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监测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及病区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γ辐射仪测量的17次患者治疗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及病区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结果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计算,笔者所在科室工作人员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工作3.8小时;病区环境中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为0.58μSv/h,计算得一般公众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结论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荟萃分析方法汇总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放射性活度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清甲)的成功率,明确最佳的清甲剂量.方法 以‘thyroid’+‘cancer or carcinoma’+‘ablat$’(包括了ablation、ablative和ablate)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3月前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SCOPUS等数据库评估不同放射性活度”1 I清甲成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用Google学术查找相关文献.用RevMan 5.2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纳入标准如下:(1)已发表的比较不同剂量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成功率的研究.(2)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3)均为术后首次131I治疗.(4)服131I后3~12个月行清甲成功率评估.(5)服131I剂量为888 ~4 440 MBq(24~120 mCi).本研究定义低剂量为888~1 443 MBq(24~39 mCi)、中剂量为1 480~2 923 MBq(40 ~79 mCi)、高剂量为2 960~4 440 MBq(80~120 mCi).当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3 737例患者(低剂量1 514例、中剂量811例、高剂量1 412例).5项研究比较了低剂量与中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有异质性(I2 =67%,P=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 =0.89(0.80~1.00),P=0.06].7项研究比较了中剂量与高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无异质性(I2=34%,P=0.1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剂量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4(0.89~1.00),P=0.05].11项研究比较了低剂量与高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有异质性(I2=70%,P=0.0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的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RR=0.89(0.81 ~0.97),P=0.008].结论 对于术后DTC患者,低剂量与中剂量131I以及中剂量与高剂量131I的清甲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高剂量131I的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的患者中,双异位甲状腺的发生率,并对比甲状腺不同异位情况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因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而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静态显像在静脉注射99TcmO4-后30 min进行,根据显像结果判断异位甲状腺的位置和数目.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行颈部超声检查.其中,共有122例患者被筛检出,根据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分为3组,单异位甲状腺组、双异位甲状腺组、无甲状腺组.结果 在122例异位甲状腺患者中,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单异位甲状腺组(83/122,68.03%)、双异位甲状腺组(7/122,5.74%)、无甲状腺组(32/122,26.23%).随着异位甲状腺个数的增加,患者的年龄、游离T3、游离T4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F =110.42,69.70,64.51,P均<0.01),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双异位甲状腺组为著,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1,P<0.01).双异位甲状腺组有女性4例、男性3例,其中6例异位部位均为舌下区和舌骨下区,1例为舌根部和舌骨下区.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在本研究中,双异位甲状腺在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74%.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异位部位常在舌根部、舌下区和舌骨下区.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紊乱可使女性月经改变、增加妊娠并发症并影响其子女的智力发育;产后甲状腺炎(PPT)的发病率为5%~13.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则PPT的发生率高、预后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Leydig细胞分化、维持其分泌甾体类激素;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对男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并发男性乳腺发育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和紫杉烷对未分化甲状腺癌(ATC)凋亡的诱导效果。方法应用Western blot鉴定单独或联合用药后ATC细胞内凋亡关键因子(PARP、Caspase3、XIAP和survivin)的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染色流式细胞仪鉴定用药后癌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联合紫杉烷和NF—κB抑制剂后PARP失活裂解产物和Capsase 3活化水解产物的增多较单用紫杉烷更加显著(P〈0.01),单用紫杉烷会使凋亡抑制因子XIAP和survivin增加,而联合NF-κB抑制剂则可使二者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鉴定亦证明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诱导凋亡的效果(P〈0.01)。结论NF-κB制剂可提高化疗敏感性和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Midkine(MK)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对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MK在不同的肿瘤中高度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K和甲状腺癌关系密切。免疫组化研究表明,MK在甲状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穿刺洗脱液的MK水平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MK是可分泌到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其作为血清学标志物可以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预后(是否存在转移病灶)有明确的判断价值。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的情况下,MK可作为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有效血清学标志物。MK的最大局限性是肿瘤特异性差,很多情况下,需要和其他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今后的研究重点是MK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机制方面的探讨。笔者主要综述MK在甲状腺癌标志物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和紫杉烷对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的联合治疗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存活分析法研究单独或联合应用DHMEQ和紫杉烷后ATC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DNA结合实验分析药物作用后核内NF-κB与其特异的寡聚核苷酸探针结合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鉴定药物作用后ATC细胞内凋亡关键因子(PARP和Caspase 3)的变化.结果:细胞存活分析法证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存活的ATC细胞显著减少(P<0.01);紫杉烷诱导ATC细胞NF-κB增高,而预先用NF-κB抑制剂预处理1 h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现象,按时程在紫杉烷作用0、2、4、8、12和24h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Western blot证实联合用药后PARP的失活裂解产物和Capsase 3的活化水解产物明显增多.结论:紫杉烷在诱导ATC凋亡的同时会导致ATC细胞NF-κB的增高从而削弱其疗效,当与NF-κB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获得协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GD患者治疗前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3、6、12、18、24和30个月的血清sI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同时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与sICAM-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6例正常人sICAM-1为(125.27±29.55)μg/L,阳性率3.45%(4/116);初发GD患者295例为(236.68±72.74)μg/L,阳性率为75.59%(223/29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ATD系统治疗后,在3、6、12、18、24和30个月阳性率分别为78.42%(149/190)、63.01%(92/146)、53.91%(62/1151、30%(24/80)、18.52%(10/54)和13.64%(2/22);至30个月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lCAM-1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及治疗后各时期GD患者血清sICAM-1与FT3、FT4、sTSH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清sICAM-1可反映GD患者的免疫损伤状态,其作为1个免疫指标对GD辅助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停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一种细胞表面单链跨膜糖蛋白,参与抗原识别、补体结合、细胞粘附功能。其膜外区脱落人血称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与Graves’disease(GD)的发病相关,其血清水平对判断GD的疗效、停药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无重组sICAM—l和sICAM-1 RIA建立的报道,国外仅有sICAM—1酶免试剂盒,但价格较高.不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