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肺错构瘤较少见。我们收集由 X 线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肺错构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7—49岁,均龄43岁。咳嗽咯痰3例,胸痛1例,咯血1例,症状缺如13例,系体检胸透或摄片时发现。病理:软骨型12例,结缔组织型5例。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的血供分型及其对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的血供特征并提出血管造影分型、探讨血供分型对于栓塞的指导意义。方法 50例资料完整、血管造影显示清晰的子宫肌瘤病例,采用Dextran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前,先作双侧选择性的髂内和子宫动脉血管造影,分析血管造影图像以确定双侧子宫动脉对子宫和子宫肌瘤的血供、血供比例、子宫动脉的跨中线吻合和卵巢实质显影等情况。结果 按照双侧子宫动脉对子宫肌瘤的不同供血比例可将之分为3型:单侧供血型、一侧优势型和双侧均势型。50例中,这3型的比例分别为6%(3例,1例右侧,2例左侧)、84%(42例,左右侧优势各21例)和10%(5例)。双侧子宫动脉间存在明显吻合者5例、发现副子宫动脉者2例。有15例可见子宫动脉的卵巢支显影及卵巢实质染色,而通过卵巢血管吻合逆行显示同侧卵巢动脉者为5例,占10%。结论 应倡导个体化的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策略。根据两侧子宫动脉对子宫肌瘤的不同供血比例合理分配微球栓塞剂。当造影看到卵巢动脉显影时,则宜选择直径大于350μm的微球作子宫动脉栓塞,以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目的:探讨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表面扩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61例共有224个肝占位病灶患者在SENSE基础上行扩散加权成像。224个肝占位病灶中原发性肝癌80个,肝血管瘤45个,肝囊肿49个,转移性肝癌50个。应用梯度因子b值为0和50的扩散图像,并获取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转移性肝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33)×10-3mm2/s、(1.99±0.30)×10-3mm2/s、(3.80±0.37)×10-3mm2/s和(1.08±0.29)×10-3mm2/s,前三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对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PHC)150例、海绵状血管瘤(HHE)20例的CT 表现进行分析,探讨PHC、HHE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资料、方法与结果150例PHC,男136例、女14例,年龄24~75岁。手术切除60例,余90例经穿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发RPLS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男性,65岁,因发热4d、血常规异常、外周血涂片见大量幼稚细胞入院,骨髓穿刺检查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染色体:XY,46[20].化疗后患者突发双目失明,考虑并发RPLS,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患者双眼逐渐有光感.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枕叶病变基本好转.结论 RPLS较罕见,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RPLS颅脑CT和MRI特点相对独特.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如突发失明等RPLS的可能,应立即行头颅MRI检查以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经PKP治疗的确诊为OVFs的手术椎体回顾性搜集其临床及影像学影响因素,包括:病人年龄、性别、体脂数、骨密度等17个因子。利用单因素分析将上述与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了评估预测模型的分析效能,本研究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性试验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量、皮质缺损以及椎体内裂隙征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皮质缺损(p=0.001)、大剂量骨水泥量(p=0.047)和较低骨密度值(p=0.002)为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三者建立骨水泥渗漏的预测模型,AUC为0.751,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82.5%。椎体内裂隙征(p=0.000)和许莫氏结节(p=0.030)为经皮质型渗漏的附加危险因素。结论 PKP治疗OVFs术后,椎体出现皮质缺损、大剂量骨水泥量和较低骨密度值为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成的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ADC比值(rADC)对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78例EC患者作为EC组,同期选取4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病灶、子宫肌层、臀大肌和闭孔内肌进行ADC值测量,计算相应的rADC臀大肌、rADC子宫肌层和rADC闭孔内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EC患者病理等级与ADC值和rAD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值和rADC单独或联合诊断EC的诊断效能.结果 EC组患者ADC值和3种rAD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与ADC值、rADC臀大肌、rADC子宫肌层和rADC闭孔内肌均呈负相关(r=-0.552、-0.567、-0.491和-0.541,P<0.05).单独诊断时,ADC值对EC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P<0.001,95%CI:0.817~0.927).联合诊断时,ADC值+rADC臀大肌对EC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956(P<0.001,95%CI:0.928~0.985).当ADC值<0.95×10-3 mm2/s、rADC臀大肌<0.76时,为判断EC的最佳截断点,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89.74%.结论 ADC值及rADC可作为EC诊断的有效指标,并与组织病理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ADC值联合rADC臀大肌对EC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胡倩倩  刘超  邹月芬 《放射学实践》2017,(12):1286-1290
目的:探讨MRI对肘管综合征的影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和20例健康成年人行肘部3.0T MR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 T1 WI、脂肪抑制SE T2 WI和脂肪抑制SE PDWI.对比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中肘部尺神经的信号及形态特点.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尺神经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17±0.08)和(0.07±0.01)c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中尺神经/肌肉信号强度比分别为2.82±1.41和1.56±0.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中有13例行肘管内尺神经减压术,5例行保守治疗.结论:MRI可显示肘管综合征患者肘部尺神经的变化,是一种能较好地评估肘管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研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特殊规律及可能形成机制,旨在提高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516例肝癌介入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病例,对癌灶临近膈肌的121例加做选择性膈下、右肾上腺、右肋间或双侧内乳动脉造影,分析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征.结果 196例肝外动脉供血来源于膈下及右肾上腺动脉68例(34.7%),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51例(26.0%),胃左动脉42例(21.4%),胰十二 指肠动脉弓24例(12.2% ),结肠右动脉2例(1.0%),内乳动脉供 血5例(2.6%),肋间动脉供血3例(1.5%)以及胰背动脉供血1例(0.5%).58例为栓塞或外科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闭塞所致的肝外侧枝循环(29.6% ),其余为原发性肝外动脉供血.肝外动脉供血与癌灶的原发部位和大小密切相关,统计表明,右膈下或肾上腺动脉主要供养VII、VIII段肝癌,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主要供养IV、V、VI段癌灶,左膈下或胃左动脉主要供养II、III、IV段肝癌等.肝外供血支的插管成功率为92.7 %(182例).结论 熟悉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特点并掌握其规律对临床准确、彻底阻断肝癌多动脉供血,提高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