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 Hcy)与Hcy组(3 mmol/L Hcy),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FABP4、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构建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Luc),研究其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后的体内外生物发光成像.方法 从psiCHECK-2质粒中用PCR扩增Luc基因,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后行Nhe Ⅰ/Xba Ⅰ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与骨架载体pAdeno同源重组并包装纯化后,测定其病毒滴度.用重组Ad-Luc感染BMSC,行体外生物发光成像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OI),并采用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生物发光强度与MOI的关系.以锥虫蓝染色法评价细胞活力变化,计算细胞存活率.将转染后BMSC(1×106个)植入SD大鼠前肢肌肉内,行体内生物发光成像.细胞存活率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Ad-Luc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1×1010空斑形成单位(PFU)/ml.体外生物发光检测结果显示最佳MOI值为50,Ad-Luc可高效感染BMSC,使其表达Luc,且拟合曲线示细胞生物发光强度随MOI增加而增强(R2 =0.98).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培养1、3、5、7d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5±2.3)%与(94.1±1.8)%、(91.4±0.9)%与(92.7±2.0)%、(92.1±1.6)%与(93.3±2.4)%、(91.9±1.5)%与(93.0±3.1)%,2组间细胞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38,P>0.05).体内生物发光成像结果示BMSC移植1、3、7d后仍有存活,但随时间延长,生物发光信号逐渐减弱.结论 Luc报告基因通过腺病毒载体成功转入BMSC,实现了光学报告基因成像对移植干细胞的示踪.  相似文献   
43.
顾璇 《医疗装备》2013,26(5):40
故障现象:定位时,十字线偏转,不在正常指示位置。扫描时,可正常扫完定位相,但在开始螺旋扫描后,机架持续转动,不予以曝光。若点击Pause暂停扫描后重新点击Resume,机器又可正常扫描。扫出的图像偶尔会产生一定角度的旋转。以上故障多出现在胸部扫描。查看Error Log中故障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44.
45.
孟淑萍  王霈  朱凯  张伟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099-110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确诊为DAI而常规MR检查为阴性的脑外伤患者行SWI序列扫描,观察SWI的病灶位置、数目及大小。结果 DAI在SWI上表现为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小脑等区域散在大小不等的点状、斑片状、串珠状显著低信号,边界清晰。结论 SWI序列可以在DAI患者中发现常规MR检查不易发现的微小出血病灶,对DAI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肿瘤MRI影像学特征与强化模式在预测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MRI检查并在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MVI(+)与MVI(-)两组,分析MVI与HCC的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化模式、强化类型等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HCC患者84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9例,年龄(54.94±11.51)岁。MVI(+)组46例,MVI(-)组38例,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08±3.45)cm和(4.28±2.4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C MRI影像学特征指标DWI信号、包膜是否完整、强化模式、肿瘤边缘是否光整、是否存在瘤周异常强化和瘤内动脉,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1加权成像信号、T2加权成像信号、病灶是否含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6.33 cm、3/4型强化模式、肿瘤边缘不光整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联合诊断的截断值为0.53、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性0.870、特异性0.789、约登指数0.659。结论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ROC曲线分析可以根据HCC 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术前HCC MVI预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验证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磨玻璃结节(GGN)型肺腺癌病理亚型(浸润与非浸润)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84例结节影像学表现为GGN、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80例手术病例,按照7∶3的比例将入组患者的结节随机分为训练组及验证组,训练组有129例结节,验证组有55例结节。选取磨玻璃结节CT图像中的1 mm平扫序列勾画感兴趣区域(ROI),从中提取960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t检验及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7个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在训练组中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组中验证其准确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对GGN型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病变位置与GGN的病理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CT图像中结节最大直径与GGN的病理亚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的AUC(95%CI)值为0.94(0.89~0.99),准确度为91%、灵敏度95%、特异度为84%;在验证组的AUC(95%CI)值为0.88(0.83~0.93),准确度为83%、灵敏度84%、特异度为8...  相似文献   
48.
目的检测ERG蛋白和鼠双微体(MDM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前列腺癌标本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或SP法检测组织标本的ERG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RG和MDM2表达与前列腺癌分级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ERG和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47.9%,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G和MDM2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分级不相关(P>0.05);但ERG与MDM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01)。结论 ERG和MDM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前列腺癌中ERG蛋白表达与MDM2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说明这两个蛋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Ki67在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确诊为PCa的患者共计141例,并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选择年龄、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Ki67可能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包含乘积项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χ~2=38.507,P0.01)、临床分期(χ~2=59.486,P0.01)、Gleason评分(χ~2=9.062,P0.05)是影响PCa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HR=1.88,P0.01)和临床分期(HR=1.92,P0.01)属于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Ki67与临床分期、Ki67与Gleason评分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Ki67可作为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电测法+初尖片法在不同根管条件下应用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中完成根管治疗且有完整的病例记录和根尖片的393名患者528颗患牙1296例根管,根据术前片根尖孔的粗细分成根尖孔正常、粗大、细小或闭锁的三种根管,按单独使用电测法(ProPex根管测量仪A组)与使用电测法+初尖片(B组)两种方法,分别对三种根尖孔形态的根管测量其工作长度,进行根管预备,通过试尖过程拍摄主尖片反映的适充情况评价其准确性。结果根尖孔正常的根管使用两组测量方法测定的准确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根尖孔粗大的根管A组适充率是78.69%,低于B(92.31%),P<0.05。根尖孔细小或闭锁测量的根管A组适充率是85.11%低于B组适充率(91.12%),P<0.05。结论初尖片在根管工作长度测量中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