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量不同脊柱组织的电阻抗,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电阻抗数据的组织分类算法并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寻找不同组织电阻抗分类阈值。 方法 取离体脊柱组织,应用电化学分析仪采集10~100 kHz频率范围内皮质骨、松质骨、脊髓、肌肉、髓核的电阻抗。将两只猪采集的数据集分别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至二维数据,训练和验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的分类算法,应用集成学习的方法计算不同组织分类的电阻抗阈值。 结果 5种组织在10~100 kHz的测量频率内,电阻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数据集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识别不同组织的准确率为100%。应用集成学习建立的多个分类器计算出了不同组织的电阻抗分类阈值。 结论 基于支持向量机可以实现脊柱术区组织电阻抗的准确识别,有望应用于临床协助医生提升组织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已成为常见疾病之一,并以膝OA为主。临床上膝OA常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同时亦有研究表明,腰椎内固定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部分患者原有的膝OA或腰椎退行性疾病加重[1]。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例成骨不全症(O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患者及其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纳入一例幼年起病、反复轻微外力下发生多次骨折的维吾尔族儿童,详细询问病史,评估其骨转换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骼X线特点。采用二代靶向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并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升高,影像学提示胸腰椎骨质疏松和四肢长骨纤细且骨皮质菲薄。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存在TMEM38B第4外显子c.507GA纯合突变,导致蛋白质截短突变(p.W169X),患者父母均为上述基因突变的携带者。结论首次在罹患罕见ⅪⅤ型成骨不全症的维吾尔族儿童中检出TMEM38B突变,拓展了对TMEM38B突变导致罕见类型成骨不全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rhBMP-2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肝癌SK-Hep-1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对p21、cyclin E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对p21、cyclin E蛋白水平及对PI3K/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细胞,研究发现rhBMP-2可显著抑制肝癌SK-Hep-1的增殖能力。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细胞24小时,发现rhBMP-2可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率。rhBMP-2可显著促进p21的表达,显著抑制cyclin E的表达,并显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结论研究证实在体外条件下rhBMP-2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增殖能力发挥显著抑制作用,从基础水平进一步论证了rhBMP-2的临床应用不能显著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为脊柱融合手术及骨不连等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rhBMP-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5岁以下与5~10岁单个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10岁以下单发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婴幼儿组(≤5岁)35例,儿童组(6~10岁)25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通过复习病历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全脊柱正侧位X光片,记录手术时间、融合节段、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冠状面节段性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节段性后凸角。结果患儿术后均获得规律随访,随访时间:婴幼儿组平均65.0(29~127)个月,儿童组平均80.3(32~1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婴幼儿组285.8(100~700)mL,儿童组512.6(80~1 400)mL。融合节段数:婴幼儿组平均3.3(2~7)个,儿童组平均4.9(2~11)个。术前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婴幼儿组平均37.9°(21°~71°),儿童组平均45.8°(25°~94°)。不同年龄组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前冠状面节段性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后凸角、术后及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术前及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采用短节段融合比例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vs28%,P0.05)。婴幼儿组有2例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椎弓根骨折1例,术后畸形失代偿行翻修术1例),儿童组有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7%vs4.0%,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是治疗完全分节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术后及随访效果。但与婴幼儿组相比,儿童组畸形重,术中需要融合的节段更多,创伤更大;建议对于具有生长潜力的非嵌合型半椎体畸形,应在患儿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长棒撑开术中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进行的65例141次生长棒撑开手术,在生长棒撑开术中,运用MEP和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MEP监测采用经颅刺激C3、C4,记录外周肌源性MEP,SEP监测采用刺激双侧胫后神经,记录电极采用Cz-CPz。阳性诊断标准: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75%,SEP波幅下降50%或潜伏期延长10%。结果:141例次撑开手术中成功获得具有监护价值且重复性较好MEP 139例次,检出率98.6%,全程失败2例次(占1.4%);SEP成功监测140例次,检出率99.3%,失败1例(占0.7%)。所有患者均能成功记录到一种以上的诱发电位。本组141例次手术中未出现MEP及SEP监测阳性。所有患儿术后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神经功能监测结果均为真阴性。结论:生长棒撑开术是简单安全的手术操作,但是,运用MEP和SEP进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以为生长棒撑开术提供客观的安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在1838年被首次介绍,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报道[1]。日本学者依据患者颈椎平片上OPLL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四种类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以及局灶型[2]。颈椎平片在OPLL诊治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如Fujiyoshi等[3]把OPLL患者颈椎曲度及骨化大小合并一起并提出K-line的概念,认为K-line阴性的患者行后路手术术后改善不明显;而且颈椎平片因其单次费用[4]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3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膝关节弥漫型PVNS患者47例,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性手术组和关节镜手术组,其中开放性手术组17例(接受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关节镜手术组30例(接受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两组术后常规放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7±16.3)个月(10~30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0%;其中开放性手术组3例复发,复发率17.6%;关节镜手术组5例复发,复发率1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性手术组末次随访和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97.5±14.3)°和(69.7±12.6)°,(74.5±6.1)和(38.6±5.4)分,(77.5±5.8)和(42.4±4.6)分,关节镜手术组末次随访和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128.6±13.9)°和(64.9±13.2)°,(87.4±6.7)和(37.2±4.9)分,(86.2±6.2)和(41.9±5.3)分,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均<0.05),关节镜手术组末次随访的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开放性手术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弥漫型PVNS的复发率相当,但后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前者,所以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弥漫型PVNS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药物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疗效存在明显差距,此差距源于医生和患者对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如非典型性骨折和下颌骨坏死的过度担心,用药依从性差;对药物假期的理解和选择还存在误区。强调重视双膦酸盐治疗的依从性管理和药物假期选择,会为抗骨质疏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足踝部病变围术期处理方法、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男性患者10例(12足)。年龄13~41岁,平均22.6岁。其中甲型血友病9例(11足),乙型血友病1例(1足)。单足受累8例,双足2例;左侧3足,右侧9足。病程5~84个月,平均32.2个月。术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3.2±21.1)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总分为(45.4±20.0)分。入院后给予凝血因子2 000~3 500 U行预试验,围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治疗。行踝关节融合术4例(4足),单纯跟腱延长/肌腱转移术7例(8足);其中1例左足行单纯跟腱延长术,右足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5~265 min,平均141.1 min;除1例术中出血400 mL、术中回输200 mL自体血外,其余患者出血量均<50 mL,围术期均未输血。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年3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行踝关节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时X线片检查示踝关节完全融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分别为(78.8±14.7)分和(75.8±14.5)分,SF-36量表评分总分分别为(76.6±13.1)分和(75.5±13.2)分,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足踝部病变患者,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足踝部疼痛,改善功能。术前行凝血因子预试验,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可降低术后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