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 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诱发人骨肉瘤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与辐射损伤修复效应,观察辐射损伤、损伤修复效应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强制均匀电场电泳,分别测定经不同的剂量X射线照射和相同剂量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人骨肉瘤Rho0和143.B肿瘤细胞株DNA双链断裂。结果 (1)X射线诱发人骨肉瘤瘤细胞的DNA双链辐射剂量呈线性正比关系;(2)培养后的人骨肉瘤肿瘤细胞对射诱发的DNA双链断裂具有一定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服用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代谢差异,探讨其对CML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干预作用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获得最佳疗效的CML慢性期患者34例,按服用药物分为伊马替尼组(19例)和尼洛替尼组(15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两组患者血浆样本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检测,采集代谢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及t检验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PA分析平台探讨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应用GC-MS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结合变量权重重要性(VIP)值及t检验筛选到差异代谢物,伊马替尼组中苯丙氨酸、吲哚丙酸、肉豆蔻酸、半乳糖、葡萄糖、软脂酸、色氨酸、硬脂酸、邻苯二甲酸及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低,其VIP值分别为1.633(t=6.099,P<0.001)、1.338(t=4.367,P<0.001)、1.557(t=6.716,P<0.001)、1.154(t=3.056,P=0.005)、1.941(t=2.196,P=0.035)、1.207(t=3.785,P=0.001)、1.625(t=6.398,P<0.001)、1.555(t=6.553,P<0.001)、1.633(t=7.679,P<0.001)、1.633(t=8.374,P<0.001).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及半乳糖代谢通路.结论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找到了CML患者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的血浆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可能与药物成分配比及药物体内代谢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胃癌患者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156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并按其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81例,单纯化疗)和试验组(75例,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对胃癌患者组织进行B7-H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比较B7-H4不同表达情况下,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间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8.0个月和45.0个月(χ~2=11.631,P=0.001),术后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7.0个月和49.0个月(χ~2=10.90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例B7-H4低表达者中,采用单纯化疗和CIK联合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32.0个月和6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70例B7-H4高表达者中,采用单纯化疗和CIK联合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11.0个月和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P=0.001).结论 采用化学治疗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胃癌,无论B7-H4高表达还是低表达,均可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5.
周姝汇  刘继斌  沈康 《中国肿瘤》2012,21(11):833-835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开始收集标本并建立了标本库。全文着重就临床肿瘤资源库的定义及其建立价值作一分析。建立临床肿瘤资源库,加速肿瘤基础科学研究,促进肿瘤临床诊疗水平,搭建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治疗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比格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用4.5Gy-(60)Coγ射线照射比格狗建立极重度骨髓型ARS模型,随机分成照射对照组、综合对症组和细胞因子组。照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综合对症组给予包括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细胞因子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rhG-CSF和rhIL-11治疗3周,然后观察各组的血象变化、输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动物的存活率等。结果照射后3组动物血象中各类细胞都呈急剧下降,细胞因子组治疗后血象基本恢复正常。细胞因子组的平均输血量和输血时间均显著少于综合对症组(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照后45d观察期内,存活率照射对照组为0%,综合对症组为80%,细胞因子组为100%,3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对症基础上联合rhG-CSF和rhIL-11治疗极重度骨髓型ARS比格狗,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刺激血细胞较快地回升,显著减少输血量,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并能提高照射狗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肾素基因插入/缺失(REN基因I/D)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族人群中无血缘关系的501人(高血压者243人,正常血压者25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环境因素的调查并采集血样,对REN基因I/D多态性采用PCR技术结合凝胶电泳和银染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高血压组REN基因I/D多态性的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36.21%,63.79%)高于对照组(29.84%,5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基因(DD ID)基因型 吸烟的OReg为Ⅱ基因型 不吸烟的1.70倍(95%CI=0.69~4.48),REN基因、吸烟2个因素之间具有正相乘模型交互作用;REN基因(DD ID)基因型 饮酒的OReg为Ⅱ基因型 不饮酒的3.20倍(95%CI=1.42~7.61),REN基因、饮酒两因素之间具有负相乘模型交互作用.结论 REN基因(DD ID)基因型与吸烟或饮酒同时存在时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CYP1A1 MspⅠ,ERα PvuⅡ,ERα XbaⅠ基因多态性与生殖、生育因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协同作用。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1999年1月-2001年4月,在上海市进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法(PIER—RFLP)对282例乳腺癌病例和298例口腔黏膜细胞对照标本进行3个候选基因位点的检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基因多态与生殖、生育因素对乳腺癌协同作用OR值和95%CI,并采用Rothman方法对基因一环境的协同作用进行估计。结果良性乳腺疾病史与CYPIA1 MspⅠ多态存在正相加协同作用。与基准组比较,OR为5.66(95%CI=3.28-9.76),协同作用指数S=2.05,协同作用归因比AP=0.42,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他生殖、生育因素与3个基因位点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结论良性乳腺疾病史与CYP1A1 MspⅠ基因之间存在增加乳腺危险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浓缩铀对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给新生大鼠侧脑室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浓缩铀 2 μl (分别含2 3 5U 0、1、5和 10 μg)后 ,观察其对早期体格生长、行为发育的影响。以放射自显影示踪术观察脑内放射性核素行径定位 ,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放射性核素行径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在细胞浆和细胞间隙中亦有呈现 ;新生大鼠出现生长延迟及神经行为异常 ;随着浓缩铀剂量的增加 ,大鼠的小脑、皮质、海马、间脑中SOD、ET的含量有变化 ,小剂量组SOD和ET增升 ,而大剂量组却呈明显的抑制。结果提示 ,从生物化学角度表明 ,在新生大鼠中α辐射体浓缩铀对发育脑的损伤具有神经细胞的敏感性、易脆性和代偿性特征。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形成粒系集落能力的影响。分别抽取正常恒河猴、缓解期和化疗中pLLL患者骨髓并分离有核细胞,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GW003、吉粒芬、G-CSF突变体,在培养12d后计数粒-巨噬细胞系集落(CFU-GM)。结果表明,GW003具有提高正常恒河猴骨髓有核细胞体外形成CFU-GM的能力,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摩尔浓度的吉粒芬 及G-CSF突变体;在-定的浓度范围内,GW003浓度与恒河猴骨髓细胞形成CFU-GM的数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R2=0.965,P=0.003);GW003能提高ALL患者骨髓细胞粒系集落体外形成能力,对化疗中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结论:GW003可显著提高骨髓细胞体外形成粒细胞集落的能力,可有效缓解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