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寡核甘酸免疫刺激序列(CpG oligonucleotides,CpG ODN)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CpG ODN干预组,建立急性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分类计数;取左叶肺组织切片做HE染色观察气道和肺组织炎症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气道上皮组织中STAT6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上述炎症细胞计数比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示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较哮喘组减轻。STAT6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哮喘组气道上皮细胞中STAT6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STAT6表达与哮喘组比较有明显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表达与BALF中的EOS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8),而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之间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和CpG ODN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CpG ODN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中STAT6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依赖于STAT6/IL-4通路的急性气道炎症,减轻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发现,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情绪障碍、血管舒缩变化、骨质疏松、激素变化等,加强认知和行为干预后睡眠障碍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43.
梁中平 《北方药学》2013,(11):128-129
目的:研究35~59岁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情况以及筛查分析。方法:2012年对3081人35~59岁农村妇女采用醋酸染色或复方碘染色后肉眼观察法检查,可疑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活检进行宫颈癌筛查。结果:共查3081人,其中,35~45岁农村妇女只有18%人和45~49岁农村妇女只有12%人会考虑对宫颈癌进行坚持检查,并且会间隔1或2年做一次检查,35~45岁农村妇女只有1.5%人和46~49岁农村妇女只有0.5%的会定期做宫颈癌检查。本次筛选查出CIN1有2人(均为35~45岁),CIN2有5人(4人为35~45岁,1人为46~59岁),CIN3有4人(3人为35~45岁,1人为46~59岁),宫颈癌11人(5人为35~45岁,6人为46~59岁)。结论:通过对3081名妇女的调查研究表明,35~59岁农村妇女对宫颈癌和筛查的认知情况比较低,大部分对宫颈癌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筛查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也有人会了解宫颈癌的危害并想去做相关的预防,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去做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4.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巩膜、皮肤等黄染,它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因而也常常被家长所忽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前者可自行消退,后者则需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能得到及时就诊,可引起核黄疸,导致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产儿科人员于2009年对辖区内438例的新生儿中发生黄疸的189例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但大多选择在月经后3~7d放置,随着人工流产技术的提高,不全流产的发生率随之下降,选择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医生、患者逐渐增多。吉妮IUD是一种全新设计的含铜无支架、固定式节育器,更适于人工流产后放置,且不受宫口松弛、宫腔宽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方法:利用长治市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并对上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后,汇总、统计并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0年的17.17‰下降至2008年的9.80‰,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3.35‰下降至2008年的6.63‰;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6.51‰下降至2008年的8.45‰。死亡原因:1岁以内儿童死亡以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为主;1~4岁儿童死亡以意外死亡为主。结论: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有效改进产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53例UVC联合PICC置管(观察组)及28例周围静脉留置术(PIV)联合PICC置管(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中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反复穿刺置管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穿刺点红肿、硬结、液体外渗、导管脱出低于对照组(P<0.05),PICC 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最大下降占体质量的百分比、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第2周体质量增长、矫正胎龄37周体质量增长百分比、体质量达到2 000 g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而第1周体质量增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适用于出生的早期,在危重儿住院初期的抢救治疗中更具实际意义。而PICC可在后期应用,为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提供支持,保证热卡的供给,从而达到追赶生长的目的。两种静脉通路的联合应用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两孔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36例开腹治疗CHPS与29例腹腔镜下治疗CHPS的不同之处,改进护理措施,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开腹组有2例发生切口裂开,腹腔镜组患儿无并发症发生,在精心的护理下均于术后3~6d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越性是明确的,充分的术前准备与精心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终止妊娠时机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于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及本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孕产妇中选取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终止妊娠时机进行如下分组,A组(≤34周组)共有患者21例,B组(34-36周组)共有患者33例,C组(≥36周组)共有患者4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分娩方式可以分成两组,其中剖宫产组共有患者76例,经阴道分娩组共有患者24例。比较以上不同组别的妊娠结局。结果在不同终止妊娠时机的各组中,A组的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娩方式的两组中,剖宫产组中感染、产后出血、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发生率均低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患者,妊娠时间应当尽量延长至34周以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终止妊娠的时机,在患者妊娠36周之后可以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母婴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对1996-2015年间山西省长治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和死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了解长治地区儿童生存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长治市13个县(区)1995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儿童出生、死亡监测数据及年报资料,以县区为单位整群抽样,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采取专人负责、逐级质量检查、定期抽查及漏报调查等质量控制措施,按国际疾病(ICD-10)标准进行死因分类,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年间长治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9.6%,年均下降速率为8.0%.郊县下降幅度和年均下降速率大于城区,全市下降总趋势与郊县更接近.死亡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和性别差异特征:郊县大于城区,男童大于女童;年龄分布以新生儿死亡为主,占婴儿死亡人数的77.9%,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6.2%.结论 20年间,长治市儿童生存状况持续改善,加强郊县农村地区的围产保健工作是近一步降低长治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