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铁代谢异常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收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53例,依据患者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增加≥4分将其分为恶化组(END组)与对照组(非END组),并采集发病后第1、3、5、7天同一时间点外周血测量铁代谢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恶化组各时间点血清铁蛋白[(195.68±13.43) ng/mL vs.(153.66±21.09) ng/mL]、转铁蛋白[(2.67±0.54) g/L vs.(1.45±0.22) g/L]及转铁蛋白饱和度[(25.21±1.83)%vs.(21.35±2.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与入院后72 h内NIHSS评分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代谢指标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PCIA),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艾司氯胺酮0.3 mg/kg、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托烷司琼10 mg。比较两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谵妄(POD)发生率, D0、D1、D3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静息、活动状态下,试验组T2、T3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D0时比较,两组D1时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D1时,试验组MMSE评分(26.35±0.98)...  相似文献   
3.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R+/HER2-)乳腺癌对辅助化疗疗效尚不理想,而将新辅助疗法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但新辅助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诸多争议,对于新辅助治疗的预测因子的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尚不明确。新辅助方案之间的联合应用是否进一步增加疗效,目前仍有争论。新辅助治疗在HR+/HER2-乳腺癌中的应用及预测相关指标具有很好的前景。该文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从新辅助化疗方案、新辅助内分泌与新辅助化疗的比较、新辅助化疗联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新辅助治疗各疗效预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AF患者69例,其中阵发性AF组39例,持续性AF组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无AF病史的69例。测定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左房内径。结果 阵发性、持续性组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对象外周血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性(r=0.685、0.403, P<0.001)。结论 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是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住院的27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PHN组和非PH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PHN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HN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列线图模型对PHN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258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83例(32.2%)发生PH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初治时间、皮损面积、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基础疾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初治时间>7d、皮损面积越大、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既往有基础疾病、血清NSE和TG水平升高、急性期VAS评分高均是发生PH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发生PHN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其预测PH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54~0.940)。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 年龄、初治时间、皮损面积、他汀类药物用药史、基础疾病、血清NSE、TG、VAS评分均是发生PHN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及耐药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且lncRNA H19在乳腺癌组织及血浆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lncRNA H19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5例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根据其病理学类型及一般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及周期,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动态检测新辅助治疗前,新辅助治疗2、4、6个周期后及手术后外周血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在新辅助治疗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lncRNA H19表达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并于手术后根据病理学特征评估新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可在外周血血浆中检测到lncRNA H19的表达。入组的45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有20例(44.4%)患者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pCR),25例(55.6%)患者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non-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non-pCR),且达到pCR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前H19水平显著高于non-pCR患者(P<0.05);pCR组的H19表达随着新辅助治疗的进行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而 non-pCR组的H19表达水平在新辅助治疗后无明显下降趋势;在新辅助治疗动态变化中,lncRNA H19的表达量在新辅助治疗2、4和6个周期后及手术后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P<0.0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血浆H19表达量显著高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P<0.05),但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BC患者显著低于激素受体阳性型(P<0.05);在新辅助治疗动态变化中,lncRNA H19的表达量在新辅助治疗2、4和6个周期后及手术后均明显下降(P<0.05);乳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TNM分期与lncRNA H19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残余负荷与lncRNA H19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19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7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50%。结论: HER2+乳腺癌患者血浆H19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血浆中的lncRNA H19表达量在新辅助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且下降更明显的患者更容易达到pCR,因此血浆H19可作为预测不同分子亚型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孝感市某社区≥35岁2型糖尿病(T2DM)随访人群的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孝感市某社区605名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管理满半年的≥35岁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浆葡萄糖平均值为(7.55±2.24)mmol/L,血糖控制率为47.9%。不同用药情况、体重指数(BMI)、病程,有无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规律锻炼及血压血脂是否达标人群的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BMI高、吸烟、饮酒是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血脂控制达标、联合用药、规律锻炼是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T2DM患者控制情况欠佳,应重视病程、BMI、血脂控制、用药情况、吸烟、饮酒等因素,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睡眠情况,为提高医务人员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自制基本信息问卷、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00名医务人员PSQI平均分为(6.40±3.30)分,睡眠障碍的总检出率45.6%。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工作压力及睡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科室、体质量指数(BMI)、是否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工作压力、焦虑及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各维度与SAS、SDS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孝感市中心医院总体睡眠质量较差,年龄大、超重或肥胖、不进行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是医务人员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医务人员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中DWI评分和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组(GG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前列腺良性病变(良性病变组)和94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患者。2组均行常规MRI序列(T1WI、T2WI)、DWI(b=0、800 s/mm2)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前列腺癌GGG分为5组。DWI评分与GGG之间一致性行Kappa检验。ADC值与GGG的相关性行秩相关统计。2组ADC值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b=800 s/mm2时良性病变、前列腺癌组的ADC值分别为(1.198±0.147)×10-3mm2/s、(0.829±0.08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5,P<0.05)。94例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GG呈负相关(rs=-0.935,P<0.05),P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及D-二聚体(D-dimer)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6例患者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0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的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脂肪酶、总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心率、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降钙素原、血肌酐、CRP、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及CA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R、D-二聚体是SAP的重要预测因子(P<0.05)。入院时CA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370,P<0.05),D-二聚体与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445,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AR预测SAP的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