下、颞极、外囊、胼胝体、脑干受累为主。MR功能成像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9.
MRI评估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及其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的超声和MRI资料,与产后诊断或尸体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0例患者共检出神经系统病变594处,包括单纯侧脑室增宽99处、脑积水21处、小脑延髓池增宽59处、Dandy-Walker畸形/小脑发育不良45处、胼胝体发育不良/缺如67处、透明隔增宽6处、脑白质软化15处、室管膜下囊肿/出血30处、颅内出血26处、颅内实质性病变14处、蛛网膜囊肿60处、孔洞脑13处、脑裂14处、积水型无脑畸形3处、脑水肿1处、平滑脑4处、脑组织发育不良3处、全前脑20处、小头畸形8处、头形异常3处、开放性神经管缺陷68处、脑血管畸形5处、透明隔缺如2处、颅底凹陷症1处、枕骨大孔窄1处、囊性松果体1处、脉络丛病变5处。超声正确诊断487处,准确率81.99%(487/594),MRI正确诊断551处,准确率92.76%(551/594)。结论对于胎儿神经系统各种病变,超声和MRI各有优劣,明确MRI应用指征有助于指导合理地选择产前MRI,从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应用磁共振氢谱(1HMRS)技术和CT定量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方法 按中华医学会NAFLD诊断标准诊断, NAFLD患者22例(NAFLD组),并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体检、肝脏1HMRS扫描和CT平扫,计算肝内脂质含量(IHCL)和CT检测的肝/脾比值,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AFLD组体重指数、腰臀比,ALT、甘油三酯、尿酸和IHCL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分别为(28.4±2.4)kg/m2、0.91±0.04、(71.5±24.8)U/L、(2.48±1.46)mmol/L、(420.7±57.5)μmol/L,27.49%±12.27%对比(21.7±2.2)kg/m2、0.83±0.04、(20.4±10.1)U/L、(372.1±50.6)μmol/L、1.34%±0.79%,P值分别<0.01或<0.05;肝/脾比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0.69±0.24对比1.21±0.14,P<0.01).但IHCL、肝/脾比值和上述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IHCL和肝/脾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肝脏1HMRS扫描可对肝脏内脂质含量进行准确定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定量诊断上优于CT平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