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郭永强  杜军辉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92-1192
病例资料 患者,男,23岁.6年前偶然发现背部肿块,约鸭蛋大,不活动,无疼痛及其它不适,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既往身体健康. X线片示Th7椎体后缘可见软组织明显突出,其内可见皂泡样钙化与棘突重叠.CT扫描示第7胸椎棘突处见与骨皮质相连续的大小约为6.0cm×3.1cm的骨性密度影,其内可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硬化圈,周围软组织明显受压推移(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 (BMD) ,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每具标本选择 2个椎体共 10个椎体 ,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 ,压缩椎体高度 2 5 % ,制造椎体压缩骨折 ,获得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 ,观察骨水泥外渗漏情况。测试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 :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 4 84ml,有 4个椎体出现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16 0 6± 2 4 9 5 )N和 (112 2 3± 183 4 )N/mm ;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374 0± 12 15 6 )N和 (96 0 4± 2 33 3)N/mm。治疗前后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增加了骨折椎体最大载荷 (P <0 0 5 )和恢复了刚度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PMMA) ,可显著增加骨折椎体的抗压强度和恢复刚度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强化骨折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64层螺旋CT资料,主要对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均为单发病灶,左叶17例,右叶19例,大部分病灶境界不清楚增强后表现为囊性伴壁结节灶5例,其余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有5例周围可见晕环征,合并钙化者17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4例,粗颗粒状钙化8例,混合性钙化5例。36例患者中3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强化明显,囊性变7例,合并壁结节4例,11例病灶内见钙化,其中细颗粒状钙化4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64层螺旋CT多维重建能够更好地评价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手术或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泌尿系统结石29例,泌尿系先天性畸形8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3例,膀胱癌2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情况、梗阻部位和原因。结论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图像清晰直观,可以作为早期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马蹄肾供血动脉的观察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马蹄肾的CT资料,其中平扫17例,增强19例,利用后处理重组技术研究其供血动脉情况,并对其合并症进行诊断.结果:36例患者均为下极融合畸形,峡部位于第3~5腰椎水平,34例峡部为肾实质组织,2例峡部为纤维结缔组织.19例马蹄肾增强患者共发现86支供血肾动脉,平均每例患者4.53支,其中Ⅰb型6例,Ⅰc型2例,Ⅰe型1例,Ⅰf型10例,无Ⅰa、Ⅰd型病例.22例患者伴有8种不同的泌尿系统合并症,包括双肾多发结石和单侧肾结石各7例,肾与输尿管同时结石5例,单纯输尿管结石3例,肾脏不同程度积水9例,肾囊肿8例,继发肾盂输尿管炎症3例,单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肾脏动脉瘤2例,双肾萎缩1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马蹄肾的供血动脉及其合并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30例,恶性问质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恶性问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一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Octoparms?为首个国产伞状结构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VCF),为探讨该VCF预防肺栓塞(P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将其与进口VCF进行非劣效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多中心、阳性平行对照设计,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全国10家中心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按1∶1入组,对Octoparms?滤器与美国Celect滤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188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滤器均顺利植入。试验组87例(92.6%)滤器成功取出,中位留置时间11(7~31)d,26例(27.6%)拦截血栓,对照组91例(96.8%)滤器成功取出,中位留置时间12(7~21)d,35例(37.2%)拦截血栓,滤器植入和取出过程两组均无PE症状发生,未见滤器严重移位、断裂,试验组滤器自居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104例(55.3%),2例(1.9%)滤器未取出,17例(16.3%)出血事件,未溶栓治疗84例(44.7%),8例(9.5%)滤器未取出,5例(5.9%)出血事件,溶栓与未溶栓患者间滤器取出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8;χ2=4.858,P=0.028)。结论 用Octoparms?伞形VFC预防PE安全、有效,且整体效果与进口VCF一致。此外,溶栓治疗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负荷,增加滤器取出率,但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30例,恶性间质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恶性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心病高危患者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情况.方法:收集150例冠心病高危患者(单纯高血压组50例,单纯高血脂组50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和50例胸痛患者(无“三高”疾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4组人群冠状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与类型,并对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4组人群对照中,糖尿病组发现斑块数最多(30.9%),而无“三高”疾病人群的受累节段比率最低(4.3%),糖尿病组和高血脂组存在斑块节段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无“三高”疾病人群,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三高”疾病人群组多以单支病变为主,高血脂和高血压组以2支以下病变居多,而糖尿病组多以2支和3支及以上病变居多(x2=34.894,P<0.05).在累及血管段分布中,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x2=9.969,P>0.05),但是糖尿病组以左冠前降支受累最多,有115例,占49.57%(115/232).在受累血管段斑块性质中,糖尿病组以混合性斑块和钙化斑块居多,而高血脂组以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居多(x2=27.823,P<0.000 1),高血脂组斑块分布与高血压组无明显差异(x2=4.689,P>0.05).在受累节段狭窄程度对照中,无“三高”疾病人群和高血压组均以轻度狭窄为主,而糖尿病组和高血脂组以中度狭窄为主(x2=38.061,P<0.001).按发病年限分层研究,3组疾病的斑块形成均随着发病年限的延长,血管损害趋于严重,但发展速度和斑块性质分布有所不同.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鉴别斑块性质,准确的发现不同冠心病高危患者的粥样斑块之间的特点差异,对疾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