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L4/L5节段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的定位方法,并评估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4/L5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其中53例(观察组)采用新的进针点定位法(选择横突上缘下方4 mm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处作为进针点),45例(对照组)采用人字嵴法进行进针点定位。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置钉准确率、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共置入螺钉212枚,对照组置入180枚。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置钉准确率、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4/L5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以椎体横突上缘下方4 mm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处作为进针点,可获得与人字嵴定位法相同的置钉准确率和安全性,并可减少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35.6±6.7)岁;标准胫骨隧道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2~51(33.7±9.6)岁。术前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磁共振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编织后移植肌腱的长度及直径,术后1、2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0(26.9±3.4)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失效或关节感染病例。两组手术时间、韧带直径、韧带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采用保残全内技术和标准化重建技术都能获得相似的术后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但是相比于标准化重建方式,保残全内组只取半腱肌,保留股薄肌,更大地保留胫骨侧骨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评估CT囊性征是否可以作为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CT囊性征的评估。当前关节囊扩张的差值>1 mm时认为CT囊性征阳性。将病例根据是否出现股骨颈骨折及是否观察到囊性征阳性进行分组,并计算此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结果 本研究纳入169例患者,16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移位的同侧股骨颈骨折,而其余153例患者在伤后影像资料上未见明显同侧股骨颈骨折。在CT软组织窗图像上,153例患者中有21例(13.7%)表现为囊性征阳性。在21例囊性征阳性的患者中发现了3例合并隐匿性同侧股骨颈骨折。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的认识,进行系统查体及全面摄片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将髋关节CT囊性征作为一种新的预防漏诊同侧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4.
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1],常见于胸椎和腰椎,可累及椎体及椎间隙.脊柱结核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漏诊和误诊误治率较高.脊柱结核其本质是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的感染性疾病,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处理结核病灶破坏带来的并发症及控制结核病灶的发展[2].青壮年患者骨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合并髋关节疾病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的DS患者180例,其中合并髋关节疾病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行腰椎手术患者11例(A组),先行腰椎手术再行THA患者15例(B组)。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腰椎手术时间、THA手术时间、腰椎术中出血量、THA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同时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双肩平衡情况、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髋臼前倾角(anteversion of acetabulum,A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B两组年龄分别为58~69岁(64.2±3.4岁)和60~68岁(64.3±2.5岁);THA出血量分别为420.9±2.6ml和331.3±26.7ml,手术时间分别为2.3±0.2h和1.6±0.2h,住院时间分别为6.8±0.6d和5.9±0.8d;腰椎手术出血量分别为873.6±37.8ml和812.0±19.7ml,手术时间分别为6.6±0.3h和6.4±0.3h,住院日分别为14.7±0.6d和17.4±0.7d;其中,A组的THA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日均多于B组,腰椎手术住院日少于B组(均P0.01)。两组术前Cobb角、LL、PT、SS、SVA、TK、AA、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A、B组Cobb角分别为2.8°±1.7°和3.0°±1.3°,LL分别为43.7°±1.7°和44.9°±1.8°,PT分别为23.3°±0.9°和23.8°±1.4°,SS分别为39.9°±1.3°和39.9°±0.8°,SVA分别为5.7±0.4cm和5.7±0.2cm,TK分别为28.4°±2.1°和27.9°±2.7°,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8±0.8分和2.9±1.0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A分别为26.8°±1.0°和20.5°±1.5°,ODI评分分别为25.8±1.0分和17.5±2.0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1.3±1.8分和88.0±1.2分,A组的AA值大于B组,ODI评分明显高于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B组(均P0.01)。术后随访,A组出现5例双肩不等高,躯干向一侧倾斜。B组腰椎术后未行THA之前,有8例患者因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走路,活动受限程度重于腰椎术前。结论:对于合并髋关节疾病的DS患者,先行脊柱手术解决腰椎神经症状并纠正脊柱矢状位平衡,再行髋关节置换,既简化了关节置换难度,也可以通过关节置换最后调整脊柱手术残留下来的不平衡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腰椎术后、THA术前的手术间隔时间直立和行走活动的严重受限。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且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选择行MIS-TLIF,39例选择行XLIF。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随访2年期间患者下肢痛和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MIS-TLIF组和XLIF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169 min和18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为(90±20)mL,XLIF组术中出血量为(50±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所有患者下肢痛和腰痛VAS评分、ODI和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与XLIF虽然减压机制不同,但随访2年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2种微创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7.
王爽  李宏伟  王海洲  王帅  付玉平 《骨科》2019,10(2):111-114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对一种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以53例中国成人胸椎三维CT为研究对象,在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向各节胸椎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统一选择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上缘交点尾侧3 mm,进钉角度在矢状面垂直于上一椎体下关节突和本椎体下关节突连线,外展角度根据实际情况以棘突为参考确定。完成置钉后,观察各螺钉与周围骨质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实现最佳位置置钉;以棘突为参考测量外展角,比较左右侧外展角度差异。结果 按所设计的方案可完成全部研究对象T1~12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共1 272枚螺钉,除T3、T4双侧螺钉的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节段螺钉双侧外展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统一进钉点和矢状面进钉角度的方法可完成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考虑到多数椎体双侧椎弓根螺钉角度存在差异,应在术前完善三维CT等检查以明确解剖情况,必要时进行数字化模拟手术以提高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8.
119.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0.
王帅  王臣  周南  肖万军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2):234-237,241
目的 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ST)调控氧自由基/JNK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空坠物法的方法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SCI组与虾青素组(灌胃给予25 mg/kg的AST),另取正常C57BL/6小鼠作为假手术组.评价各组小鼠后肢功能;检测各组小鼠脊髓含水量;HE染色观测各组小鼠脊髓损伤情况;TUNEL检测各组小鼠脊髓损伤处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组织ROS;Western blot法检测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 虾青素可以改善SCI小鼠后肢功能,降低脊髓含水量,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抑制线粒体中ROS产生,减轻线粒体肿胀,降低p-JNK蛋白水平.结论 虾青素可抑制ROS/JNK通路,改善脊髓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