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危害很大。近年来,国内接受PCI的患者数量大幅增长,由此引起的CME病变也越来越常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并可"一站式"检查获取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常被用于评估微栓塞后心肌功能和灌注异常、进行心肌活性成像,在冠状动脉微栓塞病变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CME动物模型常被用于深入研究微栓塞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肌损伤机制,本文主要概述MRI在CME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TAI)对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生长的影响,阐明局部灌注化疗在IIIB期结直肠癌术前降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常规行腹、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影像学表现为cTNM Ⅲ期共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组,A组患者直接行肿瘤病灶手术切除;B组患者切除术前一周予以TAI化疗。术后评估肿瘤的病理分期,两组中剔除非pTNM IIIB期患者,以A、B组各20例作为观察对象,测量其术前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直径及切除术后肿瘤病灶的实际直径。根据NCI不良反应分级CTCAE 3.0版评估TAI化疗后第5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进行体力状态Karnofsky评分。结果  术前接受TAI化疗的病例(B组)与术前未接受局部TAI化疗的病例(A组)相比,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缩小(P<0.01),而TAI治疗的不良反应能够通过内科支持治疗后改善,不影响择期进行外科手术;TAI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体力状态亦无明显不良影响。 结论  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明显抑制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的生长,对结直肠癌术前的降期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3.
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小病灶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2D二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2DDCE MRI)检查和仅2D DCE MRI方法 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肝细胞肝癌(HCC)小病灶的检出敏感性,评价DWI对肝癌小病灶检出的价值.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4例患者共74个HCC病灶(≤3cm)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一次同时进行DWI和常规T1>WI、T2WI和2D DCE MRI,DWI成像采用mSENSE-DWI(SE-EPI)序列和b值500 s/mm2,在15~17 s内完成20~24层扫描;两位有10年腹部MRI阅片资历的医生独立随机分析仅2D DCE MRI检查图像和联合DWI/2D DCE MRI的图像,两种阅片方式对肝癌小病灶和微小肝癌(≤1 cm micro-HCC)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并统计病灶的检出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对所有≤3 cm小病灶和≤1 cm MHCC病灶,两位阅片者ROC曲线下平均面积联合DWI的方法 (0.948,0.860)均高于仅2D DCE MRI(0.86,0.6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3 cm小病灶和≤1 cmMHCC病灶,联合DWI的方法 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均高于仅2D DCE MRI方法 (P<0.05).对于MHCC病灶,联合DWI方法 和仅用2DDCE MRI敏感性分别为95.8%~96.0%,62.5%~68.0%;对MHCC病灶,联合DWI的方法 的阳性预测值(95.8%~96.0%)要高于仅2D DCE MRI(94.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肝癌小病灶,联合DWI方法 和仅2D DCE MRI方法 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6%~98.7%,95.5%~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2D DCE基础上,应用屏气DWI有助于提高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癌小病灶检出的敏感性,而且可以补充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使用更窄的曝光时间窗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律稳定、配合屏气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共360例,按心率及扫描方案随机分为5组:当心率<65次/分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用7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A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选择此时相为中心总长1%作为曝光时间窗,行前瞻心电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B组)。当心率≥65次/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常规使用3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C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以此时相为中心选择总长10%的曝光时间窗,分别用前瞻性心电门控(D 组)和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成像(E组);分别计算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4分制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8.11±1.54)mSv]和B组[(3.63±0.82)mSv],C 组[(10.56±2.51)mSv]和 D 组[(4.42±1.16)mSv],D 组[(4.42±1.16)mSv]和E组[(5.43±1.14)mSv]的辐射剂量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窄窗方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辐射剂量最少;而各组间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通过平扫获得最佳时相,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的时间窗,而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0%的时间窗,能获得高质量的、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量。  相似文献   
55.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瘤CT、MR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导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病例,7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检查,1例经MR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医师分析阅片,分别确定病灶境界、大小、密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cm,<5cm 1例,5~10cm 3例,>10cm 4例,平均9.3cm.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梭形3例;5例肿瘤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内可见两种明显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3例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很小.较小病灶形态规则,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CT增强病灶呈地图样强化和匐形线条样强化,动脉期轻微强化~显著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 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显著.结论:SFT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密度相对均匀,境界清楚,瘤内常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MR 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动态增强强化差异大.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成人大网膜的多层螺旋CT解剖,探讨相关临床意义,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成人腹部16层螺旋CT的横、冠、矢状断层及三维图像,观察大网膜的解剖分布、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管的形态特点,探讨不同断面的显示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结果1.各种断面的优势:横断位在于观察大网膜的分布以及脂肪情况;冠状位在于观察血管情况;矢状位在于观察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的解剖毗邻关系。2.三维重建图像可满意地显示胃网膜静脉回流情况。3.胃结肠静脉(包括典型及非典型)出现率为67.2%;游离部具“游走性”:20.7%移位于上腹腔,17.2%偏右下腹腔分布;大网膜脂肪密度CT值为(-104.97±10.78)Hu,与皮下脂肪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网膜动静脉为寻找大网膜的标志,3种断面及三维图像相结合可充分显示大网膜的解剖学特征,并可为影像诊断、修复外科、胰腺及门静脉高压外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单层螺旋CT(SS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准确性。方法  8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 ,术前随机行SSCT(n =4 9)与MSCT(n =36 )胰腺检查。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结果 MSCT与SSCT判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 80 .5 % (33/ 4 1)及 5 5 % (2 2 / 4 0 ) ,特异性分别为 95 .7% (111/ 116 )及 95 .1% (117/ 12 3)。MSCT与SSCT对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10 0 % (10 / 10 )及 92 .7% (13/ 14 ) ,对胰腺癌手术不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84 .6 % (2 2 / 2 6 )及 77.1% (2 7/ 35 )。结论 MSCT胰腺检查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准确性较SSCT高。  相似文献   
58.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6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分为2个步骤研究:(1)2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确立最佳的多期(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2)4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30s(延迟时间2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200HU左右),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0s,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5s,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60s(60-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2)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lOO%,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93~2.95,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78%~98%,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0.85~2.6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80~2、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90%~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1.08~1.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须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推荐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为20s、胰腺期为45s、肝脏期为80s。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胰腺异位副脾(IPAS)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IPA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3例胰腺异位副脾均位于胰尾,主要表现为信号强度或密度与脾脏相似,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与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似;3例同时伴有脾门区副脾.结论:IPAS为胰腺少见病变,其发生部位及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60.
Yan F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297-299
目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诊断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在治疗后的随访中也非常重要。超声作为最常用的检查技术.在普查和筛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价廉、操作方便。普通超声由于受到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和操作者个人手法和经验的影响,对HCC的检出和定性能力相对较差。彩色超声可观察血流情况,分析其血流特征,结合阻力指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