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及pCR对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腺癌NCR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CR的关系以及pCR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98例患者NCRT后19例(19.4%)获得pCR。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以及KRAS基因状态与直肠腺癌NCRT后pCR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CEA≤5 μg/L(OR=4.095,95%CI:1.131~14.823,P=0.032)和肿瘤侵犯肠壁周径(≤1/2)(OR=3.268,95%CI:1.015~10.527,P=0.047)是影响直肠腺癌NCRT后pCR的独立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非pCR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71.1%,显著低于pCR患者100%(P < 0.05);两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前检测CEA以及评估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有助于预测直肠腺癌NCRT后pCR率,提示两者可作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与pCR患者相比,非pCR直肠癌患者DFS较短。   相似文献   
32.
33.
患者男性,43岁。于2020年1月3日以“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2年半,多个周期化疗后”为主诉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6月因腹胀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WBC)3.48×109/L;血红蛋白(Hb)124 g/L;血小板(PLT)103×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占55.2%。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2a,CEBPA双突变。2017年8月行第1个周期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诱导治疗,骨穿评估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后经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D-Ara-C(大剂量阿糖胞苷)、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EA(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等17个周期巩固治疗,2019年8月复查仍评效为CR。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Ⅲ(pN2)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完全切除并辅助化疗患者术后放疗(PORT)的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全切除的Ⅲ(pN2)期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患者 172例,均接受>4个周期含铂两药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根据术后是否胸部放疗分为PORT组和non-PORT组。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总生存期,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个月,55.9%、28.3%;中位无瘤生存期,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个月,24.5%、13.0%。PORT组比non-PORT组中位无瘤生存期提高(29个月∶13个月,P=0.001),总生存期有延长的趋势(51个月∶38个月,P=0.151)。亚组分析发现多站N2、N2转移数目≥3个、跳跃性N2患者接受PORT的无瘤生存获益明显(P<0.05),而总生存相近(P>0.05)。结论 完全切除的Ⅲ(pN2)期EGFR基因野生型接受标准辅助化疗肺腺癌患者PORT可能改善无瘤生存并有延长总生存趋势,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Ⅲb~Ⅳ期NSCLC患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直至PD或出现不能耐受的重度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并以93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作为对照,评价2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盐酸埃克替尼组饮食及睡眠质量改善率为53.2%,高于吉非替尼组的37.6%(P<0.05)。盐酸埃克替尼组有效率为46.0%,吉非替尼组为45.2%(P>0.05);盐酸埃克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为86.5%,高于吉非替尼组的74.2%(P<0.05)。2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皮疹、腹泻,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与吉非替尼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近,但均稍有优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问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术的9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05例行常规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常规三切口组相比,胸腹腔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85.1±32.8)ml比(215.5±60.6)ml],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7±3.5)d比(16.9±4.5)d],术后肺炎[4.1%(4/98)比12.4%(13/105)]、肺不张[3.1%(3/98)比10.5%(11/105)]、需要处理的胸腔积液[3.1%(3/98)比10.5%(11/105)]、急性呼吸窘迫[1.0%(1/98)比7.6%(8/105)]及心律失常[4.1%(4/98)比12.4%(13/105)]等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二次开腹、二次开胸、声带麻痹、肾功能衰竭、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C方案(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8例,治疗组应用T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2组均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2组血清VEGF水平,并与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5.0%)高于治疗组(46.4%)(P〈0.05),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提高疗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腔镜食管癌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外科快速康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即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全程护理,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责任护士每日按照路径表上的内容及患者的需求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连续性,直至患者或家属能清楚地了解腔镜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的手术方式、护理计划,患者如何配合才能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积极配合治疗,责任护士对每项健康教育工作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并签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理应激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腔镜食管癌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患者实施护理,能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加味清胰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1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行禁食、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味清胰汤口服或灌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6%vs23.3%、96.8%vs73.3%,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45.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分别为6.5%、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2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4.8±2.7)d、(21.6±3.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清胰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提高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中段胰腺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中段胰腺切除术患者资料,并对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46.0±34.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2.0±26.6)mL,切除胰腺平均长度为(53.0±12.2)mm。术后病理结果 16例良性或低度恶性,2例恶性。术后出现腹腔出血1例,胰瘘6例。结论对于胰腺颈体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中段胰腺切除术是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