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3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9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66篇
预防医学   5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6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血管重构的机制是否与其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和 9的表达及活性有关。方法 应用RT PCR、Westernblot、明胶酶谱分析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金属蛋白酶 2和 9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VSMC 48h时 ,可以诱导金属蛋白酶 2和 9的表达及活性增加。不同浓度影响程度不同 ,1× 10 - 8mol·L- 1和 1× 10 - 7mol·L- 1的血管紧张素Ⅱ影响最强。 1× 10 - 6 mol·L- 1氯沙坦可以部分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金属蛋白酶 2和 9的诱导作用。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诱导小动脉VSMC的金属蛋白酶 2和 9的表达及活性增加 ;AT1受体参与介导此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四逆汤缓释片毒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逆汤是张仲景所创名方,由附子、干姜和甘草组成。方中附子为有毒之品,实验探讨了附子提取物和四逆汤缓释片的急性毒性以及四逆汤缓释片的亚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急性和亚急性染毒时心肌和脑组织Na K ATP酶的活性。1 实验材料1 1 动物 普通级昆明种健康小鼠,(2 0±2 )g ,雌雄各半;健康SD大鼠,(15 0±2 0 )g ,雌雄各半,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2 药物 四逆汤各单味药购于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药剂科。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和四逆汤缓释片的制备按本课题组确定的制备工艺进行。1 3 试剂 Na K ATP酶活…  相似文献   
103.
消化道类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勇  曹杰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5):558-560
类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中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Modin等[1] 统计其发病率为 1/10万~ 2 /10万。消化道类癌细胞起源于肠腺管基部的嗜银细胞 (又称嗜铬细胞 ,kultschitzsky细胞 )。类癌在体内分布较广泛 ,超过 70 %的类癌发生在消化道内 ,最常见的是小肠 (19% ) ,阑尾 (19% ) ,直肠 (13 % ) [1] 。部分类癌具有内分泌功能 ,称为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几乎均发生在肝转移的同时 ,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1 类癌的分类Kloppel等曾建议用“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替代“类癌”这一名词 ,…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 18β 甘草次酸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 (PGCL3 )增殖抑制和抗侵袭的作用及其联合作用。方法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处理PGCL3细胞 ,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 ,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 ,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 分别为 12 .5 8μmol/L和 14 5 .3 μmol/L ;5 .0 μmol/L维甲酸、2 5 μmol/L和 5 0 μmol/L甘草次酸能抑制PG CL3细胞的侵袭能力 (P <0 .0 1和P <0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 5 .0 μmol/L维甲酸和 2 5 μmol/L甘草次酸联合作用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大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 ,呈协同作用。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浓度的甘草次酸和 10 μmol/L维甲酸对细胞的运动、粘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0 1) ,上述各浓度甘草次酸对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0 1)。结论 维甲酸和 18β 甘草次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两药有协同抗侵袭作用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过程中某一环节的阻断 ,而是对侵袭的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齐墩果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侵袭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观察齐墩果酸对PGCL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用吖啶橙 -溴乙啶荧光双染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齐墩果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 为 4 0 .71 μmol/L ;35 μmol/L和 4 5 μmol/L齐墩果酸均能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 (P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浓度的该药物对细胞的运动、粘附及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和P <0 .0 1 ) ;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也显著降低 ;上述浓度的药物处理 4 8h均使PGCL3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齐墩果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 ,并有诱导PGCL3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的某一环节的阻断 ,而是对侵袭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广州地区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8-2001年新诊断的原发性肺癌病例445例按性别、年龄l:l配对选取445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32个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有9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他们是:1)吸烟OR及95%CI为3.19(2.18~4.67);2)被动吸烟来源于父亲OR为2.43(1.5l~3.90);3)被动吸烟来源于配偶OR为2.33(1.26~4.30);4)肺结核病史OR为2.36(1.13~4.94);5)家庭用煤为燃料OR为3.44(1.38~8.57);6)常食用腌、酸菜OR为3.83(2.34~6.27);7)常食用咸鱼OR为4.49(2.86~7.06);8)经常下厨用猛火炒菜OR为4.45(3.03~6.56);9)职业接触金属类毒物OR为8.76(2.28~33.64)。10)经常体育锻炼OR为0.59(0.33~1.06),可能是一个候选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从其病因学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眼镜王蛇毒中酸性磷脂酶A2 组分Ⅰ (命名为APLA2 Ⅰ)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能力 ,观察将其开发成抗血栓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模型组大鼠舌下ivPBS,3组APLA2 Ⅰ预治疗组大鼠分别舌下ivAPLA2 Ⅰ 1 .0 ,0 .5和 0 .1mg·kg-1 。各组给药 30min后 ,用 40 %FeCl3 诱导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 ,监测远端腹主动脉压 ,记录最低腹主动脉压和血栓形成时间 ,测量血栓面积及血栓重量。采用大鼠体外血浆凝块回缩实验观察APLA2 Ⅰ对血浆凝块回缩的影响。用小鼠尾动脉出血实验观察APLA2 Ⅰ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预ivAPLA2 Ⅰ 1 .0 ,0 .5及 0 .1mg·kg-1 可抑制FeCl3 诱导的大鼠血栓形成后的腹主动脉压下降 ,使最低腹主动脉压从(4.0± 0 .5)kPa(模型组 )分别增高至 (7.7± 1 .0 ) ,(6 .8±0 .8)和 (5 .4± 0 .7)kPa ;使血栓形成时间从(31±4)min(模型组 )分别延长至 (60± 7) ,(53± 5)和(49± 6)min;使血栓面积从 (1 0 62± 1 39) μm2 (模型组 )分别减少至 (72 4± 74) ,(785± 96)和 (91 0±1 2 6) μm2 ;使 0 .5cm长血管内血栓重量从 (5 .2±0 .6)mg(模型组 )分别减少至 (3 .5± 0 .5) ,(3 .8±0 .5)和 (4.6± 0 .6)mg(P <0 .0 5 ,n =1 0 )。体外实验显示APLA2 Ⅰ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血浆凝块回缩?  相似文献   
108.
葛根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钙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红  黄少华  苏子仁 《新中医》2005,37(2):92-93
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5组建立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模型,低剂量组予葛根总黄酮水溶液,50mg·kg-1;中剂量组予葛根总黄酮水溶液,100mg·kg-1;高剂量组予葛根总黄酮水溶液,200mg·kg-1;雌激素组予力维爱1.25mg·kg-1;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3月后测定各组大鼠骨重量、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结果:葛根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及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大鼠的右股骨重、左股骨骨密度及右股骨骨钙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葛根总黄酮可有效地防治雌性大鼠的骨质疏松,其机理可能与其具有雌激素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制备岩沙海葵毒素(PTX)的人工抗原和抗血清,为建立PTX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基础。方法用小分子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PTX巯基化成半抗原PTX-PDP,用2-iminothiolane将大分子载体蛋白质匙眼血蓝蛋白(KLH)巯基化成KLH-SH,再将PTX-PDP和KLH-SH反应合成人工抗原PTX-PDP-KLH免疫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进行多抗的制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酶联免疫反应之包被抗原PTX-PDP-BSA,用于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根据紫外检测图谱,PTX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4nm处,KLH及BSA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78及279nm处,而合成的人工抗原PTX-PDP-KLH和PTX-PDP-BSA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267和273nm处。抗血清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效价达到1∶3200,且与正常Balb/c小鼠、昆明种小鼠及兔血清间无交叉反应。结论合成的人工抗原纯度高,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0.
黄芪多糖及其与白芍总苷协同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并探索其与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ofpaeony,TGP)最佳剂量配比。方法:比浊法测量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用均匀设计两因素五水平的实验安排方法观察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的最佳配伍剂量。结果:黄芪多糖对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P<0.01),其与白芍总苷的最佳配伍剂量为121。结论: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对血小板聚集有协同抑制作用,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