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食管癌低氧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低氧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2年 2月~ 1993年 6月 ,112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低氧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各 5 6例。两组均采用腔内照射与外照射相结合的方法。腔内照射 :6Gy/次 ,1次 /周 ,总剂量DT18Gy。体外照射 :1.8~ 2 .0Gy/次 ,5次 /周 ,照射剂量DT60Gy。低氧组佩戴低氧呼吸装置 (相当于呼吸含氧量为 10 .5 %的低氧气体 )。结果 :低氧组和常规放疗组的肿瘤消退情况Ⅰ ,Ⅱ ,Ⅲ和Ⅳ级分别为2 9.5 %和 3 2 .2 % ,46.0 %和 42 .5 % ,14.1%和 15 .3 % ,10 .4和 10 .0 % (P >0 .0 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低氧组和常规组的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5 %和 2 6.6% ,2 5 .4%和 10 .7% ,2 1.8%和 8.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低氧组放疗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放疗组低。结论 :低氧放疗可能会提高食管癌病人的生存率 ;减轻食管癌病人的放疗副作用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陈珊  龙小丽 《吉林医学》2011,32(23):4938-4938
目的:增强定位肿瘤胸腹体位的患者比较选择上、下肢静脉部位高压注射泵静脉注射。方法:将50例使用同一种造影剂(碘帕醇)摆放同一种体位的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选择下肢足踝部大隐静脉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上肢的血管静脉穿刺。对药物外渗的几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1例药物外渗者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对照组6例按同样的方法处理后痊愈。结论:胸腹部增强的患者选择下肢足踝部高压注射可减少外渗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外渗及时处理后恢复快,不影响显影效果,图像清楚。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Miles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改善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002-2003年行Miles术的132例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术后同步放化疗组(78例)和单纯化疗组(54例).采用奥沙利铂加亚叶酸钙加氟尿嘧啶进行化疗 放疗方案为15MVX线,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 Gy 与第1个疗程的化疗同步进行放疗.结果 术后随访5年,单纯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有12例(22.2%)和6例(8.3%)局部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1.9%(28/54)和47.4%(3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6%和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6例(7.7%)放射性肠炎外,同步放化部组与单纯化疗组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Miles术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予以同步放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在肿瘤界限不明的肺癌放疗中应用磁共振常规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确定照射范围的作用。方法:选取伴有阻塞性肺炎(6例)或肺不张(24例)的肺癌患者30例。放疗前分别采用1.5 T和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各检查患者15例,DWI在1.5 T和3.0 T扫描中扩散加权系数(b值)分别选择为600 s/mm2和1 000 s/mm2。根据MRI影像判断勾画放疗的肿瘤区(GTV)。结果:3.0 T磁共振成像对比度及信噪比高,判断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更大,但超高场强易产生空间几何扭曲伪影。而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几何变形相对少,但判断病变良恶性的价值不如3.0 T。MRI可协助明确判断GTV范围的占63.3%。结论:对肺癌患者放疗难以判断GTV界限时,磁共振平扫联合DWI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靶区的勾画范围,采用1.5 T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顺铂与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3例,年龄13—72岁(中位年龄53岁),男39例,女24例,其中Ⅲ期42例、Ⅳa期21例。随机分为两组,顺铂加调强放疗组(DDP组)32例,多西紫杉醇加调强放疗组(DTX组)31例,DDP组为放疗期间每周用顺铂25mg/m^2;DTX组为每周用多西紫杉醇25mg/m^2。共用5—6次。调强放疗给鼻咽部肿瘤(PGTVnx)70.6—76.6Gy/(31—33)次、颈部肿大淋巴结(PGTVnd)61.6—70.6Gy/(28—33)次。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按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第3版(CTCAEV3.0)分级。结果:DDP组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DTX组44个月;DDP组出现Ⅲ级血液不良反应为2例,无Ⅳ级血液毒性,DTX组出现Ⅲ级血液不良反应3例,Ⅳ级1例,两组均未见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及败血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11)。DDP组Ⅲ度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为18例,无Ⅳ度反应;DTX组Ⅲ度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为19例,Ⅳ度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04)。两组3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6%、81.3%、90.5%;93.1%、85.3%、91.8%;两组5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7%、72.6%、86.6%;93.1%、80.7%、91.8%。两组3年、5年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与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基本相似,不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稍重,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组织中广泛存在eIF4E过度表达和eIF4E结合蛋白4EBP1过度磷酸化[1-3],导致eIF4F复合物活性明显升高;进而可通过促进多种蛋白的翻译起始过程诱发肿瘤对放射的抵抗。因此笔者通过构建载体pSecX-t4EBP1以封闭eIF4E,阻断eIF4F复合物装配,来大幅提高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构建MAGE-A4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相应蛋白,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目的基因序列合成目的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连接,以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MAGE-A4,将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行可溶性分析,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特异性后,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pET30a (+)/MAGE-A4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MAGE-A4,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pET30a(+)/MAGE-A4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MAGE-A4.  相似文献   
28.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时需给予肿瘤50~70 Gy照射.中下段食管癌一般采用一前两后斜野照射,对一些病变长度较长、外侵范围较宽者要使得肺和脊髓都不超量较为困难,甚至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心脏辐射损伤对血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I)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单纯照射(R)组和氟伐他汀防治(F)组。F组于照射前1周开始灌服氟伐他汀20mg/(kg·d),直至实验结束,其他组灌服同F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至实验末。R组和F组大鼠采用直线加速器胸部照射,单次剂量为20Gy,照射后5、15、30、60天处死动物,测定血清cTn I和血浆ET1含量。结果R组大鼠受照后5天血清cTn I显著高于C组(P<0.01),15天时仍高于C组(P<0.05),F组5、15天时cTnI较R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R组大鼠受照后5、15、60天,血浆ET1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5~0.01),F组15、30和60天时的ET1较R组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脏辐射损伤时,血液中cTn I和ET1明显升高,而氟伐他汀能够减轻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30.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X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使用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方法治疗松果体区肿瘤8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5.5月(6-42月)。结果: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后一个月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或消失等改变。结论: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