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7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04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时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4类环境中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2006-2010年共对50户农家的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采集土壤标本,每个场所各检测土壤样本50份,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2006-2010年共检查5616人,其中男性2725人,女性2891人.2006-2010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2.06%、14.4%、10.16%、3.21%和5.62%.男、女性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32%、11.16%、0.37%和1.56%、11.41%、0.42%.2006-2010年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土壤中活受精蛔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2.0%和4.0%,各场所未受精蛔虫卵、受精蛔虫卵、活受精蛔虫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受精蛔虫卵的检出和活受精蛔虫卵检出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 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与当地村民服药驱虫密切相关;土壤中人蛔虫卵的检出情况随着年份变化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高脂血症的分布特征, 初步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CNTR在全国11个项目地区募集的双生子, 纳入成年且具有高脂血症信息的69 130名(34 565对)双生子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描述高脂血症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分别计算不同卵型双生子的高脂血症同病率, 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34.2±12.4)岁。双生子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3%(895/69 130)。男性、年长、城镇、已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当前吸烟和曾经吸烟、当前饮酒和曾经饮酒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 同卵双生子高脂血症同病率为29.1%(118/405), 高于异卵双生子的18.1%(57/3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地区及性别分层中, 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仍呈现高于异卵双生子的趋势。进一步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 在北方组和女性组中, 高脂血症遗传度分别为13.04%(95%CI:2.61%~23.47%)、18.59%(95%CI:4.43%~3...  相似文献   
63.
分析2016-2017年四川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实施情况及效果,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对2016-2017年四川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采用回顾性分析查验结果.结果 经查验,2016-2017年小学漏证率均高于托幼机构(小学分别为2.84%,2.00%;托幼机构分别为1.89%,1.35%),且补证率达到了90%以上;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中均有未全程免疫儿童,经查验后全程免疫率均有上升,2年均达到了98.79%以上,且查验前后全程免疫率之差最高达到19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查验不合格需补种的疫苗按单剂次占比处于前3位的有A+C群流脑疫苗、白破疫苗和甲肝疫苗.2016,2017年托幼机构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补种率分别为88.51%,95.28%,均高于小学(86.06%,9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春秋两季预防接种证查验可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入托入学儿童补种工作将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调查四川省三个核设施地区水源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为本省核设施地区水源水放射性水平提供基线数据库。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5750.13-2006)的方法要求,调查四川省三个核设施地区水源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三个核设施地区水源水总α比活度范围为(0.016~0.188)Bq/L;总β比活度范围为(0.028~0.229)Bq/L,处于全国平均中下水平,属于正常的本底水平。结论 三个核设施地区水源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国家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5.
消痤洁肤乳膏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痤洁肤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8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8例和对照组110例,分别给予消痤洁肤乳膏及复方克林霉素搽剂局部外搽,每日2次。对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皮脂溢出率测定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皮脂溢出率在用消痤洁肤乳膏治疗前为(1.84×10-2±0.63×10-2)g/(m2.m in),治疗4周后为(1.09×10-2±0.43×10-2)g/(m2.m in),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3%和84.0%,总有效率分别为94.6%和82.7%。结论消痤洁肤乳膏为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安全、有效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0—2021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并预测乙肝发病趋势,为四川省乙肝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2010—2021年乙肝流行特征;运用R 4.0.2软件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四川省乙肝月发病情况。结果 2010—2021年四川省累计报告乙肝536 01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4.44/10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凉山彝族自治州、巴中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高发地区;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为主(占62.85%),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5~54岁(占41.83%),男女性别比为1.95∶1。ARIMA(0,1,1)(0,1,1)12为最优模型,2022年1—6月的实际发病数均落入模型预测值95%CI内,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86%。结论 四川省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工作已有效遏制急性乙肝的发病,但总乙肝发病率居高不下;男性、35~54岁年龄组以及农民是乙肝防控重点人群;建立的ARIMA(0,1,1)(0,1,1)12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四川省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结核病的患病情况,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007-2012年结核病发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6年发现结核病6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8.9×10^-5;新生入学体检时发现结核病42例,结核病年平均检出率231.2×1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1,P〈0.05)。来自农村学生的结核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5.8%,新生体检发现的结核病占患病学生的67.7%。结论大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强化对患结核病学生的治疗监管,加强在校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的工作现状,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为下一步指导中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提出科学的建议。方法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进度报表及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等资料,收集四川省各级指导中心的工作现状及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2011-10四川省各级指导中心相继成立以来,共组织开展了2 124次培训,开展了10 456次现场技术指导,8 012次督导检查,8 012次绩效考核。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医改相关要求。结论四川省各级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四川省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进行抗结核治疗引起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雅安、资阳两市2011-07/2012-03期间,符合纳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条件的1 203例肺结核病患者,在全程督导下使用FDC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 20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ADRs为328例,ADRs发生率为27.27%,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系统(41.56%)和神经系统(26.89%)最为常见。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07%。患者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ADRs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肝损害发生率月度分布的趋势不明显。男性(28.64%)与女性(32.56%)ADR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60岁组(33.26%)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19.27%)(χ2=21.13,P〈0.05)。结论服用FDC的患者ADRs总体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与板式组合药相似。ADRs最常发生在治疗初期,因此治疗初期需要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ADRs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家庭内死亡情况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政策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2年居民家庭内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成都市报告死亡数为72632例,其中发生在家庭内的死亡为44182例,占总死亡数的60.83%。男性家庭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X^2=80459,P〈0.01)。男女性前3位的死因分别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和肺癌。各午龄组均有家庭内死亡发生,0~14岁组以淹死为主,15~39岁组以其它恶性肿痛为主,40-64岁组以脑血管病为主,65岁以上组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老午人群是家庭内死亡的主要人群,慢性病和肿瘤是成都市居民家庭内死亡的主要死因,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