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177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神经肌肉疾患。功能性电刺激主要利用电流的作用来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为修复后的神经重新支配肌肉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地保留残存肌肉形态与功能。本文就其在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近20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如骨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科等。然而,至今,PRP的临床制作方法还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制作方法导致PRP的成分以及临床疗效不同,给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PRP造成了诸多困扰。通过检索和分析中国已发表有关PRP制备的文献(中文和英文)发现,国内PRP临床制备方法差异性较大,包括采血量、离心设备、离心次数、离心力、离心时间和PRP制备量等。PRP中血小板富集度和回收率,白细胞浓度等指标也不稳定,亟需更高质量的研究或指南来规范和指导临床PRP的制备。  相似文献   
83.
骨关节炎(OA)、肌腱疾病和神经损伤易导致慢性疼痛,缓解炎症是治疗骨科慢性疼痛的关键。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可直接到达损伤及炎症部位,通过与免疫细胞交流和分泌可溶性分子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调节炎性反应。干细胞通过与关节内巨噬细胞等的相互作用,参与下调OA过程中的炎性反应。虽然研究发现,干细胞对于肌腱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但是否可以缓解肌腱疾病所致的疼痛尚不明确。干细胞可通过调控相关炎性因子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局部注射干细胞或干细胞相关衍生物为主要治疗方式。该文对干细胞治疗骨科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距足母囊近端2.0 cm处Z型截骨并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对50例(81足)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Z型截骨后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足母外翻角(halluxv algus angle,HVA)减少了11°~23°,平均13.1°,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减少了5°~10°,平均6.6°。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90~100分,79足,80~89分2足,优良率100%,未见感染,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畸形无复发。结论距足母囊近端截骨并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5.
86.
87.
肩胛骨骨折发生率低,但近年随着高能量损伤增加及患者对肩部功能要求的提高,更多骨科医师开始专注手术治疗,以减少非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后遗症。肩胛骨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多发损伤,使得围手术期评估患者情况、制定手术计划面临困难。该文基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最新研究文献,对手术时机、手术指征、如何选择手术入路、固定方法等有争议的部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种难治性髋关节疾病的良好手段,其2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7%~81%,但全髋关节置换也会因各种原因失败,其中处理最为困难的是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 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相似文献   
90.
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运用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4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3部分骨折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12±12.52)岁。4部分骨折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2±13.14)岁。随访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评价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64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3部分骨折(76.14±14.10)分,4部分骨折(65.93±11.82)分;VAS评分分别为2.12±1.63和3.90±2.21,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3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疗效优于4部分骨折,术中需争取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及钢板位置,术后合理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