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2月龄,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组(N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8只。N组及K组大鼠均接受右踝关节腔内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注射,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S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50μl作为对照。CFA注射后1、7、14d分别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及不动时间。第14天行为学测试后,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组则注射20 mg/kg氯胺酮1 ml。三组大鼠于腹腔注射后1h测定MWT及不动时间。随后取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组织及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IL-6浓度及IDO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N组及K组CFA注射后1、7、14dMWT明显降低(P0.05),CFA注射后7、14d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N组比较,K组MWT明显升高(P0.05),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IL-6浓度和IDO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胺酮可有效治疗疼痛抑郁共病,这可能与其抑制大鼠不同脑区IDO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干扰腺病毒(AD-Ndrg2-RNAi),研究脊髓背角内NDRG2在脊神经结扎(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180~23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和SNL组(n=36),sham组仅暴露脊神经不结扎,SNL组行L5脊神经结扎术。分别测定术前1 d、术后1、3、7、10、14和21 d大鼠术侧足底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SNL组大鼠各相应时点行为学测试后分别处死,取术侧脊髓腰膨大,检测NDRG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另取48只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四组(n=12):sham+生理盐水组(CS组)、sham+AD-Ndrg2-RNAi组(CA组)、SNL+生理盐水组(SS组)和SNL+AD-Ndrg2-RNAi组(SA组);CS、SS两组大鼠术后3 d鞘内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0μl,CA、SA两组大鼠相同时点鞘内单次注射10μl,滴度为2×109PFU/ml的AD-Ndrg2-RNAi。于SNL术前1 d、术后1、3、7和10 d分别测定大鼠足底MWT和TWL。术后10 d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脊髓腰膨大,检测NDRG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NDRG2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SNL组术后1、3、7、10、14、21 d MWT明显降低(P0.01),术后3、7、10、14、21 d TWL明显缩短(P0.01)。与术前1 d比较,SNL组脊髓背角内NDRG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在术后1 d明显降低,术后7、10、14、21 d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SS组和SA组术后1、3、7、10 d 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与SS组比较,SA组术后7、10 d MWT明显升高,TWL明显延长(P0.05)。与CS组比较,术后10 d CA组脊髓背角内NDRG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SS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SS组比较,SA组脊髓背角内NDRG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CS组比较,术后10 d CA、SS、SA组脊髓背角内GFAP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DRG2蛋白含量升高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鞘内注射AD-Ndrg2-RNAi明显抑制大鼠脊神经结扎造成的慢性病理性疼痛,提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NDRG2参与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重点强调术后应用胸段硬膜外镇痛。文中探讨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疼痛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同围手术期处理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静脉组)和胸段硬膜外镇痛组(硬膜外组),每组25例。静脉组采用静脉注射曲马朵自控镇痛,硬膜外组采用胸段硬膜外注射罗派卡因和芬太尼自控镇痛,测定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后排气时间、口服半流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硬膜外组在术后第1天、第2天休息、咳嗽以及行走时的VAS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P〈0.01),术后排气时间、口服半流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静脉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镇痛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可提供术后有效的镇痛,并能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可测试伤害性的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及冷、触觉异常。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第3,10天进行鞘内移植,实验组注入30μL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和对照组注入30μL的细胞培养液。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后3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至移植后7d降低至最低点(P〈0.01),于移植后21d恢复至移植前水平;实验组移植后7,14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移植后7,14,21d各组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呈低水平(P〈0.05);移植后14,21d,实验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提高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周围神经损伤产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h,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312.5μg/ml组(D1组)、右美托咪定625μg/ml组(D2组)、右美托咪定1 250μg/ml组(D3组)和右美托咪定2 500μg/ml组(D4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48h后,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结果与C组比较,D1、D2、D3和D4组SGC-7901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D2、D3和D4组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D1、D2、D3和D4组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人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和迁移,对其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对术中应激反应、循环状态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4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Ⅰ组,n=22)、胸段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Ⅱ组,n=22)。测定麻醉前、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时、切皮后1 h、拔管后1 min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水平,记录循环指标、全麻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Ⅰ组Glu于切皮前高于Ⅱ组(P〈0.05),手术1 h显著高于Ⅱ组(P〈0.01),Cor与Glu变化一致,Ⅰ组E在气管插管后和拔管后明显升高,Ⅱ组术中较平稳;Ⅰ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切皮前及术中1 h波动较大,Ⅱ组术中较平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全麻用药明显少于Ⅰ组(P〈0.01),Ⅱ组术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通气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可明显减轻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并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在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辅助作用,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18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按解剖部位行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100例;B组:实时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80例)。操作前简单评估穿刺难度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分别记录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A、B组穿刺前评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者分别为15例和32例。A组89例置管成功(89%),B组80例均置管成功(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穿刺困难者穿刺时间[(10.7±4.6)s]较A组明显缩短[(450.7±23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困难者一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总成功率为60%,B组穿刺困难者一次穿刺成功27例,穿刺总成功率为100%。A、B组发生误伤动脉、臂丛、血肿及气胸的几率分别为10.0%、2.0%、4.0%、1.0%和2.0%、1.0%、1.0%、0。结论实时超声引导可提高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尤其是穿刺置管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9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36分±6.81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时间、治疗方式、是否复发、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为宫颈癌病人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全部变异的60.3%。[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肠黏膜中的二胺氧化酶(DAO),来评价乌司他丁复合氧氟沙星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脓毒症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组(O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氧氟沙星加乌司他丁组(O+U组),每组再分为12h和24h两组。O组给予氧氟沙星8mg/kg,U组给予乌司他丁15×10^4U/kg,O+U组则同时给予氧氟沙星8mg/kg和乌司他丁15×10^4U/kg,2次/d,连续2d,C组给予生理盐水4ml/kg作为对照。在治疗后24h和48h取大鼠肠组织检测DAO,观察肠黏膜DAO的变化情况。结果肠组织DAO在治疗组中均明显升高,O组、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U组与O组、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与U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肠黏膜中DAO的活性,与抗感染药物合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