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8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573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539篇
内科学   64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29篇
综合类   18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91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61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5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三氧化二砷抑制骨肉瘤细胞及二倍体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骨肉瘤细胞及二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噻唑蓝 (MTT)法和集落形成能力测定、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和电镜观察等方法检测和观察As2 O3 对骨肉瘤细胞株MG 63及二倍体细胞株MRC 5增殖的影响。结果 As2 O3 对骨肉瘤细胞及二倍体细胞株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并具有时间依赖性和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性。≥ 1μmol/L浓度的As2 O3 对MG 63骨肉瘤细胞的抑制率达 70 % ,而≥ 8μmol/L浓度的As2 O3 对MRC 5细胞的增殖才达到相近的抑制率 ;0 .5~ 2 .0 μmol/L浓度的As2 O3 对MG 6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 ,而对MRC 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低 ,表现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 ( P <0 .0 1)。 1μmol/LAs2 O3 处理的MG 63细胞第 3天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在G1期细胞前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 ,凋亡率与As2 O3 处理时间呈正相关 ;MRC 5细胞则未见明显凋亡峰。结论 As2 O3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骨肉瘤细胞和二倍体细胞增殖 ,在一定浓度内As2 O3 可选择性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饮酒大鼠睾丸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50%的乙醇溶液和蒸馏水按10 m l/kg每晚灌胃1次连续26 d(两个生精周期)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其T-AOC和NOS活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殖细胞AI增加(P<0.01);睾丸组织T-AOC极显著下降(P<0.01),而NO含量明显上升(P<0.01)、NOS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大量饮酒能诱导生殖细胞凋亡增加,NOS活性增强导致NO的过量产生及T-AOC的显著下降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569名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特征,分析其人流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以统一匿名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专业医生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16个抽样单位行人流术的全部未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56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5岁,伴侣平均年龄23.8岁,月均性生活次数7.4次,33%的被调查者有既往怀孕史。本次人流原因主要为未避孕(71.7%),其原因主要是侥幸心理、不懂避孕和怕麻烦。避孕套是被调查者中知晓率和使用率最高的避孕方法。以百分制计算,被调查者避孕方法和知识的得分分别为60.4分和64.8分,其避孕知识主要来自媒体。结论:未婚女性性活跃、意外妊娠风险认识低、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未婚人群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道德教育,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提供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并加强对媒体相关宣传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4.
探讨小儿短暂性滑膜炎与病毒感染 ,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 (CVB)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16 2例小儿髋关节短暂性滑膜炎患儿静脉血和其中的 2 1例关节腔液进行病毒IgM抗体检测 ,柯萨奇病毒B组 (CVB)阳性者进行血清学分型及病毒分离。结果 :在 16 2例静脉血样本中病毒IgM阳性 6 2例 ,占总检数的 38.2 7% ,CVB -IgM2 6例占 16 .0 5 % ,AdV -IgM 19例占 11.73% ,CMV -IgM 10例占 6 .17% ,RSV -IgM 4例占 2 .4 7% ;在关节腔液中检出 9例CVB阳性 ,血清学分型 8例为CVB3,1例为CVB4 ,并分离出 1例CVB3。结论 :CVB和腺病毒 (AdV)是小儿髋关节短暂性滑膜炎感染的主要病毒 ,而且以CVB3为主。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蛋白并制备其兔抗血清。方法:根据B组轮状病毒(GBRV)WH-2株vp7基因的全序列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vp7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原核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KG内,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IPTG诱导表达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蛋白,经SDS-PAGE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蛋白抗血清。结果:经鉴定确认,vp7基因以正确的方式插入到载体中,此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相对分子量为53.4 kDa的GST-VP7融合蛋白。制备的抗血清经同样诱导表达的表达载体pGEX-KG表达产物吸收后1:500倍稀释后用Western Blot分析,与53.4 kDa的GST-VP7融合蛋白获得特异性显色信号。结论: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蛋白成功在大肠杆菌中GST融合表达,所表达的蛋白和制备的抗体不但为研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GBRV所引起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镜室11年间资料完整的结肠息肉病例665例,息肉885枚。按年龄分组:〈31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五段。将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息肉部位、大小、个数、黏膜情况、是否有蒂、病理类型等参数进行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各年龄组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不同,随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检出率逐渐升高;不同年龄组结肠息肉患者在不同性别、息肉是否有蒂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组结肠息肉在大小、个数、表面情况、病理类型以及发生部位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是结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之一,50岁以上受检者应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完整切除后做病检,定期随访,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PH)发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NO试剂盒检测了CHD患儿肺动脉及上腔静脉血浆中NO含量。结果;(1)伴PH组肺动脉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不伴肺动脉高压组(37.58±9.99μmol/L:19.03±15.25μmol/L,P<0.01);(2)在PH组中,肺动脉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上腔静脉血(P<0.01);而不伴PH组,肺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浆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伴PH的先心患儿肺动脉血浆NO含量升高;(2)NO可能介入了CHD引起的PH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8.
以湖北省7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地质因素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与胃癌死亡率有显著性相关(双侧检验,P<0.05)的因素有:变质岩(r=0.6021)、酸性土(r=0.3751)、沉积岩(r=-0.2939)、砂土(r=0.2786)、碱性土(r=-0.2686)和二迭系地层(r=-0.2502)等6个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α=0.05时,变质岩、第三系地层和中性土三因素被选入回归方程,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此三因素是与胃癌死亡率线性相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本工作在于探讨单一电铃电路条件性训练在建立儿童自主排尿反射中的治疗作用。采用新型研制的电铃电路床单,将电铃声刺激与膀胱充盈刺激有效的吻合起来,夜间训练遗尿患儿清醒后自主排尿。对年龄5~10岁,经多项检查诊断确定为功能性遗尿的患儿(男18名,女4名)22人施行条件性行为训练方法。临睡的铺平电铃电路床单、患儿遗尿初期浸湿床单,引起铃响(患儿不惊醒时由母亲唤醒),患儿起床自主排尿。采用阳性强化法对患儿自主排尿进行巩固,给予原发以及继发性奖赏。结果:单一电铃电路条件性训练平均12个有效治疗日后,94.97%(18/19)患儿遗尿症状消失,其中效果最佳者仅用了3个有效治疗日,最后长的达30个有效治疗日,2人因故中断治疗,1人治疗无效。可见,单一行为方法是一条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其红细胞CR1活性。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红细胞粘附肿瘤花环率 (RBC TRR)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属继发性低下 ,红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 ,加强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对于防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