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筛选低氧调控大鼠运动性肌损伤(EIMD)的特征MicroRNA(miRNA),预测分析特征miRNA调控膜损伤的靶点。方法: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后常氧休息24小时组(N24)、48小时组(N48)、72小时组(N72)以及运动后低氧暴露24小时组(H24)、48小时组(H48)、72小时组(H72),采取一次间歇性离心运动复制EIMD模型。采用伊文氏蓝(EBD)染色法鉴定EIMD膜损伤特征,基因芯片进行低氧和常氧之间差异性miRNA筛选,RT-q PCR验证芯片结果后获得特征miRNA表达谱,比对各组的特征miRNA和膜损伤相关特征蛋白以及信号通路核心分子的m RNA表达,预测和分析特征miRNA的可能靶基因及调控途径。结果:筛选并验证得出5条低氧调控大鼠EIMD的特征miRNA:miR-694、miR-1904、miR-881*、miR-211-5p、miR-465-5p。通过特征miRNA、膜损伤相关蛋白和相关通路核心分子进行综合对比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miR-694的靶标可能性较大的是dystrophin、JNK和AKT以及mTOR;miR-211-5p的靶标可能性较大的是mTOR。结论:低氧可以影响EIMD大鼠腓肠肌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miR-694和miR-211-5p有可能与低氧调控EIMD膜损伤的miRNA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修订中文版女性低能量可利用性问卷(LEAF-Q)并进行信效度评估和问卷分析,为女运动员三联征的评估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对英文版LEAF-Q进行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收集了202名二级及以上水平的女性运动员的有效问卷,并从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等方面对中文版LEAF-Q进行测量学特性评价。结果:中文版LEAF-Q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72)和重测信度(ICC=0.823,95%CI:0.606~0.926)。中文版LEAF-Q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指数为0.92,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损伤、胃肠功能症状和月经紊乱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6~0.70。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2名运动员中有44.1%的女运动员具有低能量可利用性(LEA)风险,其中体重分级类、球类、体能类和难美类运动项目的发生率分别为55.0%、41.9%、38.7%和48.3%。结论:中文版LEAF-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中国女运动员的低能量可利用性及女运动员三联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正常人斜方肌的激活特征,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斜方肌异常者激活模式恢复的作用。方法 2017年9月至10月,互联网招募肩关节正常人(正常组,n = 20)和肩关节不适者(观察组,n = 20),在无干预、上斜方肌(UT)静力牵拉、下斜方肌(LT)等长收缩和组合干预后,均完成直臂侧上举、坐姿划船和反向飞鸟动作。测试记录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RMS),计算最大自主收缩肌电百分比(MVE%),观察激活比例和激活时间。结果 无干预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UT MVE%增加(P < 0.05),激活时间提前(P < 0.05);中斜方肌(MT)和LT MVE%降低(P < 0.05),激活时间延迟(P < 0.05);UT/LT和UT/MT增加(P < 0.05)。UT静力牵拉、LT等长收缩和组合训练后,两组不同肌肉MVE%、激活时间、激活比例在不同动作下均有不同程度改变(P < 0.05)。结论 斜方肌三束在不同动作中,激活程度与激活时间不同;在运动开始前进行UT静力牵拉和LT等长收缩可以改善肩关节不适者的斜方肌在运动中的激活模式,有利于肩关节发挥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4.
肌腱是一种机械敏感组织,通过细胞通路和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不同大小、方向、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机械负荷作出反应。力学生物学信号是肌腱发育、成熟、退行性变和损伤后修复的关键因素。异常负荷导致肌腱损伤,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了解肌腱发育、稳态和修复过程中涉及的力学生物学知识对于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肌腱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肌腱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指出机械负荷与肌腱发育、稳态维持、损伤修复和退行性改变的关系,概述了肌腱细胞和肌腱干细胞对力学信号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为肌腱损伤的治疗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法探讨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肥胖指标间的关联并探究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指标产生的定量变化,为儿童青少年预防肥胖提供具体的活动行为建议。方法 2021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1所小学和1所中学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8个班级中选取231名学生。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试学生24 h活动行为,采用Inbody J20身体成分分析仪,通过生物电阻抗法(BIA)测试身体成分。使用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成分与肥胖指标间的关系,采用某一行为的30 min替代另一行为,预测替代后对结局变量产生的变化。结果 调整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协变量后,相对于久坐行为(SB)、睡眠(SLP)、低强度身体活动(LPA)所花费时间,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所花费时间与去脂体重指数(FFMI)呈正相关(β=0.40)、与腰围(WC)(β=-2.50)和腰臀比(WHR)(β=-0.04)呈负相关;相对于SB、SLP、MVPA所花费时间,LPA所花费时间与WHR(β=0.06)呈正相关(P值均<0.05)。30 min/d的MVPA分别替代SLP、SB、LP...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control,C;n=8)组、单纯运动(exercise,E;n=40)组、单纯针刺(acupuncture,A;n=40)组和运动针刺(exercise and acupuncture,EA;n=40)组。其中,E和EA组进行1次下坡跑运动,A组和EA组(运动后即刻)施加针刺处理。后3组根据干预后不同时相又分为0 h、12 h、24 h、48 h和72 h亚组(n=8),分别于对应时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比目鱼肌线粒体定量酶柠檬酸合成酶(CS)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和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伴有大量自噬体形成;同时CS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和LC3均出现一过性的表达升高(P0.05)。运动后针刺明显改善了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减少自噬溶酶体的出现,同时抑制CS的含量减少,下调PINK1、parkin和LC3在线粒体上的表达(P0.05)。结论:1次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数量受损,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途径诱发线粒体自噬的过度发生。大负荷运动后针刺可以缓解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线粒体外膜蛋白PINK1表达,抑制其对下游胞浆蛋白parkin的招募,进而影响LC3与线粒体的结合以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超重、肥胖青少年体重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的影响,以期得到合理有效的青少年减重方案.方法 选择北京市某初中67名超重、肥胖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配伍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6)、膳食干预组(n=22)和综合干预组(膳食+运动,n=29)3组,观察干预前后BMI和体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膳食干预组(P=0.000)和综合干预组(P=0.018)试验后的BMI明显低于试验前,膳食干预组BMI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35).膳食干预组(P=0.000,P=0.013)和综合干预组(P=0.000,P=0.000)试验后的躯干和全身体脂率均明显低于试验前,综合于预组躯干和全身体脂率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5,P=0.003).结论 膳食和综合干预都可使青少年达到减重效果,综合干预效果更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on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body fat content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olescents, with an attempt to design reasonable weight relief program.Methods Totally 67 overweight or obese adolescents from a middle school of Beij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 n = 16 ), diet intervention group ( n= 22),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s group ( n =29). The changes of BMI and body fat rate (BFR) were observed. Results BMI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s ( diet intervention group: P = 0. 000; combined interventions group: P = 0. 018 ); the change of BMI in diet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P = 0. 035 ). The trunk and body BFR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s (diet intervention group: P=0. 000, P = 0. 013; combined interventions group: P = 0. 000, P = 0. 000 ); the changes of trunk and body BFR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combined interventions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005, P = 0. 003 ). Conclusion Diet intervention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s are both effective in achieving weight loss in adolescents,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s have superior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Apelin基因敲除鼠葡萄糖耐量和骨骼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8周龄野生C57BL/6J小鼠和Apelin敲除小鼠各40只,两种鼠进一步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20只,共4组,分别为:野生安静组、野生运动组、敲除安静组、敲除运动组。运动组进行前两周跑速为15 m/min、后两周跑速为20 m/min、坡度为5°的跑台运动,每周运动6天,每天运动1小时。运动组最后一次运动休息48 h后,4组中每组10只进行糖耐量实验(GTT);每组剩余的10只,进行骨骼肌指标的测定。RT-PCR测量骨骼肌Apelin及糖代谢相关基因Glut4、Gbe1、Phka1、Hk2和Pfkm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骨骼肌Apelin和Glut4蛋白含量。结果:(1)敲除安静组与野生安静组相比,GTT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P<0.01),骨骼肌内Glut4,Gbe1,Phka1,Hk2和Pfkm mRNA和Glut4蛋白表达都显著性降低(P<0.05)。(2)敲除运动组和野生运动组相比,骨骼肌内Glut4,Gbe1,Hk2和Pfkm mRNA和Glut4蛋白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敲除运动组和敲除安静组相比,小鼠GTT显著性改善,骨骼肌内Glut4,Gbe1,Phka1和Hk2 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P<0.05)。(3)野生运动组和野生安静组相比,小鼠糖耐量和骨骼肌内Apelin mRNA和蛋白以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没有变化。结论:(1)Apelin KO鼠的糖耐量受损,骨骼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2)4周有氧运动可改善Apelin敲除鼠的糖耐量降低,对骨骼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肺耐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代谢性疾病风险因素,其机制是长期运动诱导骨骼肌适应的结果,线粒体生物合成是骨骼肌适应的重要标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作为线粒体生物合成中重要调控酶,其作用机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心肺耐力、运动方式和强度等因素与PGC-1α表达的关系,对运动强度诱导PGC-1α表达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初步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运动强度诱导PGC-1α表达可能存在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步速和下肢形态对4~6岁幼儿步态的影响,为幼儿步态的评估以及助行机器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4岁、5岁以及6岁幼儿,共157名受试者。采用三维拍摄技术采集幼儿的步态参数,同时测量幼儿的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A、小腿长、大腿围、骨盆宽、转子间宽、足长、足围及足宽)。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与性别幼儿之间的步态差异,采用回归分析研究步速与其他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幼儿步态发展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1)6岁幼儿的步态周期、步长以及步速显著高于4岁与5岁幼儿(P<0.05),6岁幼儿的摆动相百分比显著高于4岁幼儿(P<0.05),而6岁幼儿的支撑相百分比与步频显著低于4岁幼儿(P<0.05)。(2)随着步速的增加,幼儿的步长、步频以及摆动相百分比呈线性增大,步态周期、双支撑相百分比以及支撑相百分比均呈线性减小。(3)4~6岁幼儿的下肢长A、小腿长及转子间宽与步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对于4~6岁幼儿,随年龄增长其步态不断发展,表现为步长、步速、步态周期以及摆动相百分比不断增大,步频与支撑相百分比减小;步速与步长、步频以及步态周期等步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下肢长、小腿长和转子间宽度是影响步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