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1,25D3)对经典1型糖尿病(T1DM)Th1/Th2比值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6例新发病、GAD-Ab阳性的T1DM患者,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C);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VDR蛋白的表达;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斑点法定量检测GAD65反应性分泌IFN-γ、IL-4细胞,分别代表Th1、Th2细胞.结果 (1)T1DM的PBMC胞核表达VDR;(2)T1DM组Th1、Th2、Th1/ Th2均值分别为18.0、3.0、6.0,NC组为2.5、3.5、0.71,T1DM组1,25D3作用后则分别为5.6、4.5、1.22,溶剂(无水乙醇)对照组分别为1.5、3.2、4.8.T1DM组的Th1及Th1/Th2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与溶剂组比较,T1DM组1,25D3作用后的Th1及Th1/Th2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间的Th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D3对T1DM患者的GAD65反应性分泌IFN-γ的Th1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显著改善Th1/Th2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62.
由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主办的“第八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于2013年4月27~28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本届论坛是在前7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再次召开的糖尿病免疫学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IAA发现者Diabetes杂志副主编、美国华盛顿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Jerry Palmer教授,欧洲Action LADA主席、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糖尿病中心David Leslie教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糖尿病免疫学协会秘书长、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Carani B Sanjeevi教授,美国耶鲁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Li Wen教授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内分泌科F.Susan Wong教授等,以及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近1000名代表到会交流.  相似文献   
63.
尽管大家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使人们很容易久坐不动和暴饮暴食,很多人都觉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到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未来几年会显著增加。治疗手段的发展是否可抵消其对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可被归为三大类:技术、生物和药理。技术手段专注于通过人工胰腺来输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个系统的其中一部分已在使用中,这预示着这种手段可能在未来10年得到有效应用。至于生物手段,胰腺移植似乎不可能广泛应用,胰岛细胞移植也因为缺少合适的供体组织以及移植后的移植物生存率低而受到阻碍。然而,此领域已经有了很有意义的进展,而且其他研究表明,操纵其他类型的细胞取代胰岛β细胞,从长远看来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最后一类,药理学研究,看起来最有可能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负担。近几年,研究专注于降低血糖,而且降糖药种类的增加也反映了研究速度的加快。在过去的几年,保护因高糖导致细胞损害的代偿途径也有报道,也有控制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研究。饮食控制以及减肥手术的证据表明,通过重新设定新陈代谢可能可以有效的治愈糖尿病,而对于2型糖尿病在将来的治疗,选择性恢复能量代谢平衡的药理学药物研究是现在最令人兴奋的前景。  相似文献   
6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杂志新近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过早死亡风险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合并肾脏疾病的人群中。校正肾脏疾病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不比普通人群高很多。这种关系之前并未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诱因、危险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截趾/肢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重型糖尿病足和截趾/肢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175例,女性109例,82.4%的患者年龄>50岁,77.5%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86.5%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糖尿病足溃疡好发于足趾,烧/烫伤是最常见诱因,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4.8%,多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Wagner 3~5级(重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均低于Wagner 0~2级(轻型)患者(P<0.05),而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轻型患者(P<0.05),重型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和混合感染,截趾/肢都发生在重型糖尿病足患者中.截趾/肢患者的血清ALB、TC、HDLC均低于非截趾/肢患者(P<0.05),而HbA1c、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截趾/肢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高(OR=1.093,95% CI为1.012 ~1.180)是发生重型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HDLC(OR =0.388,95%CI为0.162~0.931)是其保护性因素;HbA1e(OR=1.411,95%CI为1.077 ~1.849)、下肢动脉闭塞(OR =6.114,95%CI为1.202~31.094)为糖尿病足截趾/肢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多发生在血糖控制差、病程长、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常有诱因和病原菌感染.感染是重型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血糖控制差,特别是下肢动脉闭塞增加糖尿病足患者截趾/肢的风险.  相似文献   
66.
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不在少数,由于糖尿病和吸烟均为慢性进展,易于忽略。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对糖尿病患者采说,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盐酸西布曲明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 80例年龄 18~ 6 0岁 ,体重指数≥ 2 5kg/m2 的单纯性肥胖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口服盐酸西布曲明片 (治疗组 ) 10mg/d ;口服安慰剂片 (对照组 )每天 1片共 12周。结果 :有效病例数为 6 6例 ,其中治疗组 31例 ,对照组 35例 ;经 12周治疗 ,治疗组体重平均降低值为 (2 .7± 2 .5 )kg ,显著大于对照组 (- 0 .1± 1.8)kg(P <0 .0 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8.0 %,高于对照组 2 5 .7%(P <0 .0 5 ) ,但症状轻 ,多在 1~ 2周内消失 ,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盐酸西布曲明 10mg/d能有效降低体重 ,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 ,适用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8.
为深入探讨糖尿病免疫学研究进展,加强国内外糖尿病学界的学术交流,由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及《糖尿病天地》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于2007年4月27~28日在长沙举行.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邀请了美国、瑞典、日本和国内糖尿病与免疫学领域的数十位知名专家与会,作了19个专题报告和4场卫星会,并进行了壁报交流,现将大会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9.
由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和韩国糖尿病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1届国际糖尿病免疫学年会于2010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韩国仁川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从事1型糖尿病(TIDM)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IDS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T1DM组组长、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应邀首次组团参会,并在大会做专题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内容涉及T1DM的发病机制、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领域,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0.
中国四省市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用药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阿司匹林在我国部分地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入选来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调查研究中湖南、广东、四川、辽宁四省的9000例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频率及剂量.总体人群心血管一级预防治疗标准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血管及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2)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推荐,计算阿司匹林实际使用率;糖尿病和高血压亚组则分别将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协会高血压指南(2007)的相关推荐作为治疗标准.结果 共收回7186份有效问卷,其中233例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总人群中符合一级预防人群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4.09%,二级预防人群使用率为26.61%;糖尿病亚组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32.47%,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51.16%.高血压亚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9.93%,二级预防人群使用率为29.52%.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87.67%为每日1次,10.35%为不规律服用,1.98%为隔日1次,半数受试者(50.25%)服用剂量低于指南推荐的最小剂量.结论 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过低,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的人群中,使用剂量也不规范,半数每日应用少于75 mg.应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中高危患者及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并规范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