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4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测定39例中青年OSAHS(其中19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清晨7:00血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颈动脉IMT值,并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中、重度中青年OSAHS的颈动脉IMT值较正常人及轻度OSAHS显著增加(P<0.01),OSAHS合并高血压较单纯性OSAHS患者的颈动脉IMT显著增加(P<0.01)。结论中青年中、重度OSAHS已存在血管形态学改变,合并高血压以后,这一趋势将更明显。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浙江萧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PICC置管的1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患儿置管24 h内均经胸片拍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测量胸片上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并获取置管当日体重数据,对患儿PICC置管情况及置管静脉分布进行描述,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有89例(59.33%) PICC置管导管尖端达到最佳位置,28例(18.67%)导管置入过深,12例(8.00%)导管置入过浅,21例(14.00%)导管路径异常;其中贵要静脉最佳位置到位率最高(66.22%),贵要静脉置入过深发生率也最高(22.97%),大隐静脉置入过浅发生率最高(20.00%),头静脉路径异常发生率最高(32.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均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均有一定线性关系(均P<0.05)。 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较高,且在不同置管静脉中异位情况分布有一定差异,临床应结合早产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置管静脉;早产儿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相关,可以用来指导PICC置管,但具体回归方程有待临床进一步校验。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基因(SLC1A1)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25例患者(OCD组)和125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SLC1A1基因的3个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分析这些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以及单倍体与OCD之间的关系。结果: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OCD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分层分析,相较于对照组,女性患者rs301979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5,P=0.019;χ2=7.331,P=0.007),而男性患者中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点单倍体T-A-G在2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P=0.013)。结论:SLC1A1基因rs301979位点可能是女性OCD的易感基因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的单倍体T-A-G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OC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近年杭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优势肠道病毒(EVs)及其血清型以及流行特征和易感人群。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本地区2 164例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咽拭标本,采用EVs通用引物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s核酸,阳性标本采用EVs VP1/VP2基因通用引物的套式PCR扩增后测序分型。分析患儿性别、年龄、感染的优势EVs及其血清型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 164 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有508 例(23.5%)EVs核酸阳性,其中290 例成功测序分型。检出的EVs中,柯萨奇病毒A 组(CoxA)和B 组(CoxB)分别占75.2%和11.7%、EV71占8.9%、埃可病毒(Echo)占4.1%,CoxA检出率高于CoxB、EV71和埃可病毒(P<0.05)。在检出的CoxA中,CoxA6(39.5%)和CoxA10(33.0%)检出率高于CoxA16、CoxA4和CoxA2(P<0.05)。1~3 岁男性儿童是EVs易感人群(P<0.05),其中男性儿童易感CoxA6、女性儿童易感CoxA10(P<0.05)。结论 EVs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柯萨奇病毒及其CoxA6和CoxA10分别是优势EVs和血清型,1~3 岁儿童是本地区EVs主要易感人群,男性比女性更易感。  相似文献   
65.
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锋  倪建平 《中国骨伤》2013,26(6):508-5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采用手术治疗(7例)和保守治疗(1例)的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为男性,年龄27~49岁,平均41岁。所有骨折经CT、MRI证实,其中6例骨折伴脊髓损伤症状。1例采用头颈胸支具保守治疗,其余7例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前路(5例)、单纯后路(1例)和联合前后路(1例);术后随访根据CT等影像学检查骨折融合情况,并根据Frankel分级的改变来评估脊髓损伤是否改善。结果: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18个月。7例患者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患者(3例)术后随访仍无脊髓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患者(5例)术后随访各获得不同程度恢复。7例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级,1例患者骨折延迟愈合(随访中)。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是一种相对特殊性的损伤,容易发生骨折移位损伤颈髓,应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则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66.
门诊注射室是对门诊病人进行注射治疗的一个基础部门。涉及病人多,病种杂,牵涉科室广,易引起差错和纠纷的发生。自2004年1月起,我们启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分别在每天、每周、每月中不断地对做过的工作或碰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寻找在门诊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安全隐患,并加以分析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近2年的努力,使我们能每年安全接待门诊注射达84050人次,无1例差错和纠纷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1安全隐患分析1.1医嘱与药物因素1.1.1医嘱与实际不符随着医保制度的广泛开展,有些患者拿子女或父母的医保卡就医,而医生未认真…  相似文献   
67.
大黄附子汤治疗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如  来志超 《新中医》2021,53(4):29-32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治疗。比较2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BC、hs-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大黄附子汤可有效改善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8.
王丽凤  蔡文亮  徐宏  苏萍  周郁鸿 《新中医》2021,53(22):135-139
目的:观察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发生气虚型便秘的204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 例。2 组均予多发性骨髓瘤常规治疗及预防便秘护理措施,并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组加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2 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的排便指标评分、气虚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比较2 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 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间隔、粪便形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排便无力、腹中隐痛、乏力懒言、食欲不振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 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PAC-QOL 生理、社会和心理、担心和焦虑、满意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发生气虚型便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改善便秘方面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2例乳房单发肿块病例,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术后均行常规病理检查,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较常规超声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0.002),而两者联合又较单一检查更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常规超声同两者联合比较,P =0.002;超声造影同两者联合比较,P =0.000),增加了ROC曲线下面积(P =0.000).结论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联合,具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高压氧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选取86例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对照组与高压氧组各43例。传统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一般护理,高压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并采取精细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传统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8.14%;高压氧组显效3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高压氧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对照组。2组治疗后感染、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高压氧组缓解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