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9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88篇
口腔科学   175篇
临床医学   1024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1874篇
预防医学   123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11篇
  2篇
中国医学   357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标准,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计算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表现:胃底部黏膜呈波浪状,向胃腔不规则隆起,胃壁厚度较正常增加,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短棒状、迂曲的管状、细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39例患者经胃镜确定为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6.7%,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由多名穿刺者成功完成纽扣式穿刺皮下隧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按照由单人或多人完成穿刺,以及是否描记穿刺血管走向,将96名已经存在前臂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4组,每组24人。进行最初的10次穿刺后,观察皮下隧道形成的情况。对4组的穿刺的成功率进行X2检验,按照X2分割法调整α水准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单人描记血管组和多人不描记血管组组间皮下隧道的形成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084,P〈0.01,其他各组之间皮下隧道的形成成功率无差异。结论:进行内瘘血管走向描记并且单独一人完成穿刺是纽扣式皮下隧道形成的最佳穿刺模式;可以通过描记血管走向的方法弥补多人穿刺带来的缺点,由多人穿刺来完成纽扣式穿刺皮下隧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清醒镇静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拟行ERCP检查的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2组患者ERCP检查前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0 mg和芬太尼1.0μg.kg-1,右美托咪啶组患者15 min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1,以右美托咪啶0.5~1.0μg.kg-1.h-1持续微泵输注至手术结束;丙泊酚组患者2 min内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1,以丙泊酚4.0~6.0 mg.kg-1.h-1持续微泵输注至手术结束。记录麻醉前(T0)、进镜前(T1)、进镜时(T2)、进镜后20 min(T3)和检查结束后10 min(T4)患者的血压、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插管的难易程度、患者的合作程度进行评分,次日评估患者对检查的满意程度。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T1、T2、T3和T4时HR均显著低于T0时(P<0.05),各时间点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T1、T2、T3和T4时SBP、DBP和HR均显著低于T0时(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T1时SBP和T1、T2、T3、T4时DBP均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但2组T2、T3和T4时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1、T2、T3和T4时患者HR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操作难易程度和患者合作程度评分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2组患者对检查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清醒镇静用于ERCP检查安全可行,能满足检查所需镇静要求,并可获得患者较好的合作;但部分患者发生HR减慢,需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的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肺的病理变化,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情况,用ELISA、RT-PCR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LPS注射3 h后,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肺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湿/干重比(W/D)增加,BALF中多形核白细胞(PMN)数量明显增加,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和肺组织中TNF-α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新生SD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能够引起显著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5.
冯战桂  苏展鹏  蔡晓丽 《吉林医学》2013,34(19):3772-3774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宫内窘迫有窒息和无窒息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研究宫内窘迫患儿心肌缺氧性损伤状况及各项心肌酶活性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于生后第1天及第3天,将宫内窘迫患儿分为生后有窒息组和无窒息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与同期出生的无宫内窘迫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无窒息组AST、CKMB有显著性增高,LDH、CK、α-HBDH无显著性变化;窒息组所有心肌酶指标活性均呈显著性增高,缺氧程度越重,心肌酶活性增高越明显;治疗后第3天,除窒息组LDH外,其余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宫内窘迫患儿存在缺氧性心肌损伤,经产前、产时及时处理,出生无窒息者心肌损害明显小于窒息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能及时反映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程度,尤以CK-MB、AST较灵敏,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宫内窘迫患儿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6.
吴宝玲  赵坚  杨大志  郭玉霞 《吉林医学》2013,34(16):3267-3268
目的:探讨对腰椎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将46例腰椎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后,干预组23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比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健康教育能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林莉  孙秀荣  刘涛  张海鹰  王立晶 《海南医学》2013,24(8):1137-1139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MCDA)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一胎胎死宫内(sIUFD)可能发生的原因、孕期主要监测指标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胎sIUGR且出现sIUFD的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sIUGR诊断时间,脐动脉、静脉导管等血流频谱及发现sIUFD的孕周,分娩后检查胎盘及脐带,随访围产儿预后。结果 7例病例诊断为sIUGR的平均孕周为23+4,出现脐动脉持续性舒张末期血流消失或反向(AREDF)至sIUFD间隔时间平均4+4周。脐动脉AREDF5例,静脉导管血流异常2例(与发现sIUFD间隔时间为3d及5d)。胎盘份额比值介于1:1~10:1,脐带过细、扭转、异常插入在死亡胎儿中分别为4例、2例、2例,存活儿中相应为2例、0例、1例。存活儿出生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1例。结论胎盘份额分配不均衡及脐带异常是双胎sIUGR发生sIUFD的原因之一,静脉导管血流异常是预测新生儿死亡较可靠的指标,存活儿出生后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1例人工流产妇女进行调查问卷,对其婚姻状况、人工流产原因、避孕措施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人工流产原因主要为未采取避孕措施(50.35%)和避孕失败(45.39%)。对其两者之间进行组间比较,并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提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这四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是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育龄妇女,尤其是青少年,不仅有较高的流产率,而且重复流产、高危流产的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病发原因、有效防治措施和高危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进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的1346例进行分析,将发生的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治体会总结。结果手术后确认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瘘的80例,除有2例双肺继发性感染导致休克和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余经过治疗后痊愈,病死率0.025%。结论①操作技巧和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瘘有重要影响;②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③胸管、胃管和营养管的畅通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