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8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其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依次分为早前B型、普通B型、前B型、成熟B细胞型,患者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异质性,对治疗反应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生物降解纳米银/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纤维的形貌以及纳米银的分布;体外实验研究纳米银的释放行为和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能力。结果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和银粒子直径分别约为600nm和30nm,随着增加银的浓度,纤维导电性能增强,纳米银在缓冲溶液中持续释放,累积释放量达到ppm级(百万分之),体外培养12h后,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率为99%。结论综合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和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研究手段制备的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具有强大的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效果,可以用作组织工程支架和体内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43.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组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治疗上主要以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本文作者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本科诊断为ITP的70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闫雷  董丽华 《吉林医学》2011,(1):126-128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一般是指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腋窝淋巴结之外的远处转移)为首发表现,临床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能发现乳腺原发病灶的一类乳腺癌。Halsted在.1907年首先报道了3例OBC患者,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无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45.
目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回输骨髓血和外周干细胞时要用到专用的输液器,此种特殊的输液器目前在国内并没有成型生产,国内几家大型移植中心均通过自行对现有的输液器、输血器改装,为此研制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用回输器,避免了重新组装的二次污染,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无菌性及密闭性,方便临床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6.
<正>在我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寄生虫感染多见,尤其是华支睾吸虫感染,轻者仅有消化道不适症状,重者出现多系统受累,发展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寄生虫感染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上多见,但出现华支睾吸虫、蛔虫合并感染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70%以上的却很少见。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乏力、腹胀1个月"于2018年5月31日入本院。自诉1个月前突觉乏力明显,偶有上腹部胀痛,进  相似文献   
47.
营养与免疫不仅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侵袭,而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于评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PNI在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预后评估价值已经得到临床研究证明。本文就PNI评估癌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张永飞  崔久嵬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4):1243-1247
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肿瘤患者预后的改善,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日渐凸显。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传统化疗药物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甚至在治疗结束后数年,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出现,使得心脏毒性的发生更加复杂,限制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其生存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了解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风险评估,早期监测系统管理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减少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要点.方法 报道1例以HPS起病的ANKL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青年男性,以发热伴脾大为首发表现.首先诊断为HPS,进一步通过切脾确诊为ANKL.最初治疗有效,但很快病情急转加重死亡,生存仅1.5个月.结论 ANKL经脾脏切除确诊少见,合并HPS罕见,临床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50.
[摘要]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迅速改变着肺癌的治疗模式,也标志着免疫治疗2.0 时代的到来。新的肿瘤治疗模式对精准医学提出更高要求,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D-L1 表达水平、肿瘤基因组异质性与肿瘤新抗原、T细胞特点、肿瘤微环境以及机体整体状态等。本文将针对目前PD-1/PD-L1 抑制剂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