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探讨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和载荷能力的规律性。方法 1998-04/2000-04,应用改良型SB Chaf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腰椎间盘置换术共3l例37个间隙,其中腰椎间盘退变16例18个间隙、合并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17间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术后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结果随访率100%,截止至2001-09,随访17—41个月(平均26个月)。临床评价优23例,良6例,尚可2例。术后腰椎节段平均可前屈4.0&;#176;和后伸5.1&;#176;,活动度共9.1&;#176;。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4.2mm。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康复训练可恢复脊柱的运动和载荷能力,为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和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外科是目前最活跃的专科之一,脊柱外科又是最能代表骨外科发展趋势的亚专科.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下,新技术层出不穷,新进展日新月异,脊柱外科展现出勃勃生机.时值《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发表脊柱专刊之际,本文就脊柱外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人髓核细胞对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寻找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取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约30cm,分离、纯化、培养WJMSCs;取人椎间盘髓核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取第三代稳定增殖的WJMSCs,利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73/CD90/CD105/CD34/CD45/HLA-ABC/HLA-DR。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WJMSCs,与髓核细胞以1∶1比例进行混合,在6孔板中进行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WJMSCs为对照组。培养7d后利用高速流式细胞仪分选荧光标记阳性的WJMSCs,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Ⅵ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和多能聚糖基因的相对表达,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单独培养的WJMSCs作为对照,利用2-ΔΔCt方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变化。结果:WJMSCs原代细胞接种24h可见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为梭形和多角形,1周后形成集落,2周时细胞融合达到9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73/CD90/CD105/和HLA-ABC(+),CD34/CD45和HLA-DR(-)。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d后WJMS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Ⅰ型胶原、Ⅵ型胶原和多能聚糖基因相对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通过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人脐带WJMSCs能够被髓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可为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治疗修复退变椎间盘提供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RI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组临床疑诊为大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分析PVNS的MRI影像特点、诊断正确率、误漏诊原因,以及在术后随访及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6例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54例经过病理确诊为PVNS,男23例,女31例。其中弥漫型为46例,局限型为8例。MRI诊断为PVNS55例,52例确诊为PVNS,MRI诊断PVNS准确率78.8%;术后复发20例,MRI诊断复发准确率100%;7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1例放疗后病理性骨折。结论 PVNS是一个容易复发的良性滑膜增生性疾病,MRI术前及术后诊断准确率高,MRI在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预防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8例观察组接受全面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出现关节脱位1例,临床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出现关节脱位2例,临床满意度为88.88%。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有效减少关节脱位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织,测量其牵拉角度、范围。 结果 ①臂丛C5~8根长度、根角度及根间距测量结果表明臂丛前、后入路均可直视神经根对椎间孔周围病变进行操作;② C4~6横突与膈神经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膈神经;③C3~7横突与颈交感干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颈交感干;④胸导管70%在C7~T1水平汇入静脉角,C7水平臂丛前入路要注意保护胸导管,臂丛后入路不易损伤胸导管;⑤在C7横突水平处将椎动脉向外牵拉的距离为(2.5±0.4)cm,臂丛前、后入路均应注意保护椎动脉;⑥C7横突末端下方至胸膜顶的距离为(1.9±0.4)cm,C7水平臂丛前、后入路均可能伤及胸膜顶。 结论 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可为颈椎间孔镜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构成踝关节重要部分的距骨发生缺血性坏死(AVN),直接影响踝关节功能。距骨骨折后AVN发生率与距骨自身血供、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密切相关。X线片检查在距骨AVN诊断中起着基础筛选作用,MRI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距骨AVN,CT检查对于评估距骨AVN手术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肢体局部血供及代谢变化可导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许旺细胞丢失以及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使肢体感觉、运动等重要功能丧失,加之物理或机械性刺激等启动因素,最终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随着近年患者人数不断升高,糖尿病足发病神经机制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的表达,探讨TREM-2基因沉默对RA-FL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向RA-FLS转染特异性的TREM-2 siRNA,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沉默TREM-2基因对细胞PI3K/AKT通路的影响。结果: TREM-2 siRNA能显著降低RA-FLS中TREM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沉默TREM-2基因后,各时点各组细胞的活力未见明显差异;特异性干扰组RA-FLS的迁移细胞数目与空白组和control siRNA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TREM-2 siRNA组侵袭细胞数目相比空白组和control siRNA组明显增多(P<0.05);TREM-2 siRNA干扰后RA-FLS分泌的MMP-2显著增加(P<0.05)而MMP-9未见明显变化;特异性转染后的RA-FLS相对于对照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P<0.05)。结论: TREM-2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的活化对RA-FLS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