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9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66篇
预防医学   5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6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宿舍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468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其所住宿舍状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46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85人,感染率18.16%。男学生感染率为18.37%(52/283人),女学生为17.84%(33/185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学生来源地看,城镇学生感染率为15.94%(51/320人),农村学生为22.97%(34/148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者的感染度以每条透明胶纸1~3条虫为多,占87.06%(74/85人)。检获的螨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占70.59%(60/85人),单一感染皮脂蠕形螨仅15.29%(13/85人),两者混合感染为14.12%(12/85人)。面部有痤疮、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蠕形螨感染率均高于面部皮肤正常、有痒感者(P<0.05);有痒感者蠕形螨感染率与面部皮肤正常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蠕形螨者具有显著的宿舍聚集性(P<0.01)。结论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及两者混合感染,两种蠕形螨的感染度都属轻度。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毛囊炎或毛囊扩张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蠕形螨感染可以通过同  相似文献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将 4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实验过程中记录体重 ,治疗后分别进行小肠推进比和血浆胃动素的测定。结果 :体重增加的相对百分比和小肠推进比以中西医结合组最高 ,血浆胃动素以中药组最高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均可有效地治疗脾虚性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23.
主要针对药学这门应用性学科的自身特点,分析对药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更新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并结合全球记忆网(GMNet)在药学信息资源搜集方面的显著优点,展望全球记忆网的面世将会为以后药学信息资料的查寻提供更快捷、更优越的服务,同时药学领域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为全球记忆网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骨髓中存在多种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在体外可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诱导作用转化成肝样细胞,在体内利用特定微环境的作用也可转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的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骨髓干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的新型种子细胞。本文就近年来对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为粤西地区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L BY-NJ型多功能血液凝聚仪。以终浓度 2 .5 μmol/ L ADP为诱导剂 ,对 6 38例正常人按年龄、性别分组 ,分别检测血小板 1m in、3min、5 min及 Max聚集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男女性别 PAG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小于 35岁年龄组与 35~ 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35~ 5 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 5 5岁年龄组比较 ,1min及 3mim PAG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5 min及 Max PAG相差非常显著 ( P<0 .0 1) ;小于 3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小于 5 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 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1或 P<0 .0 0 1)。结论 :5 5岁以上年龄组与 5 5岁以下年龄组的 PAG结果 ,可作为粤西地区同类方法PAGT的正常参考值供临床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26.
骨形态计量学评价低钙对大鼠皮质骨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低钙饮食对大鼠皮质骨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普通级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第1、2组饲养1个月,分为正常对照组(1mol,ca1.0%)和极低钙组VLCD(1mol,Ca0.1%),余下3组饲养3个月,分为正常对照组(3mol,Ca1.0%)、极低钙组VLCD(3mol,Ca0.1%)和低钙组LCD(3mol,Ca0.3%)。各组动物喂养包含对应钙含量的精制饲料,处死前进行双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左侧胫骨中段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无论是低钙饮食1个月,还是3个月,无论是极度缺钙,还是仅有轻微的钙不足,胫骨中段横截面皮质骨始终未出现显著意义的变化,但骨内膜骨吸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低钙对皮质骨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机体在低钙状态下动用骨骼的次序或快慢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软骨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1(IL-1)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抗损伤作用机制,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测定不同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利用光镜、电镜、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作为凋亡检测指标。结果:IGF-Ⅰ呈剂量依赖式促软骨细胞增殖,当IGF-Ⅰ含量达50μg/L时,促软骨细胞增殖作用达最大值。IL-1组光镜、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示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IGF-Ⅰ处理组未见明显凋亡征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IGF-Ⅰ处理后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IGF-Ⅰ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对IL-1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9-2003年40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住院的诊治经过。结果:急性阑尾炎且行手术409例,3岁以下30例(7.3%),6~12岁299例(73.1%)。入院腹痛者405例(99.0%),呕吐292例(71.4%),发热314例(76.8%),腹部明显压痛377例(92.2%),其中单纯性224例(54.8%),化脓性78例(19.1%),坏疽性66例(16.1%),穿孔53例(12.9%),误诊20例(4.9%),阴性切除17例(4.2%),术后并发症5例(1.2%),全部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穿孔、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遗传代谢缺陷病,是由于SLC25A13基因突变引起citrin蛋白合成障碍所致.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需要依赖基因诊断,目前尚缺少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该文介绍了NICCD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促进国内对NICCD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蛇毒试剂是指从蛇毒中分离提取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诊断蛇酶试剂。我国现有的蛇毒试剂包括中国蝰蛇毒试剂、中国蕲蛇酶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和蛇毒因子溶血试剂,均已有科研产品提供临床诊断应用。 1 中国蝰蛇毒试剂 国外利用蝰蛇毒(Russell's viper venom)作为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试剂由来已久,产品有如stypven,VVR等。因其性能可靠,临床乐于采用。我国《临床检验学》一书早已有“蝰蛇毒时间测定”的记载,但无这种试剂供应,临床上难以开展这项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