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下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体质指数>26 kg/m2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本院股骨转子间骨折且体质指数>26kg/m2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分别采用侧卧位与平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并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体质指数>26 kg/m2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虽然平卧位与侧卧位PFNA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侧卧位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2.
马鸿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74-175
<正>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项治疗急慢性创伤和创腔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外科引流的重大改革。我科于2009年6月-2010年4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患者38例,疗效明显。1临床资料38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0,年龄17-74岁,平均35.5岁。1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或感染,8例足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或感染,8例足开放性骨折合  相似文献   
23.
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率很高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缓解了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并改善了他们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相对成熟。而各种膝关节置换用假体的设计特点各异,且种类繁多,应用指征不尽相同。为不同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不同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的特点以及假体性能的优缺点,概括了不同假体类型的应用原则及其疗效,并对膝关节假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关节僵硬的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肘关节镜下行滑膜骨赘清理、关节囊松解、游离体取出、关节结构成型,术后均行专业康复功能训练,观察比较围手术期前、后肘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的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肘关节副韧带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异位骨化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评估,VAS评分术前(6.17±1.07)分,术后(2.94±0.65)分;肘关节Mayo评分术前(44.41±3.42)分,术后(93.23±1.71)分;HSS评分术前(45.29±6.69)分,术后(88.41±2.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度显著改善。 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关节僵硬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外展角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双髋正位X线上相关参数的测量,分析各参数间关系,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安放髋臼的可靠解剖标志及参考标准,精确控制髋臼外展角。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182例患者235髋,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157髋。其中男91例,女37例;左髋82例,右髋75例;年龄22~78岁,平均55.1岁。在术后双髋正位X线上测量:外展角(β),髂骨厚度(a),髋臼上缘臼杯置入深度(b),坐骨厚度(c),髋臼下缘臼杯置入深度(d),髋臼磨挫深度(e),并对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β与b呈正相关(r=0.424,P=0.000),β与d呈负相关(r=-0.407,P=0.000),β与b/a呈正相关(r=0.419,P=0.000),β与d/c呈负相关(r=-0.472,P=0.000),并且β与b/a呈线性相关(t=5.753,P=0.000),β与d/c呈线性相关(t=-6.671,P=0.000)。结论:术中主要以臼杯外缘距坐骨外缘的距离d来控制外展角,而臼杯外缘距离正常髋臼上缘的距离b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各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收集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原发性膝关节OA患者滑膜组织标本,男性35例,女性45例,作为试验组,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将试验组分为OA1组(10例,K-LⅠ级)、OA2组(16例,K-LⅡ级)、OA3组(28例,K-LⅢ级)、OA4组(26例,K-LⅣ级)。另选取4例正常膝关节滑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MP-2、TGF-β1和VEGF在各组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各细胞因子的表达(BMP-2:0.087±0.015,TGF-β1:0.103±0.018,VEGF:0.095±0.017)比较,试验组4组滑膜中BMP-2、TGF-β1和VEGF表达率(OA1组,BMP-2:0.112±0.022,TGF-β1:0.173±0.019,VEGF:0.135±0.008;OA2组,BMP-2:0.214±0.012,TGF-β1:0.288±0.03,VEGF:0.271±0.021;OA3组,BMP-2:0.298±0.030,TGF-β1:0.416±0.032,VEGF:0.368±0.025;OA4组,BMP-2:0.330±0.024,TGF-β1:0.471±0.020,VEGF:0.300±0.033)增高(P<0.05)。OA1、OA2、OA3、OA4各组滑膜中BMP-2、TGF-β1和VEGF表达水平依次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中高表达的BMP-2、TGF-β1和VEGF可能是OA的病理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7.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常见的青少年膝关节损伤,其治疗需要在详细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基础上,充分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特征及潜在病理,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目前可供选择的术式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滑车成形术、胫骨结节移位术等,上述术式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恢复患者的髌骨稳定性、下肢力线并尽可能恢复膝关节功能。近年来随着对内侧髌股韧带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功能研究的逐步深入,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该文将对当前各种术式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为精准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8.
29.
30.
髌股关节不稳定是骨科常见症状,好发于青少年,通常与运动相关,长期的髌股关节不稳定将会导致关节软骨面的异常磨损破坏、髌骨软化直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伴随的关节运动功能受限。髌骨脱位是造成髌股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所有膝关节损伤中,髌骨脱位大约占3%,发病率约为1/1 000,大部分髌骨脱位患者是年轻人(年龄在10~16岁之间),而且女性居多[1,2]。近年来随着对髌股关节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