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0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11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1105篇
预防医学   26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93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在肿瘤的形成、转移中所起作用,克隆DAPK1基因的开放读码序列(ORF)。方法: 根据GenBank提供的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引物,用RT-PCR从K562细胞中扩增DAPK1基因的ORF;用质脂体将pcDNA3.1(+)-DAPK1转染到Raji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MTT法观察DAPK1基因对细胞生存的影响。 结果:DAPK1基因的ORF克隆到质粒pMD18-T,测序鉴定;分析结果显示,从K562细胞成功扩增4 300 bp的DAPK1基因ORF有7处突变,其中6处是同义突变,1处是基因的单链核苷酸多态性;DAPK1基因的ORF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到Raji细胞;转染48 h后,可以检测到DAPK1的表达,并可以观察到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大片段的基因可以采用RT-PCR法直接克隆,采用常规的转染技术可以将大片段基因转染到宿主细胞;成功克隆具有活性功能DAPK1基因ORF,过表达的DAPK1基因可以诱导Raji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蕨类植物半边旗提取物6F对HL-60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Ca2+与6F细胞毒作用及诱导细胞DNA片段化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探针Fura-2/AM标记细胞内游离Ca2+, 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Ca2+]i;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成活率;二苯胺法测DNA片段化形成率。结果:6F作用后, HL-60细胞内[Ca2+]i显著升高, 呈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6F降低Bcl-2的表达;于培养基中加2mmol/LCa2+、或加1mmol/LEDTA络合细胞外钙, 或加4μmol/L钙通道A23187升高细胞内钙浓度, 均可增强6F的细胞毒作用, 但均不影响6F诱导细胞DNA片段化程度。加入250μmol/LZn2+可显著降低6F所致DNA片段化率, 并可增强6F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6F可显著升高HL-60细胞[Ca2+]i, 推测与6F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6F诱导HL-60细胞DNA片段化可能是通过Ca2+-非依赖性DNA酶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段及其营养血管、以及该血管与筋膜皮肤的供血关系.结果:桡神经浅交浅段的血供主要来自桡动脉的肌皮支或皮支,其中以桡动脉显露段的粗大皮支,鼻咽壶段的茎突返支及虎口区的皮动脉较为恒定,起点外径分别为0.8mm、0.7mm及0.6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0.8cm、1.1cm及0.5cm.皮动脉的神经支在神经旁或神经干内相互沟通形成纵向链状血管网,并借吻合支与皮动脉筋膜皮支构成的皮下血管网、筋膜血管网等连接.结论:可设计成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上纵隔区域内主要结构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数字人体研究所提供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计算机上对上纵隔内各个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上纵隔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其各个主要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结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于上纵隔内容的显示,能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学断面数据,重建后的可视化模型能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家兔须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18只,随机分为Ⅰ组(假手术组)、Ⅱ组(缺血预处理组)和Ⅲ组(缺血再灌组),每组6只,Ⅰ组开腹后,在左肾动脉起点以下0.5cm处暴露并分离腹主动脉即关腹;Ⅲ组一次性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min,松夹后关腹;Ⅱ组阻断腹主动脉血流5min,松夹后再灌注10min(如此反复2次),最后再持续夹闭腹主动脉30min,松夹后关腹。结果:Ⅰ组术后后肢运动功能全部正常,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组织结构变化甚微。Ⅲ组术后后肢运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脊髓组织严重损伤,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后肢运动功能障碍较轻微,须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功能评价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12h=0.006和P36h=0.001)。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脊髓组织损伤,提示预处理对脊因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恒河猴与人大脑的进化差异。方法:18~19岁老年恒河猴4只,观测恒河猴大脑重量、半球各径线及比较大脑各叶的沟回的发育状况。结果:恒河猴大脑的重量为(93.40±5.8)g,枕颞极径、枕额极径、内外径、上下径、背内侧缘径分别为(56.64±0.72)、(72.95±1.25)、(29.13±0.89)、(42.83±0.67)和(97.10±1.73)mm。结论:与人类大脑比较,恒河猴大脑(无论是重量、半球各径线及各叶沟、回进化方面)远远不如人类大脑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人本取向心理治疗对戒毒劳动教养人员劳动教养期间人格偏离矫治的效果。方法:通过人本取向的集体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谈心聚会对实验组40例被试进行干预,以同期的40名戒毒劳动教养人员作对照,评估干预前后两组被试的16项人格(16PF)结果。结果:经过2年的干预,实验组的稳定性、怀疑性、心理健康因素得分高于对照组(15.9±2.9/14.0±3.5、10.7±2.8/9.6±2.4、22.9±3.3/20.0±3.3,P=0.009、0.049、0.000);而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得分低于对照组(11.3±2.8/13.5±3.4、9.0±3.7/11.6±4.4、11.6±3.4/14.0±3.0、5.2±1.3/6.0±1.2,P=0.003、0.004、0.002、0.013)。结论:采用人本取向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治戒毒劳动教养人员的人格偏离。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大鼠胶质瘤的可行性。体外实验以C6细胞条件培养基作BMSCs诱导剂,诱导7d后,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分别为2.08%和9.37%。体内实验中,将BMSCs经Hoechst33342标记后,移植到胶质瘤模型大鼠正常侧大脑纹状体内。14d后,移植的BMSCs多沿着注射途径分布,胼胝体和血管壁可见少量迁移的细胞。21d后,移植的BMSCs广泛分布于胼胝体、大脑皮层和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的BMSCs分别表达MAP2和GFAP,分化相对比例分别为33.93%和18.02%。以上结果表明BMSCs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在脑内向胶质瘤部位迁移,有望成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载体。  相似文献   
999.
祝娟 《医学信息》2007,20(1):87-89
本文简要阐述了医学图书馆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阐明了现代医学图书馆在新世纪如何利用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破传统的服务理念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更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00.
抑制氯通道阻抑鼻咽癌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l-通道在鼻咽癌细胞调节性容积回缩(RVD)、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中的作用。方法:活细胞图像分析低分化鼻咽癌细胞(CNE-2Z)RVD,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细胞百分率。结果:Cl-通道抑制剂硝基苯丙胺基苯甲酸(NPPB)剂量依赖性抑制RVD和细胞增殖,100μmol/LNPPB明显阻抑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停滞于G1期,G1期细胞百分率从54%提高到71%,但对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阻抑Cl-通道可阻滞细胞于G1期而抑制细胞增殖。提示Cl-通道和RVD的激活是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和维持增殖所必需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