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767篇
内科学   314篇
皮肤病学   269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908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876篇
预防医学   472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74篇
  1篇
中国医学   333篇
肿瘤学   3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im技术3D 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评价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下肢动脉(腘股段和腘下段)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1例可疑下肢动脉狭窄患者,采用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并结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行3DDCE-MRA检查。延迟时间采用试验团注(test-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组。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动脉法DSA(IADSA)检查,对比分析3DDCE-MRA所示的轻度狭窄(≤50%)、显著狭窄(51%-99%)、完全闭塞(100%)的符合情况,并计算显示显著狭窄及完全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95.1%。与IADSA对照,3DDCE-MRA显示腘股动脉段显著狭窄及完全闭塞(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91.1%,特异性92.9%,准确性92.3%;显示腘下动脉段的敏感性82.2%,特异性75.4%,准确性83.9%;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总的准确性为87.5%。结论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3DDCE-MRA是一种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无创、安全、可靠、实用的血管检查方法,对腘股动脉段狭窄的诊断更加可靠,但对细小血管(尤其足部)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调查从事SARS一线护理工作的护士健康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可借鉴的建议。方法 对一线工作人员不同时间点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测,并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措施。结果 一线工作护士各项生理指标均较正常时出现明显波动,采取相应措施后有明显改善。结论 良好的防治措施对改善一线护士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3.
本文就CR技术对移动X线机所作影像的处理之实际应用,讨论数字化图像在此领域的优越性及不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抗 CD2 5抗体用于预防儿童白血病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 HL A2 - 3位点不合半匹配骨髓移植 ,移植方法除了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2 5 0μg促进骨髓及受者应用环孢素 A(CSA ) ,甲氨蝶呤 (M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霉酚酸酯 (MMF)预防 GVHD综合措施外 ,加用抗 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 GVHD,剂量各为 2 0 m g,在移植前 2 h和移植后第 4天应用 ,采髓后未去 T细胞输注 ,移植结果与前期未用 Simulect移植组比较。 结果  10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大于 0 .5× 10 9/ L 中位天数是19 d,血小板大于 2 0× 10 9/ L 的中位天数是 2 2 d,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无 1例发生急性 ~ GVHD,未用 Sim ulect对照组急性 ~ GVHD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评价慢性 GVHD的 8例均发生慢性 GVHD,均为局限性慢性 GVHD。中位随访 12个月 (范围 9~ 2 4个月 ) ,2例移植相关死亡 ,1例移植后 14个月复发死亡 ,实际无病生存率是 70 % ,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本研究儿童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应用 Sim ulect,明显降低急性重症 a GVHD发生 ,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飞行员配穿囊式抗荷服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代谢水平条件下的热应激 ,为评价囊式抗荷服的热负荷和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名受试者分别配穿KH - 3抗荷服及配套装备和KH - 7抗荷服及配套装备 (以下分别简称为“KH - 3”和“KH -7”) ,以不同代谢水平暴露于 2 0℃、2 5℃和 35℃环境。每次试验 70min。测量了受试者配穿KH- 3和KH - 7时的卫生学参数、皮肤温度、直肠温度、心率等 ,并以综合热应激指数 (CIHS)评定了热应激防护等级。结果 KH - 3和KH - 7的各项卫生学参数 (clo值、im、im/IJ)均无显著差别。KH - 3对照Ⅲ组和KH - 7对照Ⅳ组 (2 5℃ ,1178~ 132 5kJ·h- 115min ,36 8kJ·h- 15 5min)的CIHS均未超过生理安全限的 6 0 % (分别为 3.5 4和 3.4 6 ,属轻度热应激 ) ;KH - 3高代谢组和KH- 7高代谢组 (2 0℃ ,84 6~ 10 30kJ·h- 170min)的CIHS在生理安全限的 6 0 %~ 95 %之间 (分别为4 .2 4和 4 .6 0 ,属中度热应激 ) ;KH - 3高温组和KH - 7高温组 (35℃ ,1178~ 132 5kJ·h- 115min ,36 8kJ·h- 15 5min)的CIHS却超过生理安全限的 95 % (分别为 7.31和 7.87,属重度热应激 )。结论 受试者配穿KH - 3与KH - 7时的各项卫生学参数、热应激等均无显著差别 ,但配穿后者比  相似文献   
66.
高温高湿环境对飞行员生理影响的特点及安全耐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名受试者耐热试验证明。热暴露40min时,热应激足可达到降低工效及加速度耐力的程度。建议炎热季节期间,我国南方歼、强击机飞行员暴露在阳光直接照射、无任何降温设备的座舱内时,地面停留和低空飞行总时间一次不宜超过40min,如穿着高空防护服及其它防护装备,热暴露时间应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67.
1 强化化学武器威慑条件下防空战役防化卫勤准备海湾战争及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化学武器威慑和化学战卫勤保障实践证明,面对化学武器威胁,不管战争中是否使用化学武器,但对化学武器防护和伤员救护必须有充分的卫勤准备。(1)要树立化学武器威慑条件下防空战役卫勤保障意识,积极进行卫勤准备;(2)加强卫生防护和救护训练,提高对化学武器防护和伤员救护水平;(3)要制定适应化学武器威慑条件下防空战役卫勤保障预案;(4)要储备充足的“三防”药材。2 加速化学武器威慑条件下防空战役伤员医疗后送遭化学武器袭击时瞬间内可能在广大战役地幅内发生数量众多的人员伤亡,医疗后送任务繁重。第一,要  相似文献   
68.
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事故是对飞行员的重大急性应激源,会使飞行员产生强烈持久的心理反应。我们对一名二等飞行事故后的飞行员进行了心理分析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历简况某歼教-7飞行员,30岁,飞行时间700 h。  相似文献   
69.
1993年~1995年,我科共收治不同类型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门诊病例。分别用胶体198Au和32P局部组织间注射治疗,对其局部聚集情况及疗效加以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 根据临床体征将血管瘤分为限局性和弥漫性两种,各30例。前者特点是边界清楚,突出皮表,青紫色瘤体,大小1cm×1cm至7cm×8cm,分布于头颈、面颊、前额、背部。后者特点为无明显限局性隆起,大小与体位变化有关,分布于颞部、面颊、四肢等。2.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30例,包括限局性和弥漫性各15例,给予198Au胶体37MBq/cm2,注射前后用Sim…  相似文献   
70.
元数据DC与MARC的互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元数据及MARC,并探讨运用表格形式表示二者的映射关系及互换性和中文元数据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