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神经肽通 过一定的方式作用于骨骼及其相关组织,从而对骨代谢、骨折愈合及疼痛进行调节。P物质和CGRP的生物学特征、 分布特点与骨代谢、骨折愈合和疼痛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Y1R、Y2R在椎间盘退变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组和假手术(sham operation,SHAM)组大鼠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表达的差异,以及与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相关关系,探讨NPY及受体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6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未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椎间盘退变组和假手术组(n=6),前者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后者做假手术处理,造模后12周通过MRI和X线评估椎间盘退变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测量2组大鼠MWT及TWL,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大鼠IVD和DRG中NPY及受体的表达,分析其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值与疼痛行为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疼痛检测发现,术后12周IDD组大鼠MWT较SHAM组大鼠明显降低[(9.44±2.91) g vs. (17.99±4.40) g,P=0.002],TWL明显降低[(9.17±0.39) s vs. (13.53±1.69) s,P=0.002]。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与SHAM组相比,IDD组大鼠IVD和DRG中NPY的表达明显升高[IVD:[(0.15±0.03) vs. (0.11±0.02),P=0.021;DRG:(0.23±0.04) vs. (0.17±0.04),P=0.018],Y1R表达明显降低[IVD:(0.10±0.02) vs. (0.13±0.01),P=0.009;DRG:(0.05±0.01) vs. (0.08±0.01),P=0.000],2组大鼠IVD和DRG中Y2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2组大鼠IVD和DRG中NPY的MOD值与MWT之间成负相关关系(r=-0.605,P=0.037;r=-0.617,P=0.033);2组大鼠IVD和DRG中Y1R的MOD值与MWT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696,P=0.012;r=0.735,P=0.006)。2组大鼠IVD和DRG中NPY的MOD值与TWL之间成负相关关系(r=-0.603,P=0.038;r=-0.708,P=0.010);2组大鼠IVD和DRG中Y1R的MOD值与TWL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624,P=0.030;r=0.834,P=0.001)。结论:在腰椎动静力失衡大鼠模型中,NPY可能通过外周Y1R参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贺斯和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61例ASAⅡ~Ⅳ级晚期肝病患者分成非重症肝炎组(Ⅰ组)和重症肝炎组(Ⅱ组),同时根据患者输注不同胶体液分为贺斯亚组(Ⅰh组,Ⅱh组)和万汶亚组(Ⅰv组,Ⅱv组)。分别纪录各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7和14d血浆白蛋白、血糖、肌酐、尿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术中心跳骤停、术后14d内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和血液透析、死亡等情况的病例数。结果:Ⅱ组术中心跳骤停、术后感染、肺水肿和14d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肌酐、尿量、PT水平与Ⅰ组比较均分别在不同时段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Ⅱh组从术毕以后血糖指标显著高于Ⅰh组(P<0.01或P<0.05)。Ⅰ组中,Ⅰh组肌酐水平、PT从术毕至术后3d均显著高于Ⅰv组(P<0.01);从术毕至术后7d,Ⅰh组尿量显著低于Ⅰv组(P<0.01)。Ⅱ组中,Ⅱh组肌酐水平从术毕至术后3d显著高于Ⅱv组(P<0.01);Ⅱh组PT水平术毕时高于Ⅱv组(P<0.01);Ⅱh组血糖从术毕至术后7d,显著高于Ⅱv组(P<0.01)。结论:在白蛋白和血浆等的联合配伍下,贺斯和万...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肝前体样细胞(hepatocyte-derived liver progenitor-like cells,HepLPC)进行功能验证,为生物人工肝应用寻找新的种子细胞。方法通过两步分离法分离人原代肝细胞,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纯化肝细胞以排除CD24+或EpCAM+阳性祖细胞获得HepLPC,采用Large T抗原对HepLPC进行永生化(iHepLPC),从细胞形态、增殖状态、功能基因水平、解毒与合成水平以及急性肝衰竭毒性血浆的反应对iHepLPC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结果永生化后iHepLPC可以在不同代次间快速稳定的增殖,P0、P10与P20代次之间同一时间点细胞的增殖速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保持不变,增殖过程中的细胞解毒与合成功能稳定,代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iHepLPC细胞进行M7分化,分化后细胞的功能基因有显著的提高,尿素生成(13.683±1.238)高于未分化的7.769±0.323(P0.01);分化后白蛋白合成11.270±0.63,高于未分化的5.655±0.025(P0.01);对于急性肝衰竭血浆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同时发挥着解毒与合成功能,6 h候后尿素合成达到(8.25±0.31)mg/(dL·10~6细胞·d),白蛋白合成达到(12±0.41)ng/(mL·10~6细胞·d)。结论永生化后的HepLPC在快速增殖的过程中可以保持细胞形态、解毒与合成功能不变,对急性肝衰竭血浆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是新的生物人工肝细胞源。  相似文献   
75.
刘文明  鄢和新 《肝脏》2023,(6):637-639
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的负担逐年增加,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受限于供体短缺。再生医学因强调替代治疗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旨在采用正常的功能肝细胞替换受损的肝组织,而优质的种子细胞是其广泛应用的前提。肝脏类器官不仅是模拟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最佳细胞模型,同时也是再生医学和转化应用的重要细胞来源。在这里,我们讨论现今肝脏三维类器官培养的各方面进展,以及它如何在体内、外重构肝胆系统,如何成为全球性新兴肝脏再生医学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肝细胞、胆管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类器官系统,并讨论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肝脏再生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Ⅴ member 1,TRPV1)异聚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缩宫素介导的疼痛的相关性,同时研究TRPA1和TRPV1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内异症模型,予以TRPA1激动剂肉桂醛和TRPA1拮抗剂HC-030031给药干预。疼痛行为学实验检测内异症小鼠扭体次数;ELISA检测血液及腹腔灌洗液炎症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RPV1/TRPA1基因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TRPV1/TRPA1共定位。结果 在内异症模型小鼠中,TRPV1/TRPA1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TRPA1激动剂肉桂醛上调TRPV1表达,TRPA1抑制剂HC030031抑制TRPA1的表达。肉桂醛对缓解小鼠内异症疼痛的作用较小,HC030031对疼痛的缓解作用显著。内异症小鼠血清及腹腔灌洗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显著升高,肉桂醛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而HC030031显著抑制内异症小鼠血清及腹腔灌洗液炎症因子的含量。结论 TRPV1、TRPA1为内异症中感知炎症并进行传导的通道;TRPV1/TRPA1异聚体可能有利于响应炎症微环境,进行信号传导,增强疼痛感。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护士结构授权、职业紧张、情绪耗竭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模型。方法 2017年4-8月,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45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效能条件问卷、工作内容问卷、情绪耗竭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结构授权、职业紧张、情绪耗竭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相关性(r=-0.109~0.797,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护士结构授权通过职业紧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护士的情绪耗竭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结论护理管理者应该构建有利于授权的工作环境,减少护士职业紧张,降低护士情绪耗竭水平,提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的低氧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方法 将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外科监护室于手术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1:2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进入外科监护室未发生低氧血症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患者的手术类型以及引起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直接原因.筛选出高危因素后在两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以接受胸部手术(33.78%)和上腹部手术(24.32%)为主.术后早期引起低氧血症的直接原因包括:肺部原发病加重(17.57%)、胸部手术并发症(24.32%)、围手术期处理不当(21.62%)、其他基础疾病(18.92%)等.单因素分析发现:大量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原发病、危重患者、合并胸部手术并发症、大量输液以及呼吸支持不足等因素与术后低氧血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合并肺部原发病、危重患者、合并胸部手术并发症以及呼吸支持不足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大量吸烟、肺部及其他系统危重疾病、胸部手术并发症、输液过多以及呼吸支持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HES130/0.4)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老年患者50例均分为HES130/0.4组(H组)和生理盐水(NS)组(N组)。麻醉诱导后以10ml.kg-1.h-1速率从颈内静脉分别输注HES130/0.4(H组)和NS(N组)。监测输注前(T0)、诱导后(T1)、HES130/0.4或NS输注完毕时(T2)、术后24h(T3)、48h(T4)的SBP和DBP。在T0、T3、T4时用放免法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晶体渗透压,血、尿同步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于T0~T4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IgG)、白蛋白(Alb)。结果两组患者输注前后SBP和DBP无明显变化。与T0时比较,两组T1~T4时尿RBP、NAG、IgG、Alb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输注前后尿β2-MG、尿晶体渗透压、GF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输注HES130/0.425ml/kg对老年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光纤压力传感器(FOPT)直接气道压力监测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行肺部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情况分为肺功能正常组(14例)和肺功能异常组(16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将FOPT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的左右腔,所测压力分别为支气管压力和主气道压力,持续监测气道压力至术后30 min.观察围术期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 单肺通气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主气道压力都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肺功能正常组在单肺通气过程中各时间点的主气道压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功能异常组在单肺通气90 min及结束时的主气道压力较单肺通气开始10 min时显著增加(P值均<0.05).双肺通气过程中,肺功能正常组术毕和术后30 min支气管压力和主气道压力与麻醉诱导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功能异常组在术毕和术后30 min的支气管压力和主气道压力均较麻醉诱导后显著增加(P值均<0.05).结论 在肺部手术应用FOPT直接测压可及时反映气道的实际压力,有助于气道管理.术前肺功能异常患者术中易出现气道压力升高,且术后不易下降,这可能与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