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脊柱退变性疾病,尤其是严重的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引起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和脊柱畸形等,导致神经压迫,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往往需行手术治疗。目前,对这一类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脊柱减压融合术和非融合术。近年来,关于脊柱减压融合术和非融合术在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中的价值存在较大争论。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改良Allens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12周后,将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2、4、12周,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周围神经再生情况。术后4、8及12周分别对两组动物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对照组脊髓变性,可见瘢痕和空洞,实验组术后12周,损伤区脊髓与周围神经融合良好。脊髓诱发电位检查神经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存活良好,为再生轴突跨越损伤段脊髓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83.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脊膜骨化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TLF)合并硬脊膜骨化(OD)更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88~2003年经治的8例OTLF合并O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符合OTLF合并OD。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期6~52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Otani’s分级法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综合评定,优良率62.5%,有效率87.5%。结论MRI结合CT或CTM检查是诊断OTLF合并OD的有力依据。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OTLF合并OD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融合胸弯术后自发矫正情况.[方法]1997年5月~2005年10月,共72例接受手术的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40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32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最少2年.[结果]末次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A组术前胸弯平均30°,术后平均16°;B组术前33°,术后18°.两组患者术后末融合胸弯大多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改善率没有差别,但末次随访发现,72例患者中,4例患者(C组)术后胸弯加重,躯干发生了失平衡,A组、B组各2例.该4例患者(TL/L:T)Cobb's比率均值为1.09,其余68例(D组)比率均值为1.59.C、D组患者胸弯柔韧性也有差别,C组较D组僵硬(分别34.2%和57.3%).[结论]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融合胸弯自发矫正效果相当,但术前对患者(TI/L:T)Cobb's比率和胸弯柔韧性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对进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仰卧位侧屈位片和牵引位片在评价侧凸柔韧度和决定融合节段上的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 :对 7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回顾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了至少 2年时间。术前X线片包括了站立位的后前位片、侧位片、双侧最大自主侧屈位片以及在牵引床上所进行的牵引位片。术前对这些X线资料进行评估以决定侧凸的柔韧性和融合节段。在随访中 ,观察躯干失平衡和侧凸节段进一步进展的发生情况。结果 角度小于 6 0°的侧凸 ,侧屈位片比牵引位片具有更大的矫正率 ,而角度大于 6 0° ,其结果相反。对于KingⅠ型和KingⅡ型侧凸来说 ,侧屈位片在确定腰椎的柔韧度和区别这两种侧凸类型上具有其优势。在牵引位片上 ,稳定椎的位置比站立位正位片上平均要高 1.4个椎体。根据牵引位片上的数据 ,将融合节段向头侧移动后 ,躯干失平衡与侧凸节段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结论 侧凸角度不大于 6 0°时 ,仰卧位侧屈位片在评估脊柱弯曲的柔韧性时比牵引位片更具有优势。根据牵引位片进行融合节段末端椎体的选择 ,矫正效果差的发生率较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融合节段选择最好是结合站立位后前位片、侧位片和仰卧位最大自主侧屈位片来决定。  相似文献   
86.
帽式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试自行研制的帽式颈椎椎间融合器(HCIFC)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用于颈椎椎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48个羊颈椎标本随机分为6组,A组,完整颈椎节段;B组,自体三面皮质髂骨;C组,Harms cage;D组,Syncage C;E组,Carhon cage;F组,HCIFC。除A组外均完全切除C3/4椎间盘后置入以上颈椎内置物,进行生物力学测定.计算出各组平均刚度及体积相关刚度,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置入HCIFC后颈椎屈曲刚度显著增大,而伸展、侧屈和轴向旋转刚度无变化;Syncage C在各方向上的刚度均最大,HCIFC与Carboncage相似;HCIFC在屈曲、伸展和侧屈刚度上小于Harms cage,而轴向旋转刚度显著大于Harms cage。与移植的三面皮质髂骨相比,所有cage在体积相关刚度上均有显著增加。Harms cage在各个方向上的体积相关刚度显著大于其它cage,其次为Syncage C、HCIFC及Carbon cage。结论:HCIFC可为颈椎椎间融合提供足够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
骨肉瘤相关新分子5D3Ag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自建的抗人骨肉瘤单克隆抗体mAb5D3经鉴定有很好的骨肉瘤细胞特异性,并且已利用单抗纯化出相应的骨肉瘤相关抗原5D3Ag纯品,研究目的是测定5D3Ag氨基酸序列,鉴定5D3Ag是否为一新发现的骨肉瘤相关抗原。方法:用SDS-PAGE法分析5D3Ag纯度和分子量,并做免疫印迹分析,用半干式转移法将5D3Ag转移到氨基酸测序膜上,测定其氨基酸序列,在蛋白质序列中比较分析,初步推断此抗原的性质及是否为新发现的骨肉瘤相关抗原。结果:5D3Ag经SDSPAGE分析达到了电泳纯,分子量为43kD;Western Blot分析显示5D3Ag可以与mAb5D3结合;5D3Ag N端10个氨基酸序列为:门冬酰胺、谷氨酰胺、甘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NQGSHGSEAQ)。结论:5D3Ag从其分子量来看与以往文献所报道的骨肉瘤相关抗原的分子量都不相同;氨基酸序列结果查询分析,与蛋白质库中已知的蛋白质同源性很低,由此推断5D3Ag可能是一种新的骨肉瘤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笔者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例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治疗初始均采用保留原股骨干髓内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以空心钉于髓内钉主钉近端前或后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进行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3例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漏诊,7例为手术操作、器材所致,2例为过早负重所致。11例股骨颈骨折愈合良好,1例股骨头坏死。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优8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应用空心钉治疗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术后合并股骨颈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漏诊、规范操作、恰当锻炼可有效减少此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疗效及术后局部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9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经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持续伤口镇痛装置进行局部镇痛处理,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情况,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5~110 min,术中出血量50~108 ml,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无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VAS值呈稳定状态,无镇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Cobb角:术前为16.4°±7.2°,术后为4.5°±1.0°,末次随访时为4.8°±1.5°,术后、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微创手术结合局部镇痛装置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90.
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中的下胫腓联合分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采用记忆合金弓齿钉固定治疗的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2周。术后AOFAS评分为(87.50±13.16)分。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临床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并发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