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多发于四肢长骨骨端,发生于脊柱者少见.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1例胸椎骨巨细胞瘤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4岁,因"右胸背疼痛2个月,加重伴行走不稳6d"于2011年2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人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有胸背部隐痛,于我院门诊就诊口服中药等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前6d因胸背痛在当地医院行推拿治疗后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胸部有束带感,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并逐渐加重,小便有便意但排尿迟缓,便秘.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T4、T5棘突叩击痛(+),双侧乳头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双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3级,左(足母)背伸肌肌力3级,右弹背伸肌肌力2级,双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 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就诊而又同时接受了胸腰椎MRI、SPECT及SPECT-CT检查的2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12例,男8例,年龄60~80岁,平均73.5岁,平均病程21d.根据MRI表现确定最终诊断,MRI上出现骨髓水肿像的椎体定义为新鲜骨折椎体,椎体形态有压缩改变但MRI信号无异常者定义为陈旧骨折.由2位核医学医师分别评估SPECT及SPECT-CT检查,记录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并给出疾病诊断意见.采用Kappa检验对比MRI与SPECT-CT判断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的一致性以及定性诊断能力.参考MRI发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PECT与SPECT-CT定位病椎能力的异同.结果:根据MRI或SPECT-CT,2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鲜OVCF,其中MRI发现32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SPECT-CT发现34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根据SPECT诊断新鲜OVCF 12例,疑似新鲜OVCF但难以与肿瘤、感染相鉴别8例,共发现34个椎体存在核素浓集.MRI发现新鲜OVCF 32个椎体、陈旧OVCF 10个椎体,SPECT-CT发现新鲜OVCF 34个椎体、陈旧OVCF 8个椎体,两者之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0577,P<0.05).在对病椎定位的准确性上,以MRI定位的病椎节段为参考,SPECT与MRI定位相同24个椎体,SPECT-CT与MRI定位相同30个椎体,SPECT-CT定位准确性优于SPECT(P<0.05).SPECT-CT检查还发现了MRI未能显示的骨骼病损,其中骶尾椎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骶髂关节炎1例,胸锁关节良性病变1例.结论:SPECT-CT在OVCF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MRI的价值相似,其准确定位病椎的性能优于传统SPECT检查;SPECT-CT还可以发现一些MRI未能显示的合并骨骼病损.SPECT-CT是患者不能接受MRI时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国女性患者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与年龄、双能X线骨密度值以及T值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术前评估钉道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465例因腰腿痛住院的女性患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及骨密度检查。研究人员测量了腰1~4椎弓根中部对应横截面上椎体松质骨的CT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了腰1~4椎体的骨密度(BMD),并计算了404名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的T值。将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年龄、BMD 以及 T 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与BMD、T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腰4椎体相关性较其他三个椎体差。③根据T 值大小,将其中404名女性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组间两两进行比较,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女性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 CT 值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与BMD 值、T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腰4椎体由于更容易发生退变导致其CT值与BMD值、T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THT)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28例PTH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6. 7%(28/42)。28例首发症状为关节疼痛6例,腰痛、全身骨痛或无力6例,全身多关节疼痛致行走障碍6例,病理性骨折4例,肾绞痛或血尿、烦渴4例,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或便秘2例。就诊初期误诊为骨质疏松症9例,骨肿瘤及肾结石各4例,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胃溃疡、慢性胰腺炎及骨囊肿各1例。误诊时间1周~6年。28例中1例确诊时已出现甲状旁腺危象,经治疗无效死亡;余27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经详细分析临床表现并行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为PTHT,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情好转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甲状旁腺激素24例正常,3例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PTHT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过于重视局部症状而忽视整体病情判断是其误诊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病认识,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和诊断线索,对疑似PTHT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可避免或减少PTHT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6以上胸椎)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PVP治疗的12例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SVCF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74.5岁。骨折节段:T2 1例,T3 3例,T5 3例,T6 5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平均压缩为68%(65%~72%)。腰椎骨密度T值为-3.8~-5.2,平均-4.2。术前胸背痛VAS评分为6.75±1.14分,ODI为(68.58±5.70)%,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6±0.09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8.90°±1.03°。均行PVP,其中10例采用椎弓根入路,2例采用椎弓根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采取双侧穿刺置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0例经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时间为27~51min,平均41min;2例经椎弓根外侧入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2min。术中出血量为5~16ml,平均10ml。骨水泥注入量为1.7~2.8ml,平均为2.2ml。1例术前CT显示上终板裂口的患者术后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不适症状,未行特殊处理。术后2d,胸背痛VAS评分为3.17±1.03分,ODI为(33.00±17.5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8±0.11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9.10°±0.99°,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1年,手术椎体未再发生骨折及塌陷,未发现相邻节段骨折。末次随访时,胸背痛VAS评分为3.75±0.85分,ODI为(32.33±17.11)%,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7±0.12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9.08°±1.00°,与术后2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SVCF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但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恢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腰椎椎间盘穿刺,环锯钻孔通过导管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5例,其中椎间孔区8例。椎间孔外区7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51岁。结果: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6min: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随访期间1-3年,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安全、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一名合格医师的必经之路,与医院的未来发展和专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也符合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我院脊柱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脊柱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任辉  邢鹏 《医学综述》2014,20(19):3575-3577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及气滞血瘀,西医则认为其发病为激素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和药物因素所致。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中药和针灸等中医治疗,骨营养补充剂、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解偶联剂、手术治疗等西医治疗和综合治疗成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文对骨质疏松症最新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应用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 方法 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5、C7椎板开门侧行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结果 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6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11.1±0.78)分提升为 (15.3±1.12)分(P<0.05),术后复查CT及MRI提示椎管显著扩大、脊髓减压,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脱、门轴侧椎板内陷及再“关门”现象,术后2个月时仅有2例存在颈部轻微疼痛、僵硬感,术后半年复查症状消失。 结论 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术式,门轴固定牢固,能显著减少再关门现象及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