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6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63篇
  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中国药房》2019,(10):1307-1311
目的:从生产/流通企业角度了解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建立药品短缺供应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省78家医疗机构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药品短缺情况进行调查;对短缺药品涉及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进行溯源调查,综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了解该省出现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本次调研共向医疗机构发放78份调查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78家医疗机构共上报了206种药品,共计240个品规出现短缺。向短缺药品涉及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分别发放140、68份调查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结合现场实地调研,共获得212个品规的短缺药品调研结果。从生产企业角度出发,造成药品短缺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性成本上涨(占66.51%)和流通成本上涨(占26.88%);从药品流通企业角度出发,造成药品短缺的最主要因素是货源供应不足或缺货(占75.47%)、库存管理问题(占16.51%)和价格倒挂(占11.32%)。结论:导致药品短缺的生产/流通企业方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提高、药品价格倒挂、库存管理及招标采购问题。建议通过完善药品招标定价制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企业短缺药品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建立短缺药品储备机制、组织短缺药品的应急生产,加强短缺药品供应链管理、净化市场不良风气,完善短缺药品紧急处置办法、提高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能力等措施,多部门协同合作,减少药品短缺现象的出现,保障临床持续获得安全、有效的药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科肿瘤中心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术中使用密闭式分碎袋的应用价值。结果:5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4.8±4.5)岁(范围39~49岁);平均体重指数(22.4±5.6)kg/m2(范围16.6~27.2kg/m2);平均子宫大小孕(14.1±3.2)周(范围孕10~20周)。所有患者均在密闭式分碎袋中成功进行并完成分碎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36.5±86.3)min(范围95~310min);放置密闭式分碎袋、穿刺器导管及标本置入的平均时间为(22.1±8.9)min (范围18~45min);病灶分碎的平均时间为(33.5±6.5)min(范围20~55min);病灶取出的平均时间为(9.3±3.7)min(范围5~15min);处理密闭式分碎袋的平均时间为(15.4±8.2)min(范围8~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4.5±27.8)mL(范围20~150mL);子宫平均重量为(433.8±204.3)g(范围290~980g);无手术并发症和密闭式分碎袋意外破裂发生;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中均未查见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使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能安全且有效地预防分碎术所致的细胞或组织播散种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在颈部疼痛中占比约50%,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治疗、康复理疗配合必要的微创介入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病人的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有颈椎小关节腔注射、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及射频治疗。随着超声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超声在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中也具有其独有的价值,目前超声在该领域运用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均得到了一定的证实。本文拟对目前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超声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通过研究低剂量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对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剂量光动力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以0、0.01、0.05、0.1、0.5及1 mmol/L ALA孵育HaCaT细胞后分别予以0、0.5、1.85、3.72及10 J/cm2的(635±3)nm红光照射,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摸索低剂量ALA-PDT促进HaCaT细胞活力的最佳ALA浓度及照光能量参数。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光照组、ALA组、低剂量PDT组,分别予以相应处理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丝聚合蛋白(filaggrin, FLG)、内皮蛋白(involucrin, IVL)、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 CLDN1)、闭锁蛋白(occludin, OCLN)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ALA浓度及不同照光能量处理HaCaT细胞的结果显示,在0...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高血脂对单肾和双肾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肾脏切除术制造单肾模型。4%胆固醇、10%猪油、0.2%甲硫氧嘧啶或丙硫氧嘧啶,86%基础饲料饲养制作高血脂,一月后测其血脂水平,将达标大鼠分为单肾高血脂组(DKG)和双肾高血脂组(DKN),分别观察体重、检验血常规和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和24h尿蛋白定量(24 h-u-pro)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TP)。结果两组血常规、BUN、Scr、Cys-C、24 h-u-pr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G组UA低于DKN组,M-TP高于DKN组(P0.05)。结论高血脂对单肾和双肾大鼠的肾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但M-TP指标可能反映单肾患者肾功损害,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对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甲状腺肿瘤术中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施择期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0组),0.375%罗哌卡因组5mL组(R5组),0.375%罗哌卡因组10mL组(R10组)和0.375%罗哌卡因组15mL组(R15组)4组,每组20例。R0组患者不做任何神经阻滞,直接予以全麻诱导插管。R5、R10、R15组三组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行超声引导下的双侧颈浅丛阻滞麻醉成功后,予以全麻诱导插管。记录患者入室(T0)、切皮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探查时(T3),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和指脉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如果T2,T3较T1时刻血压升高>20%或心率增快>20%,则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ug/kg。记录R5,R10,R15组双侧颈浅丛阻滞15min后SpO2的数值。观察所有患者对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刺激的反应情况。对所有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T4)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R5组患者在T2和T3两个时点的 MAP 和 HR 均高于患者切皮前(T1)(P <0.05),R10组和R15组患者在 T2 和 T3 两个时点的 MAP 和 HR 与患者 T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0组患者比较其他3组的舒芬太尼追加量最多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组患者均未出现对喉返神经电刺激无反应的病例;R15组患者颈丛神经阻滞15min后出现“胸闷”症状者最多。拔管后30min疼痛NRS评分R10、R15组较R0组降低且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0mL,对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并且更少患者发生“胸闷”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08.
唾涎脲肿瘤中腮脲肿瘤的发病率最为常见,其中约80%的腮腺肿瘤为良性,约20%为腮腺恶性肿瘤,治疗的手段常以开放性的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手术切口位于颜面部,常遗留疤痕影响美观。基于如今推广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模式,作为头颈外科医生我们需要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患者美观需求和术后快速康复。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1 例诊断为右侧腮腺 Warthin 瘤(腺淋巴瘤)患者,采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内线手术人路完成肿瘤切除,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2 天出院,美观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子宫肌瘤手术意外发现子宫肉瘤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术前诊断率,并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9年10月以诊断为子宫肌瘤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肉瘤然后在我院行后续治疗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共计25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意外发现的子宫肉瘤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3.68±6.66)岁,子宫平滑肌肉瘤1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子宫癌肉瘤1例,FIGOI期22例,Ⅱ期3例,行子宫全切除术1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7例,子宫肌瘤切除术6例,开腹手术17例,腔镜手术8例,术后行二次手术者18例,术后单纯化疗者8例,同步放化疗者13例,4例患者未采取术后辅助治疗。随访至2020年2月,平均随访(31.48±16.40)个月,复发11例,死亡5例。平均复发时间(11.4±5.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1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数据尚未观察到。结论:应加强提高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率,对于意外发现子宫肉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及辅助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0.
李蓉  黄珊 《四川医学》2022,43(6):555-56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PABPC1)mRNA、Rapl GTP酶激活蛋白(RaplGAP)mRN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m-1)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及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 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比较瘤组织、瘤旁组织PABPCI mRNA、Rap1GAPmRNA、Glypican-1 mRNA表达,并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脑胶质瘤组织PABPCI mRNA、RaplGAP mRNA、Glypican-1 mRNA表达,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各指标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 瘤组织PABPCI mRNA、Rap1GAP mRNA低于瘤旁组织,Glypican-1 mRNA高于癌旁组织(P<0.05);复发组WHO病理分级、PABPCI mRNA、RaplGAP mRNA、Glypican-1 mRNA 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0病理分级增高,PABPCI mRNA、Rap1GAP mRNA 逐渐降低,Glypican-1 mRNA 逐渐升高(P<0.05);PABPCI mRNA、Rap1GAP mRNA与WH0病理分级呈负相关,Glypican-1 mRNA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WHO病理分级控制后,脑胶质瘤组织PAB-PCI mRNA、RaplGAP mRNA、Glypican-1 mRNA仍与外科术后复发相关(P<0.05);PABPCI mRNA、RaplGAP mRNA、Gly-ican-1 mRNA联合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AUC为0.959,大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PABPCI mR. NA、RaplGAP mRNA、Glypicam-l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且是外科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完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风险评价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