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61.
本文报道2例青年男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因注射干扰素α后致银屑病加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显示肺《间裂的最佳多平面重建方法及其评价肺癌侵犯《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无《间裂病变患者100例,利用原始数据分别用1、3、5、7 mm层厚及相同厚度的层间隔重建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图像,观察对《间裂的显示效果,确定最佳多平面重建方式。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34例,评价其检测《间裂受累的能力。结果矢状面3、5、7 mm层厚重建图像及1 mm各轴向重建图像《间裂均呈细线样表现。3 mm冠状位图像呈细线样表现,横断位重建图像部分呈细线样、部分呈粗条样表现。5 mm冠状位重建图像呈条带样影,横断位重建图像呈条带样乏血管区表现。7 mm冠状位及横断位重建图像均呈条带样乏血管区表现。MPR重建图像均可显示《间裂受侵28例,敏感度为100%,而横段面上可显示19例,敏感度为67.8%。结论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正常肺《间裂及受肺癌侵犯《间裂的显示上明显优于横断位图像,以1 mm层厚重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3.
64.
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3种体位固定术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的理想体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09-01-2014-03-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需要进行精确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45例,根据固定技术不同分为真空垫、低温热塑体膜和碳纤维腹板3组,每组各15例,每组患者均行放疗前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进行CBCT与计划CT图像在线配准,获取摆位误差,收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真空垫组患者摆位误差依次为X(2.9±1.64) mm,Y(3.1±1.73) mm,Z(4.5± 1.60) mm;热塑体膜组依次为X(3.4±2.10) mm,Y(3.3±2.32) mm,Z(1.8±1.08) mm;碳纤维腹板组依次为X(2.3±1.33) mm,Y(1.6±0.83) mm,Z(2.1±1.30) mm.经过单项方差分析和LSD方法多重比较发现,X方向,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Y方向,真空垫组和低温热塑体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大于碳纤维腹板组,P值均<0.05;Z方向,低温热塑体膜组和碳纤维腹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小于真空垫组,P值均<0.05.结论 3种体位固定方式在盆腔肿瘤的放疗中尽管都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但从摆位误差结果分析来看,碳纤维腹板的固定效果最好,低温热塑体膜次之.  相似文献   
65.
学者们在关注肿瘤组织免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名为“免疫评分”的肿瘤预测预后新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优于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的预后因素,近年来已有其应用于结直肠癌等肿瘤的相关报道。该方法操作简单,花费低,且准确性高,可用于指导个体化治疗,但要成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总结目前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探讨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的物理及生物学因素,为放射性食管炎的预测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食管损伤”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5-05有关放射性食管炎及食管损伤的文献.纳入标准:(1)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剂量学特点;(2)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3)放射性食管炎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2篇.结果 多种因素与放射性食管损伤有关,如患者年龄、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超分割、大分割)和基因等.单纯放疗时,剂量限定在V38≤37%以减少食管炎的发生,V55<35%及V55≥35%时,2级或3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76%,P=0.01.同步放化疗时,剂量限定在V35≤20%、V50<30%来减少食管炎的发生.V35-40<23%、Dmean<28 Gy时可减少≥2级食管炎.≥3级食管炎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为V50,限定V50<26.5%、V60<17%时可以减少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V45 <37.5%时,能降低晚期食管狭窄的发生率.炎症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与放射性食管炎有关.结论 放射性食管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临床上制定放化疗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基因因素成为预测热点,多因素预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好等生物学特点,但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被膜受累/腺外侵犯、多灶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量等因素相关.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及其适应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病具有地域性,在我国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由于早期症状通常没有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达晚期,且极易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本研究对影响NPC进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方法 应用CNKI、Medline和PubMed期刊全文数据检索系统,以“鼻咽癌和预后”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 721条,中文文献274条.纳入标准:关于鼻咽癌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排除标准:(1)研究设计存在缺陷或统计方法出现错误;(2)与鼻咽癌预后相关的研究结果不明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50篇.结果 越来越来的治疗因素、临床因素、生物学因素及影像学因素与NPC预后相关.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改善生存及降低毒副反应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临床因素方面,虽然很多与NPC预后有关的指标被发现,但目前只有TNM分期系统被广泛接受;在生物学因素方面,血清EB病毒DNA水平被临床广泛接受;在影像学因素方面,将TNM分期与影像学尤其是18F-FDG PET相关指标结合,可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如何提高EB病毒DNA的检测准确性及同质性,将成为攻克难点.此外,肿瘤放疗学的发展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肿瘤影像学指标来评估NPC预后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结论 了解有关NPC进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9.
基于病毒的抗肿瘤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方式,病毒载体感染肿瘤组织,引起溶瘤效应,制成疫苗激活体内抗肿瘤免疫,搭载基因行癌症的基因治疗。随着对病毒的不断改造,各类病毒治疗肿瘤更趋于安全和高效,同时,病毒载体与现有的抗肿瘤疗法合理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基于病毒的抗肿瘤治疗将作为极具潜力的方法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些年各种病毒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索胚胎皮肤细胞修复小鼠背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建立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将小鼠胚胎皮肤的细胞植入小鼠皮肤损伤处(Nor-T组,n=6),与不作处理的小鼠(Nor组,n=6)进行皮肤损伤愈合的比较。分别在术后第1、2、3周采集标本,比较Nor-T组与Nor组创面愈合的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愈合过程中,TGF-β1和TGF-β3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1周,Nor-T组在创伤处形成再生皮肤覆盖创面;Nor组创面由痂皮覆盖;术后第2周,Nor-T组再生皮肤完全形成;Nor组瘢痕愈合。术后第3周,Nor-T组再生皮肤上生长出黑色毛发;而Nor组没有毛发生长。Nor-T组中,TGF-β1在术后第1周表达阳性,TGF-β3在术后第2周表达阳性。结论胚胎皮肤细胞具有形成再生皮肤和修复皮肤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