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贵州省鸡源空肠弯曲菌的分子流行特征,阐明各地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特征。方法 在贵州省随机抽取7个大型养鸡场,共采集210份鸡的新鲜粪便样本,分离培养出38株空肠弯曲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分离株的序列型及克隆复合体进行构成和聚类分析,与PubMLST数据库中来自国内的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贵州省38株鸡源空肠弯曲菌分为23种ST型和8个克隆复合体,其中9种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有的ST型,2个等位基因和8种序列型为新发现的。ST型构成比前四位分别是ST - 45、ST - 161、ST - 354、ST - 4 324,与数据库中已有的6株贵州来源菌株相比,不存在共同的ST型。优势克隆复合体(CC - 45、CC - 354、CC - 52)与数据库中鸡源分离株的前三位克隆复合体没有重叠。菌株遗传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属于优势克隆复合体的18株菌与国内部分人源、猪源、野生鸟源、鹅源分离株有较近的遗传距离。结论 贵州省鸡源空肠弯曲菌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域流行特征。序列型与国内华东地区的分离株有较高的交叉性,部分分离株与国内人、野生鸟、鹅等来源分离株遗传距离近,应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空肠弯曲菌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INS)及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Insulin 2 hours afte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人群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贵州省12个区(县)的48个乡镇共9 280人进行调查,排除基线HbA1c、INS及INS-2H缺失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最终纳入1 684例进入分析。中位随访6.23年。采用Cox生存回归分析HbA1c、INS及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PAF及Survival计算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结果 HbA1c和INS-2H每升高一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5%和1.1%。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7倍。相比第一分位组,INS-2H第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增加73.6%。HbA1c水平控制在6.3 mmol/L及以下可降低人群8.6%的发病。INS-2H水平分别控制在8.81 mIU/L、15.60 mIU/L、24.30 mIU/L以下,可降低人群22.6%、11.9%和6.8%的发病。年龄>42岁组的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4倍; INS-2H第二、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2.001倍、2.145倍和2.145倍。男性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760倍; INS-2H第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1.828倍和2.116倍。结论 HbA1c及INS-2H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42岁和男性人群更为敏感。控制HbA1c及INS-2H能有效降低人群高血压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贵州省结核病(TB)定点医院肺结核诊疗费用在不同医疗保障政策中的报销情况,为贵州省进一步完善TB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贵州省97家TB定点医院2020年肺结核诊疗费用在四种不同医疗保障政策中的报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额等。结果 全省97家TB定点医院,门诊实施单病种包干政策的比例为38.14%(37/97);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UCMS)、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四种医疗保障政策中,门诊报销比例依次为92.86%(26/28)、100%(28/28)、81.16%(56/69)、36.08%(35/97);门诊报销比例中位数依次为50%(P25:50%,P75:57.50%)、55%(P25:50%,P75:100%)、75%(P25:45%,P75:100%)、0(P25:0,P75:72.50%);URBMI、UCMS、城乡居住院报销比例的中位数均为80%(P25:75%,P75:80%),UEBMI为85%(P25:80%,P75:90%)。医疗救助覆盖率为50.56%。结论 贵州省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对TB的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相对有限,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对肺结核门诊诊疗费用报销覆盖面较窄,报销比例和封顶额相对较低,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仍较重,建议将TB纳入门诊统筹病种,切实提高TB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贵州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认知功能的联系,并分析焦虑和睡眠在其间的中介作用,为认知功能减退及痴呆的行为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农村≥60岁者共1 61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力状态检测量表(MMSE)、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焦虑状态量表(GAD - 2)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焦虑、睡眠及认知功能四者间的联系。结果 1 615名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为(21.09±5.21)分,女性(t = 16.559,P<0.001)、少数民族(t = 2.425,P = 0.015)、非在婚(t = 8.954,P<0.001)、年龄越大(F = 42.638,P<0.001)、文化程度越低(F = 174.167,P<0.001)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对较差。MMSE得分与GAD - 2、AIS得分均呈负相关,与SSRS得分呈正相关(r = - 0.135、 - 0.135、0.271,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对认知功能的总效应值为0.374,其中社会支持对认知功能的直接效应值0.353(95%CI:0.294~0.411),睡眠的中介效应值0.010(95%CI:0.002~0.020)及焦虑和睡眠的链式中介效应值0.011(95%CI:0.003~0.020)。结论 老年人社会支持可能直接影响认知功能,也可能通过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及睡眠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莉  周亚娟  朱姝  田继贵  李军  郭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93-1896
  目的  对2011—2021年贵州省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为儿童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支撑依据。  方法  对监测系统中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发病率为因变量,以致病因素、居住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  2011—2021年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18起,占报告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21.29%。发病1 169人,住院833人,死亡18人,病死率为1.54%;上报事件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为报告高峰,共报告159起;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遵义、铜仁,分别报告169,98起;主要是农村家庭误食误用引起食源性疾病;毒蘑菇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和不明原因是主要致病因素;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居住地、致病因素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444.44,577.82,1 935.15,P值均<0.05)。  结论  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贵州省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占比较大,病死率较高。要加强对儿童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且农村家庭是重点防控宣教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毕节市敏感肺结核患者家庭疾病灾难性支出(CTC)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家庭负担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以2020年5—6月期间毕节市登记并在调查时已成功治疗的敏感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概率比例抽样对其进行问卷访谈。灾难性支出采用率描述,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原因。结果 毕节市309例肺结核患者家庭总自付费用 M ( P 25, P 75)为5 169.31(2 098.52,14 778.49)元;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 M ( P ? P ?分别为1 688.15(987.31,3 337.50)、720.00(200.00,1 425.00)和1 200.00(0.00,8 3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5, P <0.001)。309例患者家庭CTC发生率为52.43%;其中,家庭年收入较低( OR =25.740,95% CI :9.676~68.473)、住院( OR =3.515,95% CI :1.782~6.933)、确诊延迟( OR =2.492,95% CI :1.297~4.789)是导致其发生CTC的危险因素( P 均<0.05)。结论 毕节市肺结核患者经济负担以间接费用为主,CTC发生率较为普遍。其中,家庭年收入低、住院和确诊延迟患者是其重要危险因素,可针对性地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落实医疗机构诊疗规范以及通过政府和社会给予患者补偿,共同降低其疾病负担减少CTC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为贵州省沙门菌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自2013—2018年贵州省7个市(州)的71株疑似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分型,结合双重PCR法确定疑似菌株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提取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DNA作为模板,进行CRISPR1和CRISPR2的PCR扩增,将阳性扩增产物进一步测序,获得菌株的CRISPR1和CRISPR2间隔序列,根据间隔序列的组成,确定CRISPR基因型,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71株疑似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菌株经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双重PCR法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经CRISPR1和CRISPR2两个位点的PCR扩增和产物测序,71株菌共检测到163个间隔序列,其中CRISPR1有102个,CRISPR2有61个。联合CRISPR1和CRISPR2两个位点的间隔序列进行分析,发现71株菌被分为33个CRISPR基因型(TSTs),其中TST11和TST1为贵州省的优势基因型,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5.35%和12.68%。71株菌经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后被分为A、B、C、D 4个簇,A簇包含的菌株最多,B簇包含的基因型最多,不同来源的3株参考株独立成簇,D簇包含7个TSTs基因型。结论贵州省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具有优势的CRISPR基因型和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可能有其他的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焦松林  王俊丽  任建国 《中药材》2022,(5):1034-1042
目的:探讨氮磷钾复合肥减量配施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作用下太子参块根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以期从组学角度初步了解其对太子参块根次生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太子参‘三泓1号’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氮磷钾复合肥处理(TCF,含2.0 g氮磷钾复合肥的200 mL水溶液)和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与减施75%用量的常规氮磷钾复合肥配施处理(TCJ,本课题前期筛选的组合处理,含0.5 g氮磷钾复合肥的200 mL 3×10^(8)CFU/mL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菌悬液),块根采收前2个月灌根各处理液,采收后采用TMT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块根差异表达蛋白,并利用多重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剂盒(比色法)测定不同处理块根总黄酮含量。结果:TCJ/TCF共有89个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包括47个上调蛋白和42个下调蛋白。基于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共筛选到9个差异表达蛋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生物碱生物合成”及“环肽生物合成”过程;总黄酮含量验证结果与TMT定量蛋白质组结果相吻合。结论:氮磷钾复合肥减量配施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可能通过影响太子参块根次生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而影响其次生代谢活性成分的合成累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太子参内生菌RPB-32发酵代谢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菌株RPB-32营养肉汤发酵液,减压脱溶制得太子参内生菌RPB-32各有机溶剂提取物。用3%乙醇(溶剂对照)配制一定浓度的各有机溶剂提取物,灌胃KM小鼠,在第7天和第14天分批次摘除眼球采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不同有机提取物3个浓度处理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子参内生菌RPB-32发酵代谢物对机体无损害作用,这提示其可能具有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及保护肾脏、肝脏和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促进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生长等功效,但其具体机制需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