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2篇
药学   5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5,36(9):1178-1179
1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41岁。因头部外伤检查发现小脑半球占位1个月,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头痛头晕,无耳鸣,无走路不稳,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检: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应灵敏,颈软,肺部呼吸音清,窦性心律,腹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征象与病理Fuhrman核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CCRCC的CT表现,包括肿块皮髓期最大CT值、衰减值(△P1、△P2、△P3)、最大直径、肿瘤假包膜及强化环,并与病理核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Ⅰ~Ⅱ级)病灶皮髓期最大CT值显著高于高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t=3.214,P=0.002);低级别组CCRCC的衰减值△P2(皮髓期与排泄期)明显高于高级别组(t=3.363,P=0.001),而高、低级别组间△P1(皮髓期与实质期)、△P3(实质期与排泄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Ⅰ级与Ⅱ级病灶的皮髓期最大CT值、△P1、△P2、△P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高、低级别组的假包膜及强化环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P=0.026;χ2=6.727,P=0.009);各核分级病灶间假包膜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高级别组肿瘤最大直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2.363,P=0.022);假包膜、强化环不完整/无的病灶最大直径明显高于完整者(P均 <0.05).结论 肾CCRCC核分级越低,皮髓期强化越明显,衰退也越快;CCRCC核分级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假包膜、强化环的完整性也越差.  相似文献   
75.
金晶  郑穗生  王龙胜  赵红  姚文君  管松 《安徽医学》2010,31(11):1283-128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18例患者CT血管造影资料,并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有超声心动图(ECHO)对照。结果手术证实的心血管畸形112处,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5.54%,明显高于ECHO的诊断准确率77.68%(P〈0.01)。对手术证实的18例小儿法洛四联症,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ECHO正确诊断17例,诊断率为99.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伴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86.11%,优于ECHO的52.78%(P〈0.01)。18例患者手术证实肺动脉狭窄65处,128层螺旋CT诊断50例,正确率为76.92%,ECHO诊断46例,正确率为7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肺动脉狭窄检出,128层螺旋CT优于E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管松  郑穗生 《安徽医学》2010,31(11):1287-1289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发育异常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前交通动脉患者26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30例,选择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脑血管正常组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达65.4%,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性大脑后动脉发生率为31.7%,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及胚胎性大脑后动脉与颅内交通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1.5T心脏磁共振研究原发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左心整体功能和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DCM患者27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27例。所有入组均行1.5T心脏磁共振常规平扫及钆剂增强检查,获取左心室短轴电影(平扫)和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DE-MRI)图像。分别得出2组各项左心室功能指标(对部分指标体表面积标准化)及心肌延迟强化图像,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高峰射血率(LVPER)、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 及室间隔厚径(IVSTD)等,并比较2组之间各项数值的差异。DCM组内根据是否延迟强化分成DE-MRI(+)组和DE-MRI(-)组,并比较组间各项指标差异。 结果 ①患者组的LVEF、LVPER、LVPFR、IVSTD低于健康对照组,余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DE-MRI(+)组LVMM、LVESV高于DE-MRI(-)组,而DE-MRI(+)组LVEF减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扩心病17例(62.96%)均出现心肌延迟强化,共计153个节段出现延迟强化,肌壁间101个节段(66.01%)强化特点显著,分布部位以室间隔壁[12例(70.58%)]为主。 结论 ①DCM的左室整体功能减低同时多伴有左室心肌纤维化,并以室间隔肌壁间分布显著;②LVMM 可以大致评估DCM心肌纤维化(MF)程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VR、结构叠加、透明重建)对肺内肿块穿刺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178例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行传统的CT引导下肺内肿块穿刺术前定位,89例得到了明确诊断,确诊率为86.4%(89/103),其中,肿块直径<3 cm确诊率为74.2%(23/31),肿块直径3~5 cm确诊率为87.5%(21/24),肿块直径5~10 cm确诊率为93.7%(45/48)。术后19例出现气胸,3例轻微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103)。75例行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内肿块穿刺术前定位,68例得到了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0.6%(68/75),其中,肿块直径<3 cm确诊率为87.9%(29/33),肿块直径3~5 cm确诊率为92.0%(23/25),肿块直径5~10 cm确诊率为94.1%(16/17)。术后5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轻微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6/75)。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更精确的定位肺内肿块,在肺内小肿块和近肺门肿块的显示方面较传统的CT定位技术更具有优越性,提高了肺穿的确诊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