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定量CT参数与肺功能检杳指标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全肺灌洗术前后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PAP患者共37次肺CT及同期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5例20次(两肺19次,单肺1次)行全肺灌洗前后的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定量CT参数采用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全肺容积、全肺质量、全肺含气体积、平均肺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肺功能检查指标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_1)、1秒率(FEV_1/FVC)、呼吸峰流速(PEF)、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_LCO)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常数(D_LCO/VA),以中国成人肺功能正常参考值作为正常预计值,分别取其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全肺质量与FVC%、FEV_1%具有相关性(均P<0.05);全肺含气体积与FVC%、(FEV_1/FVC)%、D_LCO%、D_LCO/VA%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平均肺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分别与FVC%、FEV_1%、(FEV_1/FVC)%、PEF%、D_LCO%、(DLCO/VA)%之间具有相关性(均P<0.05);在所有指标中以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与D_LCO%、(D_LCO/VA)%关系最密切(r=0.725、0.725,均P=0.000).(2)PAP患者经全肺灌洗术后,定最CT检查全肺质量显著减低[(1613±459)g比(1293±351)g,P=0.000],两肺的平均肺密度明显减低[(0.5178±0.15)g/ml比(0.4312±0.10)g/ml,P=0.000],平均肺体积明显增加[(1.216±0.70)ml/g比(1.573±0.61)ml/g,P=0.001],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升高(0.5110±0.14比0.6005±0.10,P=0.000).全肺灌洗前后的全肺容积与全肺含气体积呈正相关(r=0.911,P=0.000).结论 通过最大吸气末行螺旋CT扫描获得的PAP的定量CT参数与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好,因而本法是一种有效的CT肺功能成像技术.全肺灌洗术后以定量CT结果中的全肺质量、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肺体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形态学征象与ERCC1蛋白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3例具有完整胸部CT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3年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法分析切除肿瘤标本的ERC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Ⅰ期NSCLC术后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3年DFS存在相关性(P=0.004),与3年OS无相关(P>0.05),ERCC1蛋白水平呈高表达者术后预后较好;CT所见肺癌病灶边缘不光滑、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ERCC1蛋白表达水平有相关性(P<0.05),ERCC1蛋白水平呈高表达肿瘤出现边缘不光滑、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比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及毛刺征与ERCC1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Ⅰ期NSCLC术后ERCC1蛋白水平呈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好;CT所见肿瘤边缘不光滑、短毛刺征与ERCC1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3.
SARS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片和CT检查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SARS患者早期出现肺部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进行性扩大,有82.8%(24/29)的患者最后病变累及两肺大部分区域.CT显示起病初期以肺实变为主的影像表现.中期表现为肺间质增厚,呈网格状,并肺实变影.恢复期肺间质增厚,呈细网状.部分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灶.结论SARS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改变,在治疗过程中,一系列胸片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的评价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24.
低剂量螺旋CT定量成像技术对吸烟患者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低剂量MSCT定量成像技术对吸烟患者肺功能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6例,其中吸烟者109例(74.6%),不吸烟者37例(25.3%),通过常规肺功能检查及低剂量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割计算,使用Pearson方法分析吸烟患者与非吸烟患者的低剂量MSCT肺功能参数的差异性及吸烟患者低剂量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吸烟患者深吸气末肺容积(Vin)为(5125±862) ml,平均肺衰减值为(-902±2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0984±0.0260) g/cm3,肺气肿体积为(2890±1370) ml;深呼气末肺容积(Vex)为(2756±1027) ml,平均肺衰减值为(-811±62)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878±0.0631) g/cm3,肺气肿体积为(685±104) ml.非吸烟患者Vin为(3734±759) ml,平均肺衰减值为(-876±40)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244±0.0401)g/cm3,肺气肿体积为(1503±1217)ml;Vex为(1770±679) ml,平均肺衰减值为(- 765±5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2360±0.0563) g/cm3,肺气肿体积为(156±45)ml.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低剂量MSCT肺功能检查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患者低剂量扫描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相关性显示:Vin与肺总量(TLC)有相关性(r=0.58,P<0.01),Vex与残气量(RV)有相关性(r=0.59,P<0.01),Vex/Vin与RV/TLC有相关性(r=0.60,P<0.01),以促发阈值为- 950 HU时的吸气末像素指数(PI-950in)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预测值(FEV1% pre)及FEV1/用力肺活量预测值(FvC%)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3、-0.62,p值均<0.01);呼气末(PI-950ex)与FEV1% pre及FEV1/FVC%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1、-0.77,P值均<0.01).结论 低剂量MSCT肺功能检查能很好地评估吸烟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可作为临床评估吸烟患者肺功能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加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2013年3月收治的1例肺LAM并肺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截止至2014年2月,以“Lymphangiomyomatosis、cancer”为检索词,在PubMed检索系统进行检索,论著3篇,综述1篇;在万方数据库中以“淋巴管肌瘤病、恶性肿瘤”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病例报告1篇.结果 患者,女,37岁,慢性病程,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3个月,既往有“双肾错构瘤”史,曾行右肾错构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左肾未予处理.曾有“自发性气胸”病史.胸部高分辨率CT示右中下肺巨大肿块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病变;肺LAM.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为1 092.61 ng/L.免疫组化示CD56灶(+),Vim小细胞(+),Syn(+),CD99(+/-),组织改变考虑为肺母细胞瘤.复习国内外文献,尚无LAM合并肺母细胞瘤的病例报道.结论 近十年来,随着LAM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LAM目前可定义为低度恶性转移性肿瘤.本例患者为LAM合并高度恶性肿瘤肺母细胞瘤,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报道.但究其机制,是LAM细胞癌变为肺母细胞瘤,或是二者同时存在,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氩氦刀联合放疗一线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6例EGFR野生型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对胸部不同部位病灶合理利用放疗和氩氦刀联合治疗.对中央病灶或纵隔转移淋巴结实行姑息性三维适行放疗(3DCRT),而对周围肺部病灶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经过联合治疗后,一线有效率达到42.31%,疾病控制率(DCR)为80.77%,近期疗效并不弱于PS评分好的晚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Ⅰ到Ⅱ级,经处理后都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结论:对于晚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计个体化方案,通过合理利用化疗、放疗、氩氦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骨坏死MRI普查初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报告广州市四家医院 12 4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康复医务人员下肢骨缺血相关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初步分析其与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对来自广州市 4所医院的 12 4例SARS康复医务人员下肢骨包括双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12 4例中 38例未使用激素治疗 ,86例使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MRI检查分为筛查与详查。筛查包括T1加权成像及短TI反转回复序列冠状位成像。筛查有阳性发现者则进行详查 ,详查为在筛查的基础上加用横断位、冠状位T2加权成像及短TI反转回复序列成像。结果  8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SARS康复者中 ,共发现 3例骨缺血坏死 ,其中 1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1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另 1例为双侧股骨头、胫骨髁及单侧股骨髁缺血坏死。另发现 1例双侧股骨胫骨骨髓水肿 ,1例单侧股骨颈骨梗死并已钙化。未使用激素的 38例均未发现骨缺血性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单日最大剂量与骨缺血性改变有相关性。结论 广州市使用激素治疗的SARS康复医务人员中 ,少数发生骨缺血坏死 ,激素单日最大剂量与骨缺血性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原发性气管肿瘤延误诊断的原因与影像检查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的可行办法。材料与方法:研究34例经纤支镜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肿瘤的临床与各种影像检查的表现。结果:发现普通正位胸片漏诊率达90%(26/29),侧位片仅为7%(1/13)。高KV胸片、气管体层片、胸片CT与MRI均能发现气管肿瘤。结论:为及早提高气管肿瘤的发现率,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外,强调首次胸片一定要加照侧位片的重要性。而气管正侧位体层笔者认为是发现和鉴别良、恶性肿瘤较为可靠而又廉价的方法,若能加作CT与MRI进行综合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9.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影像表现为多发结节团块影10例,孤立不规则团块影5例,单发结节2例,实变影3例.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区.经过治疗,短期内(2~6个月)结节病灶可快速进行性缩小,数目减少;随后病灶吸收消散较慢,约1~2年,部分长达5年.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影像表现多样,CT检查有助于PPC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30.
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对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从86例已证实的支气管结核中抽出具有肺不张的4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肺不张的患者大部分肺内均有或多或少、或新或旧的肺结核灶或支气管播散灶,不张以外的支气管也有多支受累的征象。结论:在支气管性肺不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除不张本身的征象外,顾及临床资料,注意其余肺部、支气管、肺门与纵隔的情况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