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糖尿病足与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分析了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与糖尿病足发病的关系,并应用彩色多普勒方法分析了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的病变特点。发现ASO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密切相关,且糖尿病足合并ASO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缩窄、管壁增厚、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22.
甲状腺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肿瘤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7%,其中约有5%为恶性。近年来,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甲状腺良、恶结节的术前诊断符合率,但分化较好的滤泡状腺癌与腺瘤不易区别,常需根据包膜或血管是否被浸润来确定病理诊断,从而取材部位影响诊断结果,故具有局限性。肿瘤的形成中各种原因造成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的蛋白表达增多、功能增强,或抑制细胞增殖和转化的蛋白表达减少、功能减弱,均可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使细胞无限制生长,细胞凋亡相对或绝对减少,最终转化为肿瘤。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些蛋白在肿瘤…  相似文献   
23.
FDG-PE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FDG-PE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研究显示它不仅可用于甲状腺癌原发灶的诊断,而且在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治疗效果评价和疾病预后评价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价值。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活性是影响病灶对FDG摄取的正相关因素,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则与药物摄取呈负相关关系。此外,肿瘤灶内炎症细胞的浸润、肿瘤细胞缺血、损伤,以及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都可能影响病灶对FDG的摄取。  相似文献   
24.
王任飞  肖茜  贾强  张富海  谭建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6):349-349,i004
患儿男 ,2岁 ,因大便带血 6h入院。既往多次 (10余次 )发生肠套叠 ,10d前再次发生肠套叠 ,经空气灌肠复位。入院时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检查 :WBC 17.5× 10 9 L ,中性粒细胞占35 % ,淋巴细胞占 6 0 % ;Hb 114g L。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粪隐血试验呈强阳性。腹部B超检查 :左中、下腹可见部分肠管扩张 ,肠壁明显不均匀性增厚 ,未见确切肿块 ,未见肠套叠征。X线空气灌肠检查 :未见肠套叠征。住院期间给予禁食、补液、抗炎、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儿仍多次排黑便 ,每天 2~ 5次 ,量约 10~ 2 0ml 次。为明确诊断行异…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131I治疗后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疗效与Graves眼病转归的相关关系,探讨131I治疗对Graves眼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652例Graves甲亢合并Graves眼病的患者,均按照常规程序一次性给予治疗量的131I.服用131I前测量患者眼球突出度,并详细记录眼部症状和特征.治疗结束后定期随...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DHMEQ和多烯紫杉醇联合治疗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的效果.方法:将裸鼠随机分为多烯紫杉醇组、DHMEQ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于两髋外侧皮下分别接种细胞数目为5×106的ATC细胞系FRO,在2周时间内将药物进行腹腔内注射,多烯紫杉醇用量为每天5 mg/kg(第5和12天腹腔内注射),DHMEQ用量为每天6mg/kg(第5~18天腹腔内注射),动物实验的整个观察周期为32d.在第19天从不同治疗组中抽取1只裸鼠处死,取下瘤体做TUNEL凋亡染色.结果:在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4组裸鼠的荷瘤体积均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因素、不同处理时间及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处理=54.05,F时间=300.18,F交互=70.06,均P<0.01).染色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的染色阳性凋亡细胞数多.4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烯紫杉醇组和DHMEQ组的凋亡指数皆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的凋亡指数高于多烯紫杉醇组和DHMEQ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联合应用NF-κB抑制剂和多烯紫杉醇治疗ATC肿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瘤体的增长,获得协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的辐射剂量并规范其辐射防护对DTC患者131I治疗后自身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131I治疗的DTC患者自身的辐射不良反应大多都能得到较有效地缓解和控制.只要能严格规范地遵守131I治疗DTC的辐射防护相关法规和建议,加强辐射剂量监测,并对患者、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其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剂量都能达到和符合国际上的辐射防护规定.  相似文献   
29.
30.
Midkine(MK)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对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MK在不同的肿瘤中高度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K和甲状腺癌关系密切。免疫组化研究表明,MK在甲状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穿刺洗脱液的MK水平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MK是可分泌到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其作为血清学标志物可以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预后(是否存在转移病灶)有明确的判断价值。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的情况下,MK可作为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有效血清学标志物。MK的最大局限性是肿瘤特异性差,很多情况下,需要和其他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今后的研究重点是MK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机制方面的探讨。笔者主要综述MK在甲状腺癌标志物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