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5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496篇
耳鼻咽喉   141篇
儿科学   381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480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267篇
内科学   3998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1630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科学   1210篇
综合类   5521篇
预防医学   1262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823篇
  37篇
中国医学   413篇
肿瘤学   34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778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1180篇
  2012年   1275篇
  2011年   1508篇
  2010年   1423篇
  2009年   1416篇
  2008年   1404篇
  2007年   1462篇
  2006年   1296篇
  2005年   991篇
  2004年   911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蚓部切开联合四脑室正中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及术后并发症53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46例同时行CT检查。手术全切除47例(88.7%)、次全切除6例(11.3%)。术后51例高颅压症状消失,临床体征改善,2例死亡。术后发生咸默症5例,其中合并下颏关节脱位1例。术后昏迷2例,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2周1例,遗留一侧肢体轻瘫2例。中枢性面瘫2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四脑室内18例。小脑蚓部和四脑室内者23例。肿瘤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37例。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后37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35例接受放疗。其中30例未见复发和转移。4例原位复发,2例脊髓播种性转移。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由于其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个性化深入了解肿瘤病理解剖及其与周围组织比邻有利于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解除导水管梗阻、妥善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避免伤及脑干及四脑室底是手术操作的关键。病程进展迅速,肿瘤巨大者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更差,早期就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2.
连接蛋白拟似肽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对连接蛋白43(CX43)合成的特异性的缝隙连接阻断剂-连接蛋白拟似肽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18只大鼠癫痫动物模型,分连接蛋白拟似肽组、甘珀酸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在体上分别局部给予连接蛋白似似肽、甘珀酸和生理盐水,用脑电图仪观测用药前后每组大鼠皮层脑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连接蛋白拟似肽组及甘珀酸组给药后癫痫的发作次数明显比给药前发作次数减少,癫痫波的平均振幅也明显变小,给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盐水组给药前后癫痫的发作次数及平均振幅几乎没有变化。连接蛋白拟似肽组给药前后癫痫的发作次数和波幅的变化值与甘珀酸组给药前后癫痫的发作次数和波幅的变化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CX43合成的连接蛋白拟似肽可以特异性地抑制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在体外能否诱导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人参皂苷Rg1诱导分化,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NGF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人参皂苷Rg1诱导72h后,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5.57%±3.59%)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呈阳性,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可能表达NGF mRNA。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可能表达NGF mRNA。  相似文献   
84.
耳蜗植入后的X线摄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有近二千万听力残疾人士 ,其中有许多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而多导人工耳蜗的成功应用为帮助该类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克服听力障碍 ,重返有声世界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1 人工耳蜗介绍人工耳蜗 (也称电子耳蜗 )是一种为重度、深度或全聋的成人或小儿提供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此装置能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 ,从而产生听觉 ,人工耳蜗在英语中称cochlearimplant或称bionicear。有人译为电子耳蜗 ,耳蜗植入 ,仿生耳 ,电子仿生耳。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 ,声音由空气传到骨膜…  相似文献   
85.
健脑灵口服液主要由淫羊藿、益智、甘草等中药组成 ,具有补肾扶阳、益精生髓、健脑益智 ,主要用于记忆减退、智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实验发现本方提取工艺对疗效影响显著 ,本处方中大多数有效成分为水溶性成分 ,故工艺上采用水煎煮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 ,以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为考核指标 ,对水煎煮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 ,对益智中挥发油的提取及乙醇沉淀的浓度进行了考察。1 仪器、试剂与药品岛津 LC- 1 0 AT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 ) ;CLASS- LC1 0色谱工作站 ,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淫羊藿苷对照品购自…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20例,健康对照22例,分别取静脉血5 mL,并分离MΦ、CD8+T细胞和B细胞。每份血样分成4组: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参与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体外活化后对MΦ递呈抗原影响组及自然状态下CD8+T细胞对MΦ细胞递呈抗原影响组。各组用CTLL2P抗原刺激18 h后,洗去刺激原,与自体B细胞共同孵育10 d,吸取上清液,测定特异性IgM、IgE、IgG含量。 结果:①哮喘患者MΦ单独递呈抗原,自体B细胞特异性IgM(A490值)(0.034±0.022)明显低于健康人(0.116±0.080)(P<0.05);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M(A490值)(0.031±0.021)低于健康人(0.079±0.064)(P<0.05);②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2±0.041)明显高于健康人(0.081±0.067)(P<0.05),自然状态下及体外活化后CD8+T细胞与递呈抗原MΦ共同培养,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5±0.066, 0.079±0.059)与健康人(0.066±0.038, 0.069±0.047)无明显差别(P>0.05);③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产生的特异性IgE(A490值)(0.171±0.154)高于健康人(0.147±0.059)(P<0.05)。 结论: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MΦ递呈抗原产生免疫球蛋白有调节作用,而且参与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87.
镇静催眠药是临床经常用到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中毒占药物中毒的第1位,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临床上广泛采用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醒脑静注射液源于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具有很好的解毒作用,笔者尝试用醒脑静治疗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并与纳洛酮进行比较,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蛋白S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检测,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年龄及其它脑梗死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PC浓度(4.97±1.82μg/ml)与对照组血浆PC浓度(4.74±1.95μg/ml)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血浆PC浓度(5.28±1.85μg/ml)与复发组血浆PC浓度(4.03±1.40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实验组血浆PS浓度(7.47±3.87μg/ml)与对照组血浆PS浓度(12.06±3.99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血浆PS浓度(6.58±3.33μg/ml)与青年组血浆PS浓度(9.28±4.33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降低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游离PS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S水平的降低导致PC功能的降低,进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级与治疗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有意和无意决策的结果.当我们成功地使自己了解了建立在事实和资料之上的决策过程时,我们就远离了个人观念、单位习惯和教育定式,而走上科学的、循证的医疗习惯之路,这将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当然这种分析可以应用到医学的每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