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2.
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期间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期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于术前晚、CPB前分别予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静滴。于CPB前、CPB 30min、CPB停机、停机后2h、6h、24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实验组TNF-α、IL-6血清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少CPB期间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磨玻璃结节(GGN)型肺腺癌病理亚型(浸润与非浸润)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84例结节影像学表现为GGN、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80例手术病例,按照7∶3的比例将入组患者的结节随机分为训练组及验证组,训练组有129例结节,验证组有55例结节。选取磨玻璃结节CT图像中的1 mm平扫序列勾画感兴趣区域(ROI),从中提取960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t检验及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7个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在训练组中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组中验证其准确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对GGN型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病变位置与GGN的病理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CT图像中结节最大直径与GGN的病理亚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的AUC(95%CI)值为0.94(0.89~0.99),准确度为91%、灵敏度95%、特异度为84%;在验证组的AUC(95%CI)值为0.88(0.83~0.93),准确度为83%、灵敏度84%、特异度为8...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V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原发性NSCLC组织和25例良性肺占位性病变组织中E-cadher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E-cadherin在原发性NSCLC组织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良性肺疾病组织细胞(P<0.01);E-cadherin在原发性NSCLC不同病理分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I期63.16%、II期35.71%、III期33.33%、IV期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与原发性NSCLC发生有关,但在原发性NSCLC的各个分期及病理分型之间表达率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65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的管理经验,探讨适合低体重婴幼儿的处理方法,对65例年龄4~43个月、体重5.5~10kg患儿术后呼吸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措施: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患儿对手术的承受能力,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实施适合10kg以下婴幼儿的机械通气方式,对小婴儿采用"快速脱机法",拔管后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结果,65例患儿死亡5例(7.69%),主要是死于呼吸衰竭及低心排,术后并发症9例(13.85%)。其余均治愈出院。采用适合于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期间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分别于CPB前、CPB 30分钟、CPB停机、CPB停机后2、6、24小时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结果CPB后各个时间点的TNF-α、IL-6浓度与CPB前的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NF-α、IL-6的血清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CPB结束后2小时,TNF-α血清水平达到高峰,CPB后24小时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IL-6在CPB结束后6小时达到高峰,然后下降。TNF-α、IL-6血清水平(高峰值)与CPB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正相关(P<0.01)。TNF-α血清水平(高峰值)与IL-6血清水平(高峰值)正相关(P<0.0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期间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释放增加;CPB和ACC的时间长短影响TNF-α、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TNF-α血清水平影响IL-6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CPB后患者的器官损害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CPB后器官损害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较为公认的研究认为器官损伤主要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所致。现将CPB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机制及其防治策略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0年8月至2004年5月,对85例肺动脉下型室间隔缺损,5例早期小室缺行直接缝合外,其它80例行涤纶片补片修补。术中发现合并主动脉瓣病变31例(36.47%),主动脉瓣脱垂和轻度AI者,仅行室缺修补。6例中到重度AI者,4例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成形,另2例行主动脉瓣替换。合并的5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肺动脉瓣狭窄,4例主动脉窦瘤和2例右室双腔心均同期矫治。结果:1例主动脉瓣成形者术后12天再发AI,需二次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者术后有小的残余分流,其余83例手术效果满意,随访76例3月至23年,12例胸骨左缘2~3肋间仍有2~3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另3例主动脉瓣成形者随访1~12年,超声心动检查示有轻度AI,心前区无杂音,脉压差正常。2例主动脉瓣替换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肺动脉瓣下室问隔缺损常继发主动脉瓣膜病变,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可防止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避免主动脉瓣手术,对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