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恒  薄小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29-1331
目的:探讨经内或外踝截骨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距骨骨折患者16例,经内踝截骨7例,经外踝截骨9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短腿管形石膏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判定,优8例(50.00%),良6例(37.5%),可1例(6.25%),差1例(6.25%),优良率为87.5%。结论:距骨骨折通过早期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和辅助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评估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10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给予实验组患者8周的心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并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 治疗前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维度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给予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PICC置管肿瘤患者存在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及临床护理。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保守治疗组10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微创治疗组10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根据自主生活能力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临床护理要求。结果两组患者通过微创、保守治疗后,随访半年,临床疗效比较发现,微创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病例有45例,好转48例,死亡7例,而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病例有19例,好转62例,死亡19例。结论微创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对于病情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总结220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体位训练、心理护理、术中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经手术治疗和护理,220例患者一期清石率91.8%,其余经二期取石成功,患者未发生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合理、完善的健康宣教是保证经皮肾镜取石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围手术期仔细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宁 《中外医疗》2012,31(17):37-37
目的探究超动心动图检测高血压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心室重构患者设为高血压心室重构组.另38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心室重构组的左心室舒张末面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心室重构组的左心室面积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心室重构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心室重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测量心脏各腔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适合应用于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变化的研究,临床上还应注意其与一般心电图的配合使用,以便更有效的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6.
袁鹏 《中外医疗》2012,31(17):45-4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必要时进行肌内哌替啶注射,观察组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将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手术后6、12及24h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细胞比容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段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降低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对于产妇的机体血液循环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 方法:收集台儿庄驻地三家医院2014年上报的3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77例ADR中, 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92: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占37.14%). 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92.31%(348例). 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82例(占48.28%),其中喹诺酮类70例(占38.46%)、头孢菌素类50例(占27.47%)、青霉素类17例(占9.34%);其次是中药注射剂,有74例(占19.6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38.99%、21.81%. 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 结论:临床应提高对ADR监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兔脊柱解剖形态的测量及分析,建立一种新的兔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及形态学分析,评估该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26只健康新西兰兔(体重2.5~3.0kg),测量其中6只兔腰椎标本形态及其参数:L1~L7椎体高度、椎体基底宽度、椎间盘上缘距椎体最狭部距离、脊椎乳突垂直线距椎间盘上缘距离、脊椎副突下缘至椎体后缘距离,以明确兔椎体解剖特点,确定骨水泥注射的最佳位置、注射方向以及注射深度后对20只兔L5、L6椎体建立椎体成形术用穿刺模型。术后3d处死后行影像学及组织学切片检查,术后8周以及12周后分批处死行影像学检查,主要观测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植入骨水泥分布,椎管及椎体前缘完整性。结果:通过兔解剖观测,椎体高度从L1~L5逐渐增大,从L5~L7逐渐减小,椎体基底部宽度从L1~L7逐渐增大。脊椎乳突中点和椎间盘上缘的距离由L1~L6逐渐增加(1.7~2.5mm)。脊柱副突下缘与椎管前壁距离由L1~L6逐渐增加(-0.2~1.3mm),相同节段每只兔脊椎乳突与椎间盘上缘(P=0.736)和副突与椎体后缘距离之间(P=0.61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以脊椎乳突中点垂线与脊椎副突下缘水平线交点为穿刺点,置入方向和水平面呈20°~30°角,头倾方向0~10°,穿刺深度7~10mm可以构建兔椎体穿刺手术模型。术后未出现因脊髓损伤造成下肢瘫痪,1只兔因术后感染死亡,手术时间平均为40.8±5.9min(30~55min)。术后3d组织学检查示骨水泥材料植入骨小梁内,椎间盘及纤维环组织未见明显破坏。术后3d、8周及12周的Micro-CT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水泥在兔椎体松质骨内分布,新生骨组织包裹植入材料,无渗漏,无椎管及椎体前壁破损等并发症。结论:在兔腰椎解剖基础上,以脊椎乳突和副突为骨性标志,可以成功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的兔椎体成形术用穿刺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