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8例颈静脉球瘤均经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MRI增强扫描,MRA和MRV检查各2例,CT平扫2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肿瘤密度均匀,周围骨质呈侵蚀性破坏;MRI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盐-胡椒”征为颈静脉球瘤特征性表现;MRA显示肿瘤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MRV显示静脉窦受压变细。结论 CT对显示骨性结构改变有明显优势,MRI,MRA和MRV对显示病变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52.
端脑冠状面髓质的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充实端脑形态结构两侧不对称的解剖知识;并通过对端脑髓突的不对称性研究,论证通过髓突定位脑回方法可信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0例成年人正常头颅标本,以过蝶平面延线的垂线为基线行5mm层厚MRI扫描,开颅取脑、染色、制作相应切片.与相应MRI图象对照观察观测髓突的支数、分叉及方向等;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冠状层面上,扣带回及视觉区对应的髓突是对称的;除此外,其它脑回对应的髓突都是不对称的;髓突的不对称性主要在于两侧髓突数目大多不相同的髓突和分叉及方向等不对称.结论:通过髓突定位脑回机能区的方法,在端脑的冠状面上同样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3.
Meckel腔(MC)为颅中窝中后份的硬脑膜陷窝,区域狭小、空间结构复杂并与许多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相毗邻。认识其正常解剖结构,对解释三叉神经症状、MC内病变、颅底影像学和显微外科学有重要意义。1 MC解剖基础1·1位置与毗邻MC是位于海绵窦外后下方的硬膜外间隙,前方为盲端,后方通过三叉神经孔与桥前池相通。MC周围硬脑膜与中后颅窝硬脑膜相延续,腔内含有蛛网膜、蛛网膜下腔、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纤维[1,2],蛛网膜与颅后窝蛛网膜相延续。三叉神经纤维分为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前者由三叉神经节发出,分为周围突和中枢突,…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AFP、CA19-9及GGT的水平对其疗效评价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PLC患者采用TACE治疗,检测血清中AFP、CA19-9及GGT的含量,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治疗前后AFP、CA19-9及G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的AFP、CA19-9及GGT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首次治疗后6月,CT和DSA检测未发现转移者25例,发生肝内外转移者15例;未转移者连续2次TACE术后AFP、CA19-9及GGT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转移者治疗后AFP及CA19-9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AFP、CA19-9及GGT含量的变化可以评价PLC患者TACE疗效,对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四肢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AF的MRI表现,其中7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在T1WI呈等信号11例;脂肪抑制FSET2WI高信号10例,1例为混杂信号;7例静脉注射GdDTPA后脂肪抑制SE T1WI明显强化。10例在所有序列均见到低信号带。8例边界不清,1例部分边界清楚,2例边界清楚,并可见完整的包膜。3例侵犯相邻骨质,其中1例累及髓腔;3例侵犯皮下脂肪。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出血和囊变,瘤周未见水肿。结论四肢AF有不同于其他身体部位AF的MRI特征,MRI对四肢AF的诊断、术前规划和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肝脏和肝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并进行肝分段,探讨其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24例晚期弥漫性肝癌患者CT扫描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每个患者肝血管的分支和Couinaud分段法对肝脏进行个体化分段,计算肝和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果重建后获得形态逼真的肝脏和肝血管的三维模型,测得患者全肝平均体积达(2683.26±671.53)cm3。对肝脏进行了分段,通过三维模型能准确计算出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论三维重建、肝脏分段和体积测量为患者的诊断、后续治疗和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来源于活人体的三维图形也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1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均为单发包块,10例位于前上纵隔左侧,4例位于前上纵隔右侧。9例呈分叶状,边缘不清楚;5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肿瘤最大直径5~16cm。1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粗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CT平扫密度均匀,CT增强呈轻度均匀强化。6例见心包积液,5例显示胸腔积液,10例累及邻近的大血管。3例见肺转移。结论 CT对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 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 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对长骨骨髓炎和骨肉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长骨急、慢性骨髓炎和56例长骨骨肉瘤病人X线、CT和MRI征象。结果骨髓炎组和骨肉瘤组比较,破坏周围松质骨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过骺板侵犯骨骺、骨皮质改变、骨干髓腔形态改变、MR检查中病变在脂肪抑制T2WI边界清晰、骨膜新生骨类型、死骨形成以及松质骨内脓肿差异有显著性(χ2=9.050~20.647,P<0.01;P=0.001、0.000)。结论病变是否跨越骺板累及骨骺、骨干髓腔形态改变和骨皮质改变对骨髓炎及骨肉瘤鉴别具有一定价值。MR检查中病变在T2WI压脂像中边界清晰和X线检查中CODMAN三角形成是诊断骨肉瘤的可靠征象,髓腔内脓肿和死骨形成是骨髓炎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0例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序列和SWI扫描,对比分析常规序列和SWI对于出血的显示情况。结果:共检出出血性脑梗死32例,其中常规序列上清晰显示出血11例,显示率34.3%;SWI上清晰显示出血32例,显示率100%;所有病例中SWI均较常规序列显示出血的范围大。结论:SWI显示脑梗死中的出血更敏感、更清晰,明显优于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