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99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72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谈云  叶琳岚  赵珺瑶  吕卫群 《安徽医药》2020,24(7):1291-1295
目的探究五味子丙素对血管紧张素 Ⅱ(Ang Ⅱ)诱导小鼠心肌重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月。皮下注射 Ang Ⅱ诱导 C57BL/6小鼠心肌重构。将 C57BL/6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 Ang Ⅱ组、 Ang Ⅱ+五味子丙素组(Ang Ⅱ+ShC组)皮下注射 Ang Ⅱ前一天开始给药处理, 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心脏组织。采用 ELISA法检测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 RT?PCR法检测 IL?6、TNF?α、心钠肽(ANP)、脑钠肽( BNP)、肌球蛋白重链(MYHC)、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胶原 IV(Collagen IV)和β?肌动蛋白(β?actin)的mRNA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液中的 CK?MB。结果与 AngⅡ组比较,五味子丙素治疗组心脏损伤被逆转,心重比降低[(6.32±0.99)‰比(4.93±0.17)‰,P<0.05],心功能相关基因 ANP[( 3.37±0.60)比( 1.41±0.37)倍, P<0.05)和 BNP[( 2.51±0.75)比( 0.78±0.55)倍, P<0.05]、促肥大基因 MYHC[( 2.57±0.74)比(1.18±0.26)倍, P<0.05)、纤维化相关基因 TGF?β[(5.25±0.94)比( 1.78±0.57)倍, P<0.05)和胶原 IV[(3.70±1.47)比( 1.68±0.56)倍, P<0.05]的 mRNA表达下调,心脏组织 TNF?α/IL?6的 mRNA[分别为( 7.18±2.85)比( 2.92±0.86)倍, P<0.05和( 12.89±5.40)比(4.29±3.43)倍, 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4.80±0.78)比(2.09±0.41)ng/mg,P<0.05和(2.56±0.73)比( 1.23±0.41)ng/mg, P<0.05]均显著降低。结论五味子丙素能有效缓解 Ang Ⅱ诱导的小鼠心肌重构,并伴随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2.
《伤寒杂病论》中扶阳法则使用广泛,本文通过温阳法和通阳法两个方面来分别详细阐述仲景扶阳法则的具体应用。通过总结扶阳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特点,探讨扶阳法在当今医学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朱岚  申卫红  刘敏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6):120-123
目的:探讨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细菌室血培养检出的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相关药敏的数据,为医院科室挑选抗微生物用药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菌株,采用仪器法或手工法进行药敏试验,从而得出2018-2020年血培养分离出临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3年间检验科微生物室共分离出血培养病原菌18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58株,占58.26%,革兰阳性球菌682株,占37.56%,真菌76株,占4.18%。其中前几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461株,25.38%)、凝固酶阴性葡球菌(301株,16.58%)、大肠埃希菌(335株,18.44%)、金黄色葡萄球菌(205株,11.29%)和肠球菌属(118株,6.48%)。药物敏感试验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抗菌药物;G-细菌对阿米卡星以及多黏菌素B、碳青酶烯类敏感度较高。另外,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率分别为40.63%和65.32%。革兰阳性球菌对大部分青霉素相关药物、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细菌大部分为G-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这三种细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因此,临床细菌室和必须定期监测阳性细菌的耐药率,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少见,起病急、病死率高。近10a来我院误诊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1-2].  相似文献   
36.
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臭氧用于治疗疼痛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从2006年9月~2007年1月尝试用医用臭氧(O3)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并与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治疗组(臭氧注射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2~60岁,平均51.6岁,病程4~16个月,平均9.6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技巧。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对16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别采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腹腔镜与胆道镜或上述三镜联合手术治疗,对术前诊断、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并发症防治等进行分析。结果 8例中转开腹,其中3例胆道镜取石失败,2例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LC未完成,EST取石失败、十二指肠穿孔、Mirizzi综合征各1例。155例手术成功,其中23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15例EST、8例EPBD取石+LC),手术时间(130±42)min;89例腹腔镜、胆道镜联合(51例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29例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9例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手术时间(130±45)min;43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ENBD+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时间(145±50)min。6例发生与十二指镜有关的并发症:3例急性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1例十二指肠穿孔。13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2例拔T管后胆漏。无手术死亡。149例随访1~3年,平均2.5年,B超或MRCP检查无胆总管狭窄,残留结石4例经EST或EPBD取石治愈。结论 小结石或胆泥沉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缩窄乳头炎,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实施EST或EPBD取石+LC有优势;结石偏大或胆囊管扩张者,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或经胆囊管取石;三镜联合更适合EST禁忌和有胆道梗阻的ABP。合理选择术式与时机,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遇有胆总管解剖不清、损伤、结石未取净及时中转手术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脑能量代谢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在脑能量代谢恢复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酸镧咀嚼片出现影像学异常提供分析参考。方法 通过对1例CKD5期高磷血症患者使用碳酸镧咀嚼片引起便秘和影像学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药师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监护随访。结果 经过分析,影像学异常为患者错误服用碳酸镧引起的影像学表现,经过通便处理,影像学恢复正常,临床药师由此制定了碳酸镧咀嚼片的使用监护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正确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对使用碳酸镧咀嚼片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和持续随访,可促进患者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于≥70岁患者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为男性,年龄≥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手术结束后于患侧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记录试验组术中、术后有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记录2组患者术后4、6、8、12、24 h时静息状态下和咳嗽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麻醉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记录2组术后非甾体类镇痛药的使用例数。 结果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无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及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4 h:(3.8±1.2)分vs (1.6±0.5)分;6 h:(4.2±1.5)分vs (1.8±0.8)分;8 h:(4.8±1.5)分vs (2.0±0.7)分;12 h:(5.2±1.4)分vs (2.2±0.6)分;24 h:(3.2±?.?)分vs (1.6±0.6)分]和咳嗽时[4 h:(3.9±1.3)分vs (1.8±0.8)分;6 h:(4.6±1.5)分vs (2.0±0.8)分;8 h:(5.5±1.6)分vs (2.2±0.9)分;12 h:(5.8±1.8)分vs (2.4±0.8)分;24 h:(4.6±1.4)分vs (1.8±0.7)分]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大于试验组(P<0.01);2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麻醉费用高于[(780.06±63.10)元vs (566.69±93.23)元]、下床活动时间早于[(5.26±1.43)天vs (8.62±1.62)天]、非甾体类药物使用例数少于(2 vs 28)对照组(P<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因其镇痛效果确切,且操作简单,相关并发症少,对于≥70岁患者的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