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探索补骨脂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补骨脂干预细胞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 600、1 800、9 00mg/L。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 IL-1β)、补骨脂低剂量组(10 ng/mL IL-1β+ 900 mg/L补骨脂)、补骨脂中剂量组(10 ng/mL IL-1β+ 1 800 mg/L补骨脂)、补骨脂高剂量组(10 ng/mL IL-1β+ 3 600 mg/L补骨脂 )。采用10 ng/mL IL-1β诱导人软骨肉瘤细胞(SW1353)炎症反应,构建OA软骨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1、MMP-3、MMP-1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MP-1、MMP-3、MMP-13、NF-κB p65、NF-κB 抑制蛋白 α (IκB-α)蛋白表达,及免疫荧光观察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MMP-1、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高剂量组细胞内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显示,高剂量补骨脂能部分抑制胞浆中NF-κB p65蛋白转移至胞核内。结论?补骨脂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MMP-3、MMP-13表达,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炎性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典型病理改变,AS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出现异位骨化和骨破坏,异位骨化和骨破坏两种矛盾的表现反映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骨与破骨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AS复杂的新骨形成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BMP/Smads通路密切相关,而破骨细胞则在骨破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ANKL/RANK/OPG系统中的细胞因子是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Micro RNA可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是骨形成、骨吸收、骨重塑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MicroRNA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破骨机制中的作用,可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 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患者,其中女 性168例,男性587例,年龄在20岁~4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并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 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男性AS患者腰椎BMD较女性腰椎BMD显著减低(P < 0. 01);男性AS患者骨质 疏松(Osteoporosis,OP)及骨量减少(Osteopenia,OT)总发生率为"71. 04%,显著高于女性AS患者的42. 86% ( P < 0. 05),且在 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部位的OP、O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AS患者(P <0. 01);②中年龄组(30 ~ 39岁)及高年龄组(40? 45岁)的AS患者中男性腰椎丽D较女性显著降低(P < 0. 01);高年龄组AS患者中男性股骨颈丽D较女性显著降低(P < 0. 01);病程5 ~ 10年及大于10年的AS患者中男性腰椎、股骨颈丽D较女性显著降低(P <0. 01、P <0. 01、P <0. 01、尸<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AS患者BMD与疾病活动指标ESR、CRP,体征、骶髂关节炎分级等有相关性,而男性AS 患者丽D与年龄、病程尚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男女AS患者均有较高的OT、OP的发生率,且男性OT及OP的较 之女性更为显著,特别是腰椎BMD男性AS患者减低更为突出。此外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男性AS患者BMD减低程度越明 显。男性与女性AS患者丽D的下降均与疾病程度、病情的活动性、肢体活动功能、HLA427相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更需 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期结果表明QDPR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对QDPR基因启动子核心调控区域定位,分析其转录调控功能。方法:构建含有大鼠QDPR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 092 bp序列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生物信息学预测潜在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并构建该区域多个片段缺失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定位QDPR基因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序列。结果:与-2 092~-1序列相比,缺失QDPR基因上游-529~-116序列的萤光素酶活性只有原来的1%(P0.01),而仅保留-529~-1序列的萤光素酶活性是原来的64%(P0.05)。将QDPR基因上游-529~-116序列逐段缺失后发现,分别缺失-529~-429,-428~-250,-141~-116三段序列的萤光素酶活性都显著升高(P0.01),而缺失-249~-142序列的萤光素酶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QDPR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可能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上游-529~-116区域内,该区域内存在多个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位点,可能是QDPR基因潜在的正性调控区和负性调控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舌苔剥脱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pSS患者,根据舌苔剥脱与否及剥脱严重程度进行分组,Phi相关、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舌苔剥脱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pSS患者182例,其中舌苔剥脱75例(41.2%),无剥脱苔107例(58.8%),其中部分剥脱较全剥更常见,剥脱部位以舌前半部最多见。舌苔重度剥脱患者数量多于轻中度剥脱者。与舌苔无剥脱患者相比,舌苔剥脱患者更常见舌体裂纹(92.0%/41.1%,χ2=48.491,P<0.05)、舌色红/绛(48.0%/23.3%,χ2=12.009,P<0.05)、阴虚证(100.0%/43.9%,χ2=62.739,P<0.05)、气虚证(94.7%/50.5%,χ2=40.046,P<0.05),少见痰湿证(33.3%/72.0%,χ2=26.709,P<0.05),存在高球蛋白血症(89...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现代医学治疗CKD以积极控制原发病、防治并发症,调节病态免疫及肾脏替代疗法等为主[2],治疗费用不仅昂贵,且患者还面临着免疫力下降、病情复发的风险。CKD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中医药在治疗CKD方面具有疗效确切,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80例LN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分为活动期组(SLEDAI评分≥5分)49例和非活动期组(SLEDAI评分<5分)3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IL-32、KIM-1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Pearson相关法分析LN患者血清IL-32、KIM-1与SCr、24 h尿蛋白、ESR、eGFR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IL-32、KIM-1单独及联合诊断LN活动期的价值。结果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对照组血清IL-32[(6.51±0.89)、(3.87±0.92)、(1.39±0.78)ng/L]、KIM-1[(16.28±2.97)、(10.14±3.11)、(5.75±2.64)μg/L]、SCr[(280.22±19.72)、(165.93±16.08)、(52.16±18.57)μmol/L]及24 h尿蛋白[(116.40±6.83)、(62.57±6.19)、(34.58±7.06)g/L]均逐渐降低(P<0.05),ESR[(9.64±2.08)、(5.87±1.93)、(3.04±1.55)mm/h]逐渐减慢(P<0.05),eGFR[(42.16±6.58)、(70.33±7.22)、(97.64±7.83)mL/(min·1.73 m^2)]逐渐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组血清IL-32与SCr、24 h尿蛋白、ESR呈正相关(r=0.637,P=0.002;r=0.549,P=0.013;r=0.765,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782,P<0.001);血清KIM-1与SCr、24 h尿蛋白、ESR呈正相关(r=0.609,P=0.001;r=0.561,P=0.006;r=0.708,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736,P<0.001);非活动期组血清IL-32与SCr、24 h尿蛋白、ESR呈正相关(r=0.609,P=0.004;r=0.561,P=0.008;r=0.722,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764,P<0.001),KIM-1与SCr、24 h尿蛋白、ESR呈正相关(r=0.573,P=0.003;r=0.509,P=0.009;r=0.671,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718,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2以2.64 n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LN活动期的AUC为0.852(95%CI:0.783~0.92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59%和83.87%,准确率为81.25%;血清KIM-1以8.85μ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LN活动期的AUC为0.896(95%CI:0.833~0.95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7%和90.32%,准确率为86.25%;血清IL-32联合KIM-1诊断LN活动期的AUC为0.963(95%CI:0.928~0.998,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90%和96.77%,准确率为92.50%。结论LN患者血清IL-32、KIM-1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诊断LN活动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