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某省117所基层和个体口腔诊所应对HIV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防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细菌检测。结果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防范意识薄弱,职业暴露的风险性较大,基本设施不健全,管理落后,缺乏监督机制。结论基层和个体口腔诊所应对HIV传播的能力有限,要重点整改,使其在诊疗和消毒设施的配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能达到最大限度的遏制HIV传播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低心排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2012年9月CABG术后临床资料完整的全部病例(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低心排[诊断标准:多巴胺用量〉10μg/(kg·min)]者为病例组(n=13),以无低心排患者对照组(n=79)。对两组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影响CABG术后低心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术前近期心肌梗死(MI)、心律失常、术后呼吸衰竭、术前贫血为CABG术后低心排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ABG术后低心排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术前近期MI OR18.149,95.O%CI[1.949-169.011];心律失常OR 30.509,95.0%CI[2.607-357.028];女性OR 10.743,95.0%CI[1.347-85.659](P〈0.05,P〈0.01)。结论:术前近期MI;心律失常是CABG术后低心排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伍育旗  余旻  井景  钱民  于超  黄睿  郭昌云 《心脏杂志》2013,25(4):430-43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脱呼吸机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取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CABG后的临床资料完整全部病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脱呼吸机时间延迟病例为病例组(15例),取同期同科室的CABG后脱呼吸机时间无延迟者为对照组(53例)。结果:CABG后脱呼吸机时间延迟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低心排、术后循环衰竭、术后肾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糖尿病、术后住ICU时间延迟。脱机时间延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 术后低心排[OR 33.85,OR95.0%CI (1.61-711.35)];术后肾功衰竭[OR 6.98,OR95.0%CI(1.00-48.56];COPD[OR 12.35,OR95.0%CI(1.09-139.35)] (均P<0.05)。结论:CABG后脱呼吸机时间延迟独立的危险因素是: 术后低心排、术后肾功衰竭、COPD。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96例患者,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1例作为观察组,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5例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1例,发生率为4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肿大(P =0.007)、病程≥15年(P=0.04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x2=3.937,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P=0.003)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病程≥15年(OR=2.825,95% CI为1.015~7.861,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OR =7.306,95%CI为2.050~ 26.035,P=0.002).结论 病程≥15年和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是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改良集束化策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改良的集束化策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方法 2009年1-12月(第1阶段)机械通气≥5d的患者94例,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第2阶段)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改良的集束化策略组,改良的集束化策略包括:每日唤醒计划,持续声门下吸引,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胃残留物容量测定,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及痰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改良的集束化策略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由35.1%降至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时间由(15.4±7.2)d缩短至(12.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由(17.6±7.4)d缩短至(13.7±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71例患者资料,33例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患者与脱呼吸机时间无延迟的38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脱呼吸机时间延迟发生率为46.47%。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的危险因素有术后低心排、术后。肾功能衰竭、年龄≥50岁、ST—T改变、住ICU〉5d等。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后低心排(OR=5.329,95%CI1.682-16.881)、术后肾功能衰竭(OR=3.163,95%CI1.007-9.931)。结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低心排和肾功能衰竭。明确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住ICU延迟脱离呼吸机的危险因素,以缩短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垂体危象为严重的内科急危重症,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在各种应激因素的侵袭下,病情发生急剧恶化以致发生昏迷、休克、高热等征象。笔者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